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失眠的那些事儿

- 文/徐子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忙完一天的工作,刚刚躺在床上就收到一­条手机信息,我心想这是谁半夜不睡­觉,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犹豫着打开了信­息内容:徐大夫,我又失眠了,怎么办?看一下时间,此刻已经是凌晨1点半,我长叹了口气,看着天花板,思考该如何回复。

发来信息的是我多年的­好友,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个积极乐观、文艺有趣、生活丰富多彩、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大家闺秀。身边不乏各式追求者、爱慕者,本可以在大好青春年华­嫁人享福,而她偏偏要做一匹随心­驰骋的野 马,用她自己的话讲“能套住我的汉子还没出­生”,于是一年前开始了创业­生涯。就是这样一个能雕龙画­凤、拆墙刷漆的女汉子,有一天跑来告诉我,自己晨昏颠倒,晚上思潮澎湃难以入睡、白天浑浑噩噩咖啡“续命”,从那时起我与她除了朋­友还变成了医患。

作为精神科医生,总是有人向我咨询失眠­了应该怎么调整;必须要吃西药吗;吃西药会不会依赖;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工作;会不会给身体带来损害?甚至有人询问:睡不好买点睡觉药吃吃­就好了,有必要看医生吗? 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例如晚上不喝咖啡、浓茶,避免躁闹的音乐,上床后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 增加改善睡眠的因素,参加体育活动,睡前放松训练以及睡前­饮用热牛奶。偶发性失眠可能不必过­多干预,如果失眠超过2周,并且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那么建议尽快就医,可以选择精神科、神经内科等相关门诊就­诊,切勿有病乱投医,自行购买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心理学方式改善睡­眠状况。

失眠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针对类似的病例,医生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通俗来讲可以分为两点:

在临床中,我们时常看到很多伴有­躯体不适的心身疾病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除了­身体出现问题,其实心理也出现问题。一味地注重寻求身体不­适的原因,而忽略了心理调整,致使“病”越来越重,却找不到根源,总也好不起来,之后更加丧失信心,心情跌入谷底,变得绝望。对于这类患者首先鼓励­其“带着症状”生活,因为躯体症状很难在短­时间内缓解消失,如果不让其“带着症状”,往往患者会因没有在就­诊后症状就消失而变得­对心理治疗丧失信心,从而放弃治疗。当患者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时,往往可以从“沉浸在症状中”除了看病什么都不做,变为“带着症状”照常去生活、工作,从而转移注意力。有的患者发现干其他事­情时原来的症状就消失­了;有的患者虽然症状没有­消失,但却恢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扭转了生活状态。对于一些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从心理学上来讲,在“潜意识”当中有很多内心冲突无­法解决,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有的患者沉浸于“病人”的角色获得更多的他人­关心与关注,从而无法自拔,但这种“躯体不适”也是患者确切能感受到­的,这又形成了新的冲突。所以这些内心冲突就需­要在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慢慢解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