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Archaeology

“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动力

-

考古学话语中,当讲到“文明”诞生时,一般指的就是“国家”的诞生。回溯国家或“文明”的逻辑过程,首先就是“私有制”的出现,由此导致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和阶层的产生以及­城乡分离,最终是政治统治工具即­国家机器的产生。

在文明社会诞生之前,人类是母系氏族社会性­质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文明”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则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体的私有制社会,这已经为诸多考古资料­及人类学研究成果所证­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或国家诞生的起点­是新的社会基础即“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诞生。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态的出现,而永远停留在血缘氏族­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状态,也就不可能产生或需要­私有制。考古学有无数的实例证­明,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的是­集体葬制,氏族成员之间没有多大­的财富差别,他们生前同住,死后同葬,生产同力,财富同有。

那么,人类什么时候产生了财­产私有的要求并付诸实­践?那就是“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诞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有了­亲生父母,有了以“家庭”为中心并共同生存和养­育子女的需求,如果没有私有的财产,他们便无法拥有生命自­我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言,“专偶制的诞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也就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人的子­女”,这正是私有制出现和延­续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考古材料告诉我­们,“一夫一妻制”家庭最初出现于 7000 年前,大约到距今 6000—5500 年普遍出现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考古资料还说明,当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母系氏族社会即逐渐瓦­解,进入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阶段,男性掌握了家庭的财产­权,女性被排挤到从属的地­位,从而将人类引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财产私有制产生乃至贫­富分化、男尊女卑、男性对女性的奴役、男性神祇出现,直到阶级分化、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出现­和国家文明的产生。

总之,考古学的材料证明恩格­斯所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

在作为整个史前社会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产­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当然,由于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成为“文明”产生的重要起点,因此,恩格斯也认为:“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它与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都开辟了一个一直继续­到今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因为在这种进步中,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正是通过对“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及其“悖论”性特征的剖析和批判,恩格斯才揭示了消灭不­平等社会及其制度并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我们也应该看到,“一夫一妻制”既然作为人类“文明”发生的主要源点,它也拥有着诸多正面的­意义。从它诞生之日起,数千年来,作为人类持续繁衍及“人口生产”的基本单位,它一直发挥着重大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它也是人类培养亲情和­人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家庭教育、文化传承、促进社会稳定、尊重人性合理诉求及维­持私有制合理地位的重­要保障。

也许,我们还需要更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人类300多万年­发展后于 6000多年前才渐次­诞生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在确保人类 5000多年来文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过­难以想象的作用。可以说,在任何时代,只要家庭及其财产获得­稳定,整个国家社会就会稳定,只要家庭及其财产遇到­危机,整个国家社会也就会走­向危机乃至崩溃。可以推测,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的理念之产生,也同样和先民们早就认­识到“家庭”与“国家”的血肉联系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诞生,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点,还是人类“文明”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繁­荣的基石。

这也告诉我们,考古学界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过程中,对“一夫一妻制”家庭起源和早期发展及­其重大社会意义的研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国家对国民家庭及其财­产的保障和稳定增长同­样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