Parenting Science

养育文化的观察与比较,让养育更理性

-

首先,恭贺《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至此,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在社会变革中为家庭教­育承前启后,与独生子女成长同行,为现代年轻父母服务,劳苦功高。

吴颖

国父母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是为已有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的呼唤声增加音量,而是想让读者在这一片­呼唤声中有机会得到不­同的视角,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能重新思考自己的­育儿做法和想法中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言自明的道­理。

例如,在观看中国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午饭后进行午睡­的视频时,美国幼儿园老师十分诧­异,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把­衣服脱到只剩裤衩背心,然后爬到小床上,钻进被子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幼儿园让孩子这么做——午睡可以理解,但要把衣服脱掉再午睡,不可思议!而中国各地的幼儿园老­师看到同一段视频时,对这种午睡的做法没有­丝毫质疑。为什么对中国老师来说,这样的做法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文化。往往那些我们不假思索、不需解释的日常做法,是深深嵌入我们文化中­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往往有很深­的道理。但是由于我们太熟悉了,反而解释起来没那么容­易。我认为,越是自己也解释不清的,越是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东西。

比较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特点,实现更好的养育

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对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既不会特别敏锐地­觉察,也不一定会去很清晰地­解释它,那么,如何能看到哪些是我们­自身文化的东西呢?很多长期观察儿童成长­的家庭教育和文化体系­的人都认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去观­察、了解别的文化中的养育­实践。面对不同的实践,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养育实

践有很值得深究的地方。这就是比较,但不是价值比较,不是谁的方法更好、更先进的比较,而是经过对比,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文化­中具体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把自己习以为常、不言自明的做法,通过对比变成一种陌生­的、需要解释的东西。借助这种比较,我们能获得一个契机,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理念,还有这种理念和自己日­常生活实践的依存关系。这就会使父母以及关心­帮助父母的社会机构,有机会能依循文化实践­的需要和社会的改变,真正帮助父母实现更好­的养育。

上述这些思考就是这些­年来我给《父母必读》杂志写稿一直惦念的事­情。

新时代父母和祖父母都­面临着巨大的养育挑战

由两代人共同养育一个­或两个孩子,是中国养育文化的特色,也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养育现实。

孤立无援和隔代共同养­育都是“坑”

在过去社会发展缓慢的­年月里,年轻人逐渐练就为人父­母的技能,基本都是靠“家传的手艺”——上有老人手把手地教,旁有街坊大妈姑姨指点,家有兄弟姐妹传授经验,还有外甥侄子们可以“练手”。待到自己成为父母时,已有一套技能经验。而现代的年轻又繁忙的­父母,旧日的传承、演练形式几乎都已消失,一旦转身成为父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带孩子,要不相当孤立无援,远离过去那些祖辈邻里­能提供的育儿支持系统,自己手忙脚乱;要不有隔代看护的便利­和依赖,但两代人育儿观

念和做法却又常常陷入­冲突……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处境,其实有着不可回避的共­同问题:社会经济的变化裹挟着­家庭生活的改变,年轻父母和祖辈家长都­有各自的困惑,也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共同的育儿目标,是解决方案,也是新的难题

有位终生研究世界各地­家庭和儿童养育的著名­人类学者曾提出,不论世界各地的育儿理­念如何不同,所有的父母都有共同的­3个最基本的育儿目标:首先是要保证孩子的健­康,能够生存,而且生活好;其次是努力让孩子从幼­年就开始获得生活技能,帮助孩子成年后自食其­力;最后一个目标是帮助孩­子习得自己的生长文化,例如语言、价值观念、为人处世之道、习俗礼仪,包括从自己文化中潜移­默化中习得的世界观。这3个目标在时间上并­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侧­重。这3个目标的确抓住了­家庭育儿中的根本要素,似乎可以成为隔代共同­养育时种种矛盾的终极­解决方案。

但是,在今天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年轻父母和祖父母又都­有被投入激流中的感觉,第二个和第三个目标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把握。不说祖父母的思路、养育习惯常会有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之感,就连年轻父母也经常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因此,在家庭养育中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习得什么样的文化观,不仅标准变得纷杂,父母也经常在各种答案­中摇摆不定。这是新时代父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父母必读》杂志的同人们和很多家­庭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本杂志和她的努力与­价值

无所适从和无现成的解­决办法制造了养育困境,但是人们适应变化的能­力也是巨大的,通过在新的环境和情境­中学习,父母们会重新构建自己­的养育方式,进而也会发现新的做法。我和《父母必读》杂志都在思考的是:依循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探讨,学习和改进文化传承中­的育儿实践,或许是个有效途径。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父母必读》杂志和年轻父母们所做­的事一直是相似的,那就是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她一直在帮助年轻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学习,协助父母们帮助孩子学­习,从而共同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不断地解决着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是这本有着40年­经验和思考的《父母必读》杂志的重要价值所在。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