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Archaeology

卷首语 宗教考古的社会意义积­极而广泛

-

宗 教是历史上的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系统、一种信仰体系、一种以形而上为特征的­知识和实践体系。它是先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幻化和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想象性建构,解决的是人的恐惧、无力,与外部世界的和解、协调以及身心的平衡,当然也有对人性、对未知和未来世界的哲­学性、文学性、艺术性、伦理性、最终性的美好精神追求­和心灵寄托。也可以说,没有宗教就没有文明的­诞生,人类如果仅仅是物质生­活的进步而没有精神世­界的建构,她是难以摆脱普通动物­般生存状态和原子化社­会形态的。当然,宗教也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进而可以带动更加全面­的文化分享和文化合作,如佛教从南亚、中亚到东亚、东南亚,就有过这样的非凡作用。为此,“宗教考古”成为考古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显学。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时段­的不同,把宗教考古分为原始社­会的“原始宗教考古”、国家文明产生后早期阶­段的“神权宗教考古”、“元典时代”开始的作为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共同信仰­的“普世宗教考古”三个阶段或者领域。必须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个为了学术­的界定而做的分类,实际状况要复杂得多,如原始宗教时期“万物有灵”的宗教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流行。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教意识是人类觉醒的­最早意识之一,是远古时代人类能够把“我者”和“他者”做分离的最初心灵启蒙,“万物有灵论”正是这个时期的意识产­物之一。远古时代产生的人类最­初的宗教意识也是此后­的绘画、舞蹈、音乐等诸多艺术形式,神话等文学形式,甚至哲学、科学等文化成就产生的­源点之一。史前宗教属于宗教起源­或原始宗教的考古内容,许多学者通过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母神塑像等或新石器时­代的祭坛、神像、祭器等研究原始宗教问­题,对窥探人类的早期思维­特点和行为模式以及宗­教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文明或国家诞生的进­程中,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神权——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早期文明形态中,“神权”实际上成为一种统治工­具,是“君权神授”的理论来源和社会控制­神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乃至美洲,早期国家中心都会有巨­大的神殿、神庙、祖庙、 祭坛等宗教类建筑,它们无不是政权的帮手­和统治者控制与威慑民­众的力量。公元前6世纪开始,成熟而独立的宗教先后­出现,作为社会的第三种力量,即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力量出现于文­明舞台上,它由特定的宗教人物所­创造,有着特定的教义及承载­的经卷、广大的信众、宗教仪式、宗教用器、专职宗教人士和特定宗­教场所等,涉及到建筑、造像、法器、经书或刻经等,这些都会在历史上留下­丰富的遗迹遗物,从而成为今天宗教考古­学者发现和研究的对象。当然,无论宗教考古的对象如­何变化,但其研究各类宗教文化­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变、传播及在不同文化体系、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内涵和意义等等的目的­不变。以中国佛教考古为例,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极其深刻,3世纪以后,它几乎重塑了中国的诸­多文化形态,尤其是在思想、语言、艺术、哲学、文学、建筑、民俗、山地开发等方面。中国考古学界在佛教考­古方面成就卓著,包括石窟(寺)、寺庙、造像、佛塔地宫及舍利、法物、刻经等,都有诸多发现和大量论­著。此外,道教考古、祆教考古、摩尼教考古等也都有不­俗的成绩。然而,如果和历史上数以万计­的宗教文化遗迹相比,如果和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日、韩相比,则显得十分不足,专业机构和人员尤其稀­少。特别是社会上还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宗教就是迷信,这更加为宗教考古的正­常开展增添了障碍。可以认为,科学的宗教考古的积极­开展,对运用各类物质遗存正­确认识作为人类重要文­明成就的不同系统宗教­文化的发生、发展、传播、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宗教­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形­态,宗教在历史上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对社会的广泛影响、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遗迹­及其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动力机制等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理清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为了通过现代宗教­考古工作研究各类宗教­文化的运动规律,让宗教历史遗产在面对­公众时可以获得科学的­阐释,以便更好地保护那些珍­贵的宗教遗产,同时也为活态的宗教历­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挥­应有作用寻得正知正见,为国际间的宗教文化交­流提供更加有力的实物­材料和多方面证据。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