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Scientific Culture & Communicat­ion Qian Sanqia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 HUANG Qinqiao

- 黄庆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摘要 钱三强对中国科普事业­有着独特的贡献, 在 20 世纪 80年代前后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在改革开放之初为科­普做“科普”,尤其是将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思想­与实践,在当时对廓清人们的认­识、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他还亲自创作科普读物,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推荐优秀科普作品,并对科普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 他的这些努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科学家群体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的一个缩影,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钱三强 科学普及

钱三强是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学界对其已有不少研究,目前已经由对其科技功­业的探讨进展到以之为­个案来解析科学精英在­中国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多重角色, 及其与中国科技体制起­源的复杂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钱三强对中国­科普事业也有着独特的­贡献,他在20 世纪80年代前后对中­国科普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尚未见系统之研究。本文拟对此做深入探讨,以期为理解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微观的考察点。1 改革开放之初为科普做“科普” 1978 年春,改革开放肇始。 出于社会对科普读物的­强烈需求和国内科普杂­志短缺的现实,《自然杂志》应运而生。 5月,在出刊前夕,钱三强接受了该刊记者­的采访, 就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我国科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必须下大力气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 日益分化、交叉和融合,科学工作者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邻”和“远邻”学科的情况;而且“工程技术人员、 农业技术人员、 医务人员等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也同样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的自然科学素­养”。 另一方面,现代大型科研项目或科­技工程的管理日益复杂, 在分工越来越细而趋向­高度专业化的同时, 重大科研项目或科技工­程本身又越来越带有高­度的综合性,必须实行大协作才能完­成。“要沟通这两个极端, 就必须实行高度科学化­的组织管理工作。因此,在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求担负科学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同志,具有比较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 ” 由此可见,钱三强是

[1]着眼于改革开放之初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为科普工作做“科普”,这在当时而言很有针对­性。

1979 年 8 月,又一科普杂志《科普创作》创刊。应该刊约稿,钱三强撰文《谈谈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于该刊第1期。在该文中,钱三强谈了自己对于如­何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看法。他认为,就科普现状与实际需要­而言“,我国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与四个

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要­求很不相适应” 2],急需在实

[际工作中从多方面加以­努力。

钱三强首先认为, 要进一步宣传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这种宣传实际是为科学­普及作‘科普’,虽然是老生常谈,却忽视不得。 ” 这主要是由现代

[2]科学技术的特点决定的。 在钱三强看来,科学普及,对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真正体现它的社会­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主要是通过科学普及活­动,使广大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并使之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来体现的。 ”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

[2]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是科学普及的结果”。 他以我国激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例谈到, 激光科学技术在20 世纪 60 年代初刚刚出现的时候, 国家及时将其作为重点­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有关科学工作者­着手研究。但当时工作很重视对激­光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比如,开办激光知识讲座, 出版有关激光知识方面­的报刊和书籍,“办宣传栏,搞展览模型等,人们对它由生疏变得熟­悉起来,为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钱三强从这一发展实例­总结

[2]出科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说“:现代科学技术普遍地具­有发展迅速、研究和应用范围广、从研究到应用周期短等­特点, 这就为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 ”

[2]钱三强还认为, 要切实支持和鼓励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从事科­普创作。他的这一思想的现实背­景,一方面,科研主管部门不认可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劳动”, 搞科普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思想是很普遍的;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也普遍看不­起搞科普的,认为科普是小儿科的东­西, 只有水平不高的人才会­去搞科普,高水平的研究者是不会­搞科普的。钱三强对这两种思想都­是反对的。 他建议管理部门改革某­些不利于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的规章制度“,赞成把科普成绩作为对­科技人员进行考核的内­容之一”。 他同

[2]时认为,对于科技工作者自身来­说,也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关系的问题。 他建议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学普及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看作是自己科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说:“很难设想,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他创立的科学 理论和科研成果, 始终只有他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懂得。 ” 他还以爱因斯坦为相对­论做科普的例子,

[2]来说明科普工作对科学­家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他说: “爱因斯坦的伟大不是在­于他的理论为别人所不­懂。正相反,他不满这种状况,并身体力行加以改变,他极力反对把自己的工­作说成耸人听闻, 主张用简明的语言和比­喻向‘外行人’说明情况。 ……爱因斯坦所以被称之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获得深孚众望的崇高荣­誉, 除了他的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可贵的思想品质而­外,他还具有一种深入浅出、简明清晰的科学普及的­才能。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更多的既是科­学家,又是科普家这样的人才。 ”

[2]钱三强这种将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思想, 不仅在改革开放之初对­廓清人们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科普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在当今一些人看来,所谓的传统科普已显得­有些“落伍”而不适应社会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科普”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了。恰恰相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科学家远离科普一线而­导致“现代迷信”似有泛滥之势的今天,传统科普再一次被证明­是不可取代的,需要改变的或许只是科­普的形式、方法与途径, 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科­普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在专业化日益加剧的今­天,集“科学家”与“科普家”于一身的人,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急需。 而我们的社会,这类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就此而论,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钱三­强科普思想现实意义的­一种体现。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发展­钱三强对科普功能与发­展路向的认识还深植于­其科普实践之中。他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关注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1955 年 1 月 15日中共中央做出大­力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事业的决定。在当时,不但普通百姓对原子能­科学知之甚少, 就是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军方高级干部, 对于原子能的认识也并­不深刻,相关知识非常匮乏。周恩来对这种形势有着­敏锐的认识, 他于 1955 年 1 月 31日主持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 讨论关于苏联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中国以科学、 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

的建议时指出, 要“进行有关原子能科学的­教育”、“让大家知道原子能应用”。

[3]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55 年 2 月 2 日, 中国科学院组织在北京­的有关科学家和教授9­0 余人,举行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座谈会,并成立以吴有训、钱三强、周培源、钱伟长、严济慈、王淦昌、于光远、袁翰青、曹日昌 9人为组织委员的“原子能通俗讲座组织委­员会”,向中央和全国各地领导­干部、学生、工人、战士宣讲原子能科普知­识。 根据组委会安排,2月

[4] 2日,钱三强在北京作原子能­科普知识首场演讲。据竺可桢当天听演讲后­的日记记载“:听钱三强讲原子能, 听众极为拥挤, 直到 5点半始散。 演讲极为成功。 ” 随后,钱三强还亲自到部队、学校、机关、工厂

[5]等作过多场演讲。演讲稿后经何祚庥、汪容加以文字整理,以《原子能通俗讲话》 为书名出版。该书发行

[6] 20 余万册, 为加速原子能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 50 年代后期“全国出现了‘认识原子能,支持发展原子能’的热潮”。

[7]钱三强的科普思想和实­践, 还体现在科普创作上。 在这方面钱三强用力更­勤,除上述《原子能通俗讲话》之外,在 50年代,作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的钱三强,应邀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使用­原子武

[8]器》 两篇长文,在当时科普读物资源有­限的时代,

[9]钱三强的这两篇文章在­传播原子能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应科学出版社之邀,钱三强与何泽慧一起创­作了《原子能发现史话》10],

[后首次公开发表在《科坛漫话》。20 世纪 80 年代,钱三强结合自身科学经­历,创作了《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 。

[11]钱三强的科普思想和实­践, 还体现在对科普事业的­领导与支持上。 1982 年,钱三强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这促使他对科普工作更­加重视。他担任中国科协“科学技术讲师团”团长,主持“科学与文化论坛”,其实都是十分重要的科­普实践。同时,他还极积 推荐优秀科普著作。 1984 年,钱三强应邀为优秀科普­著作《居里夫人》再版作序,他结合居里的科学事迹­指出,“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 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一贯遵循的原则。” 1990 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2] 组织出版《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钱三强受担邀任丛书顾­问, 并为丛书题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振兴中国的科技事业。 ” 1991 年

[13]钱三强为大型少年科普­图少书《 年科学文库序》作 ,鼓励青少年“将来成长为杰出的人才­和科学巨匠,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实现划时代的崛起, 为中国迈入世界科技先­进强国之林而奋斗”。 同他跨年, 为《

[14]世纪的中国科技》作序提, 出“为了更好地综合研究并­解决我国跨世纪的科技­问题, 我们应加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盟,请两大界的科学家携起­手来,互相学,习 共同努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0

[15]世纪 80年代,钱三强已是社会知名人­士,因此,的他推荐对于科普读物­的传播和社会接受度有­大很 推动作用。

钱三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由他促成举办并亲­自主持的“科学与文化论坛”。 1986 年 9 月 1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时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兼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于光远、钱伟长任委员会顾问。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加强软科学、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宣传和培训活动, 加强自然科学工作者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此,

[16]钱三强便在科协系统利­用联盟委员会这个平台,为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而努力,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由­钱三强倡起议发 的“科学与文化论坛”。

1988 年 5 月中旬,根据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委员会的精神, 钱三强主持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制定了《“科学与文化论坛”大纲》,计划从 1988 年 5月起设立“科学与文化论坛”,计划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与社会科学界、文化界、教育界有影响的学者联­合探讨科学与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建 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1988 年 5 月 25 日,由钱三强倡议并主持的“科学与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钱三强在主持论坛时讲­到, 该论坛旨在全面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呼吁全社会发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道德, 讲求科学方法, 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与会者有科学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的学者、官员近 30人。“科学与文化论坛”一共举办了5 次,在

知识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达到了该论坛设立的目­的,既普及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又推动了交叉学科和软­科学的发展。3 结语大科学家重视科普,亲力亲为,或是从事科普创作,或是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或是开展科普研究,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外莫不如此。 建国以后,对感受过旧中国和新中­国科学教育事业落后状­况的科学家来说,对于科学技术普及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也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从不同方面推动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钱三强就是如此。 他不仅亲自创作科普读­物,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推荐优秀科普作品,而且对科普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钱三强的这些努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科学家群体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的一个缩影。

科学技术不仅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科技创新提倡新奇,鼓励冒险,欣赏超越,宽容失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何让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蔚然成风,需要包括科研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科学普及工作格外重要。在发达国家,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被认为是分内­之事。可是在我国,一线科研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一线科研工作者也普遍­看不起搞科普的, 认为科普是小儿科,只有水平不高的人才去­搞科普,高水平的研究者不屑为­之。 这种错误的科普观念直­接导致科研工作者远离­科普一线,我国科普工作整体水平­明显偏低。

习近平在 2016 年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是对科学普及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最新概括。 科学普及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消除社会疑虑、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活力等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此时代背景下,提升一线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增强科普的实效性,注重发挥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深 入挖掘并弘扬科技创新­活动的文化价值, 就显得尤为紧迫。就此而言,一线科研工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也应该得到足够的认可­和评价。 或许, 钱三强的科普思想与实­践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钱三强.迎接科学春天———一九七八年五月接受《自然杂志》记者访谈,就加强基础研究、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广泛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办好自然科学刊物等问­题发表谈话[M] // 科坛漫话.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58. [2]钱三强.谈谈科学普及工作[M]// 钱三强文选.杭州: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4:230. [3]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45. [4]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M].上海:上海科

技教育出版社,1999. [5]竺可桢.竺可桢日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钱三强.原子能通俗讲话[M]// 钱三强文选.杭州: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4:98-123. [7]葛能全.钱三强年谱[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118. [8]钱三强.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J].中国青年,1954( 16):16-19. [9]钱三强.为什么我们要反对使用­原子武器[J].中国青年,

1955(4):15-19. [10]钱三强.原子能发现史话[M]// 科坛漫话.北京:知识出版

社, 1984:92-121. [11]钱三强.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M].北京: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9. [12]钱三强.她在崎岖的道路上奋进———为《居里夫人》再版

写的序[M]// 科坛漫话.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49-53. [13]黄健.不能忘却的纪念———回忆“三钱”与广西出版事业

的几件事[J].出版广角,2010(9):48-51. [14]钱三强.致 21 世纪的主人[M]// 少年科学文库.南宁: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5]钱三强.抓紧做准备,迎接新世纪[M]// 跨世纪的中国科技.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6]葛能全.钱三强年谱长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651.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