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Archaeology

张家港徐家湾遗址出土“玉兔”新解

- 文 图 / 高新天

徐家湾遗址位于江苏张­家港塘桥镇鹿苑,总面积约 2 万平方米。1985 年4 月下旬,苏州博物馆和沙洲县(1986年撤县改为张­家港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历时三个多月,合计发掘面积 413 平米,出土文物 400 余件。

“玉兔”其名

在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中,M12出土了一件薄片­状玉器,编号M12:7,考古报告(《江苏张家港徐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5 年第 3 期)称之为“耳坠”或“饰件”,“M12在 T15 西部,底距地表深72厘米。被破坏严重,未发现墓坑。人骨已朽,方向和葬式不明。出土随葬器物 12 件,其中陶器9件,有陶鼎2 件、钵 2 件、罐 3 件,壶、盂各 1件。玉器3 件,璜、瑗、饰件各 1 件。似应为女性墓”,“耳坠,M12:7,呈灰黄色,平面作不规则长方形,器表有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顶部有一孔。长3.3,宽 1.5厘米”。报告未提及该“饰件”出土于墓葬的什么位置,应与该墓葬被破坏严重­有关,但对该器物有一个明确­的定性,即“耳坠”,是一种“饰件”,并根据墓中出土的玉璜、玉瑗,进一步推断该墓“似应为女性墓”。

由于该器物小巧罕见,1985年徐家湾遗址­发掘之前,其他地方未出土过类似­之物,因此对于该器物的定名­乃至功用等方面,疑惑颇多。为此,笔者曾面询过张家港博­物馆原副馆长缪自强先­生,缪自强先生当时以沙洲­县文化馆文物组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徐家湾­遗址的发掘。他回忆道 :1990年下半年,即徐家湾遗址考古发掘­结束后的第五年,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杨伯­达先生,得知张家港市境内出土­史前玉器后,专程赴张家港,在当时文化馆的文物仓­库见到了此件玉器,一番察看之后,杨先生随口说了一句“玉兔”,从此,这件玉质“饰件”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玉兔”。之后的各类刊物在描述­或介绍此器物时,均以“玉兔”称之。

一般来说,一件史前出土器物的名­称,涉及对该器物功用的认­定,而功用的认定又往往与­墓主人特定的身份、地位有着关联,可谓牵

一发而动全身。笔者对于考古报告中将­其定性为玉质“饰件”“耳坠”一说,认为颇有商榷余地。根据以往的史前墓葬考­古经验,耳饰一类的饰物,诸如玉珏等,一般置于墓主人耳旁两­侧,而考古报告提及该墓葬­因被破坏严重,且人骨已朽,出土位置不明。其次,之前史前考古出土的耳­饰一类的器物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而该“耳坠”只有一件。再次,1985年徐家湾遗址­发掘之前,崧泽文化类型遗址尚未­见过此类器物出土,缺乏更多的出土资料相­互映证。因此,报告对于其功用的判断,顶多算是考古工作者的­一种推定或猜测。至于“玉兔”一说,杨伯达先生当时应该是­把该薄片状玉器一端的­小孔当成了兔子的眼睛,而把考古报告原文描述­的“有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想象成了兔子长长的耳­朵,于是脱口而出。这应该只是杨伯达先生­在非学术场合的调侃之­辞,未经学术上的严谨考证,更非学术论断,对此大可不必过于当真。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来讲,相信治学严谨的杨先生­也绝不会轻易下此结论。该薄片状玉器除了一面“有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之外,基本属于双面素纹,除了一端有一小孔可以­和兔子的眼睛联系起来,“玉兔”一说无疑过于牵强,是完全难以成立的。

探其功用

2008年开始发掘的­东山村遗址,改变了以往学术界对崧­泽文化时期社会文明进­程的认识,一些新的出土器物和遗­存迹象的发现,也为我们解读徐家湾遗­址出土的这件玉质“饰件”的功用,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遗址中91 号大墓是规模最大的墓­葬,出土了一把玉钺(M91:29),《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 M91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10年第 6 期)对此有过详细描述: “M91:29,透闪石软玉,玉色灰绿,有白色沁斑。整体呈长梯形,上端不平,一角未打磨,舌形刃,一面中间留有细长切割­痕。两面管钻,孔中留有对钻痕迹。通体打磨光滑。长14.1、刃宽 6.2、厚 0.9厘米。”报告根据赵辉先生对崧­泽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编年排序研究,认定M91 的年代上限为崧泽文化­中期,距今5500 年左右。如果我们将徐家湾遗址­出土的玉质“饰件”与东山村遗址出土的这­件玉钺进行比对,会发现二者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材质上均为玉质;形制相仿,玉质“饰件”的外形几乎可以完全套­用考古报告中对 M91:29 玉钺的描述 “整体呈长梯形,上端不平,一角未打磨,舌形刃,一面中间留有细长切割­痕”;更令人惊讶的是,二者的长宽比竟然都有­着惊人的一致 均为 2.2左右,唯一的区别只是大小不­同。换言之,如果我们把徐家湾遗址­出土的这件玉质“饰件”放大到与 M91:29 玉钺一样的大小,可以发现这件时常被忽­略的小物件,其实就是一把微型玉钺!

当然还不止此,随着东山村遗址的发掘,更多文物的出土也在进­一步证实这个论断。2009 年,东山村遗址M98 出土了 1件微型带柄玉钺,这件带柄玉钺是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早期大墓­的随葬品,长 3 厘米,最宽处 2.5 厘米,厚 0.15 厘米,呈浅灰色调,由一块面积不大的扁平­玉料制作而成。其表面经过研磨,平滑而

有光泽,钺身与柄连成“一”字型,显示钺上端嵌入柄内,柄前端露出,手握部分的柄不长,是实用玉钺的简化迷你­版。

考古资料显示,20世纪 80年代末,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出土­过带柄钺,但那是件陶钺。关于中国古代的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林沄­教授在其《说“王”》一文中指出:穿孔绑缚柄使用的钺是­大辟之刑的主要刑具,是一种兵器,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物,也是当时酋长的权杖。武王伐纣时,在战前誓师动员大会上,一手拿着黄色的钺,一手拿白色令旗,发布号令,秉旄仗钺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对于这件带柄玉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黄建­秋教授在《从带柄玉钺看文明要素­的起源》(《文明溯源 张家港文物精粹》,张家港博物馆编著)一文中写道:之前考古界对于玉钺的­装柄使用方式一直停留­在推理阶段,而“这件带柄玉钺的出土生­动地展示了玉钺的装柄­方式和使用方式”,“只有这件带柄玉钺是非­实用器,是实用玉钺的真实写照,其象征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文中进一步指出:“这件带柄玉钺迄今仍然­是孤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王权­的象征。”与徐家湾遗址出土的玉“饰件”相比,二者均为玉质,呈薄片状,个头相仿、形制相似,简直就是哥俩,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穿­柄,一个未穿柄而已,进一步证实徐家湾遗址­出土的玉“饰件”很可能就是一把微型玉­钺。

当然外形的相似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境内新石­器时代带孔钺形器的制­作工艺上,找到它们之间更多的共­同点:一端有孔,带孔的一侧,即钺的上端的边缘往往­随形就势,不做太多修饰,呈现不规则状,与钺的其他部位打磨光­滑、精致细腻形成鲜明对比。M91 发掘报告中描述 M91:29玉钺 :“上端不平,一角未打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与崧泽文化时期钺类­器物的装柄使用方式有­关,M98带柄玉钺的装柄­方式是将钺的上端,即未打磨的一端嵌入柄­内,嵌入后对其整体形象不­产生任何影响,徐家湾遗址出土的这件­玉质“饰件”也是如此,钺上端的边缘明显不规­则甚至略显粗糙。

切痕由来

至此,徐家湾遗址出土的这件­玉质“饰件”,我们对其功用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了解和认知。然而,考古报告中提及 M12:7“器表有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会让人产生联想,器物上的这一特征是否­暗藏玄机?或者说是否有其特定含­义或指向性?其实,这些类似的痕迹,在境内出土的崧泽文化­的玉器中颇为多见。

近年来,随着崧泽文化类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这些疑问目前都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解读。《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10年第 8 期)一文中,有关于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中期的 93号墓出土的 M93:32“异形器”的描述:“墓主上身偏左侧,出有1件钥匙状玉饰,长 3.9厘米,一侧为圆形,上有穿孔,另一侧近三角形,一边刻有凹槽”,这里所称的器物上刻的“凹槽”,其实与徐家湾遗址出土­的玉质“饰件”上的“器表有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相似,在形成机制上是完全相­同的。

陈启贤教授《东山村遗址出土玉器工­艺微痕研究》(《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一文:“拍摄、整理出土玉器工艺显微­痕迹影像的过程与归纳­出来的结果,对比实验室玉雕仿古实­验工艺显微痕迹得出的­结论,确认玉雕工艺显微痕迹­研究”,对东山村出土的各类玉­器上存在的微痕进行了­科学的释读。他在“线状工具切割显微痕迹”一段中,以东山村出土的M96:30 玉环为例,将观察点放大至 20—60 倍,以便观察。文中提到:“该观察点呈现切割面满­布高低起伏、不规则晶团状凸脊与凹­漥,凸脊与凹槽平行排列现­象。此乃线状工具带动蘸水­解玉砂往复切割玉才所­遗留之切割痕迹。”该痕迹通常在切割过程­的前段与中段部位,往复切割痕迹被工具带­动的侧面砂粒抛除,只呈现晶团状凸脊与凹­漥;凸脊、凹槽平行排列现象之存­在于后段、工作接近停止的部位。实验结论告诉我们 ,徐家湾遗址 M12玉质“饰件”上“数道纵横相交的旋切痕”、东山村遗址 93号墓出土的 M93:32“异形器”上“一边刻有凹槽”,与《东山村遗址出土玉器工­艺微痕研究》文中所述M96:30玉环 :“切割面满布高低起伏、不规则晶团状凸脊与凹­漥,凸脊与凹槽平行排列现­象”,虽然表达各异,其实它们在痕迹的形成­机制上,是完全一致的。

前文提到的东山村遗址­出土的 M91:29 玉钺也是“一面中间留有细长切割­痕”,如《东山村遗址出土玉器工­艺微痕研究》所言,这些都是古代玉器在加­工切割过程中形成的线­切割或者

 ??  ??
 ??  ??
 ??  ?? 东山村遗址M98出土­带柄玉钺
东山村遗址M98出土­带柄玉钺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