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建构主义教学法应用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践 / 王师师

摘 要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育­理论。 作者利用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方法,即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法,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 通过三个实施案例及对­实际效果的初步评价,讨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之于博物馆教育的启迪­与思考。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 随机进入式教学法 博物馆教育活动

- 王师师白城市博物馆

1 建构主义教学法活动背­景

1.1 白城市博物馆简介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西南、西北与内蒙古的通辽市、兴安盟接壤,北部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毗邻。白城市博物馆建立于 1979年,建筑面积达

2 3 000 m 。 馆内开设“白城简史”“、白城百年”两大基本陈列,突出地方特色,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同时,展厅中还设置了一些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项目,如满足探秘心理的发现­角、提高动手能力的制作区、开阔视野的互动问答等,让观众在参观中得到知­识的熏陶、丰富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作为市内唯一一所从事­普及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综­合类博物馆, 白城市博物馆在启迪青­少年思维、提升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 主要观众群体及其特点

目前, 白城市博物馆的主要观­众群体是广大的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指13 岁至 19岁左右的人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生理趋向成熟,精力非常充沛,世界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在认知方面,已注重逻辑思维,对所学内容和身边事物,能够做出独立判断,并具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 们喜欢参加新鲜而富有­刺激性的活动, 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活跃,常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愿意来博物馆参观或参­与活动,大多是集体行为,有比较明确和具体的学­习目的和内容等。 所以要求博物馆相关教­育人员在策划活动时,按照“激发兴趣—探索未知—得出结论”的路径,解放思大想 胆革新。

2 建构主义教学法活动实­践 2.1 以支架式教学法设计博­物馆教育活动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活动名称:追寻———历史上的白城。参加人员:白城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30人)。活动时长:2 h。活动地点:“白城简史”展厅。活动思路:充分利用“白城简史”展厅提供的各种有利资­源,搭建便于学习的概念框­架,把教师的教学任务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种类似工程建设­中“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把参与者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其认识白城、

了解白城、热爱白城,从而培养为家乡美好明­天努力奋斗的决心。目标设定: (1)知识认知:加深学生对草原历史与­文化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知识加以梳­理,使学生体会藏品内涵。

(2)能力认知: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资料能力。

(3)情感认知:感受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活动流程: (1)参观展览,了解展品(15 min):带领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观众参观“白城简史”展览,并进行先导式介绍, 使其对整个展厅及相关­展品的情况有初步了解。

(2)明确活动主题,建立概念框架(20 min):让活动参与者利用场馆­提供的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白城简史”展览的电子导览,从而营造有利于建构概­念框架的情境,这种情境对于他们非常­有吸引力,会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3)进行分组,确定研究主题(10 min):把参与者划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每组负责开发展厅中的­某个部分,如元代研究组、瓷器研究组等。 至于参与者对研究主题­或是研究方法的选择,由他们自主决定。

(4)合作探索,适当指导(30 min):分组完毕并确定研究主­题之后, 参与者要主动围绕自己­的活动任务去搜集资料。 比如认真阅读展厅提供­的文字介绍、利用计算机触摸屏查询­有关资料,若遇到问题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讨论。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中, 博物馆教育人员要随时­了解参与者的学习状态,并适时给予提示。这就是帮助参与者沿概­念框架攀升的过程。

(5)组内及组间的汇报和交­流(45 min):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发现和收获做汇报­演讲, 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 同时其余小组可以对其­提出问题, 这一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比如,在交流过程中提到元代­时,教育人员可以向全体参­与者提问:“在元代展区是否看到了­瓷器?其他哪些展区也有瓷器? ”当学生一一列举时,教育人员可以继续启发:“不同时期的瓷器风格是­否相 同?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征? ”“、为什么元代瓷器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因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 ……各组成员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期间教育人员应给予指­导和纠正。这种方式会使多种相互­矛盾的意见逐渐变得明­朗一致,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活动效果: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教育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参与者­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青少年观众­的认知主体作用, 而且在博物馆教育人员­指导下开展的协作学习, 将会加深参与者对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建构­知识意义,锻炼和发展其对事物的­思考、辨别、对比能力。

2.2 以抛锚式教学法设计博­物馆教育活动

抛锚式教学法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以获取直接经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活动名称:抚摸历史———感受辽金。参加人员: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30人)。活动时长:2 h。活动地点“:白城简史”展厅的“辽金”展区。活动思路:辽朝(公元 907 年—1125 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公元 1115 年—1234 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本活动以“白城简史”展厅的“辽

金”展区为场所,通过欣赏文物和互动讨­论等环节,让参与者在学习辽金时­代灿烂文化的同时, 感受独具魅力的草风原 情。目标设定: (1)知识认知:引导学生体会藏品内涵、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辽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能力认知:培养参与、互动、探究精神;提升交流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认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感受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活动流程: (1)组织参观,了解展览内容(15 min):组织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观众自由参观, 使其大致了解展示内容。

(2)根据问题分组,确定小组主题(20 min):在观察一段时间后, 活动参与者的问题便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这些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他们住在哪儿?”、“那些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博物馆教育人员梳理这­些问题,并将参与者分组,每组6 人,小组成员围绕展厅中的­相关内容共同拟定一个­题目,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小组成员合作探索,共同完成任务(40 min):确定主题后,围绕本组的中心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利用展板内容或展馆提­供的计算机来搜集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这种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参与者问题的答案,而是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4)组内及组间的汇报、交流(45 min):在获得了丰富的内容使­主题充实之后,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体成员前进行汇报演讲, 其他小组可以对此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同时,博物馆教育人员组织大­家开展针对性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加深了每位参与者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育人员帮助参与者将­信息整合、提炼,从而让知识的整体脉络­在脑海中一步步清晰起­来。

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参与­其中的青少年观众建立­一个有关展区某个专题­的情境, 并以真实性事件和问题­作为参观学习的中心内­容, 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有关展览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观众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地­位, 但期间又离不开博物馆­教育人员的精心设计,对参与者建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2.3 以随机进入式教学法设­计博物馆教育活动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 不同方式入进同一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面方 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教学”。这种

多次进入,不同于传统教学为巩固­一般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问题侧重。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能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活动名称:屋顶上的艺术———瓦当。参加人员:白城市第一中学一年级­学生(30人)。活动时长:2.5 h。活动地点:“白城简史”展厅的“瓦当”展区。活动思路: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是绘画、工艺

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 也是实用性与美结学相­合的产物, 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其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是考古学判断年代的重­要实物资料。 本活动结随合 机进入式教学法,旨在利用“白城简史”展厅中辽金时期的瓦当­藏品,让参与者了解其历史沿­革,欣赏其精美别致,并亲手制作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瓦当。目标设定: (1)知识认知:了解瓦当制作的工艺原­理、技巧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和意义;懂得瓦当对研究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政治、 文化等具有的参考价值;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及考­古学的意义。

(2)能力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3)情感认知: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魅力;产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活动流程: (1)参观“瓦当”展区,做相关知识铺垫(20 min):对展厅中的瓦当展品进­行启发性概括讲解, 包括图案、文字的演化变迁等相关­历史背景,并延伸介绍其与中国绘­画、雕刻等艺术的渊源,作为实施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的基础。

(2)确定主题,设置相关情境(20 min):根据活动目标确定若干­主题(如瓦当的种类、瓦当的纹饰、瓦当的功能、瓦当的历史发展、瓦当的艺术价值、瓦当的鉴赏鉴别),然后创设有关的多样化­情境,为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的­使用创造条件。

(3)选择主题,收集资料,主动探索(30 min):鼓励活动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 查看相关的各类资料,从不同角度加深认识和­理解,逐步学会

自主学习。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 因此博物馆教育人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与自我检验(40 min):在上述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讨论,并加以点评。 为检验对知识的建构与­验证, 参与者可以在学习阶段­后进行自我练习, 比如关于瓦当的拼图游­戏或知识问答等。根据自我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学习,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5)制作标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0 min):通过近距离的触摸和操­作, 亲自参与制作瓦当的全­过程,获得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

活动效果: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使参­与者全面了解瓦当的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采用了随机进入式教学­法,分别从不同侧面、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学­习。

3 建构主义教学法异同分­析

3.1 相同点

通过上述活动案例不难­看出, 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法­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整体建构,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权威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1)强调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活动­通常运用说教的方式,以知识灌输或物件展示­为主,仅提供范例或示范, 让参与者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来达到学习目的。建构主义教学法则不然,它提倡参与者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同时允许其对书本知识­产生质疑。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强调­参与者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 没有忽视博物馆教育人­员的指导作用。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绝对的权威,只能用事实来说服学生­而不应压服,从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换句话说,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方法, 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活动情境的营造 博物馆以多元的方式,提 供了真实的学习体验。 比如一座古老的留声机­摆在展厅中,很少有人会主动前去察­看它的结构,或想要了解它的发声原­理,但如果播放当时的流行­音乐,必定会吸引更多观众驻­足观看, 这正是情境营造的功效。建构主义教学法重视情­境的设置,让青少年观众可以在展­览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理解展览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增强整个活动的吸引力。

(4)以协作交流为方式 在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组织实施博物馆教育活­动时, 采取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的方式, 不仅可以使参与者学会­陈述自己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意见, 而且还可以学会与他人­交往,发展其社会互动能力,在团体互动中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共同讨论协商的过程­中,促成个人建构新的知识,促进整个团体的学习。 当遇到困难时,能够面对挑战共同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3.2 不同点

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法­有其共性, 无论以哪种方式为基础­设计博物馆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三者也各有特点和侧­重,在实施过程中有其自身­优势。

(1)循序渐进深入知识———支架式教学法 人们对任何客观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对­其本质的认识,都会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法­即是以此为核心,主张为学生搭建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 使其沿着框架逐步攀升,促进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完成对复杂知识深­刻的意义建构。比如“追寻———历史上的白城”活动中的汇报、交流部分,博物馆教育人员在进行­引导时,一开始并没有提出非常­深奥的问题,而是以简单问题作为“支架”,让参与者顺着“支架”深入理解知识点,达到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对参与者­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要求不高,更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 但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引导能力、启发能力等有较高要求。

(2)真实事件深入知识———抛锚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使其在一个完整、具体的情境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求, 并凭借自身的主动学习­及共同体中

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最终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在“抚摸历史———感受辽金”活动中,博物馆教育人员首先为­参与者营造了一个体验­远古历史的空间与场景,接着以“四时捺钵”为锚,一旦确立这个主题,那么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即被确定了, 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这种教学方式对参与者­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要求较高,更适合初中及高中学生。整个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博物馆教育人员怎样抛­出这个“锚”,锚抛得好,参与者的积极性就高,主观能动性就强,教育活动的效果才能最­佳。

(3)多种角度深入知识———随机进入式教学法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 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充分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教学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 这就是建构主义随机进­入式教学法表达的中心。比如在“屋顶上的艺术———瓦当”活动中,博物馆教育人员分别从­瓦当的种类、瓦当的纹饰、瓦当的功能、瓦当的历史发展、瓦当的艺术价值、瓦当的鉴赏鉴别六个方­面着手, 要求参与者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之后将各方面信息与全­员共享,通过交换意见、相互讨论等方式实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对参与者­的知识背景、 理解能力等要求最高,更适合高中学生,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等要求最高。4 结语上述案例仅仅是尝­试性的活动实践, 其效果还缺乏客观的评­价, 但建构主义这种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潮­正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其势力之所以如此强盛,正是因为它超越了知识­和学习的传统理论, 适应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时代需要。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建构主义理论必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但意识到局限性并不表­示对它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 而是为了对其有更好的­认识。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意义和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博­物馆教育活动, 为指导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有助于博物馆教育功能­更有效地发挥及教育活­动更全面地开展。同时,我们从活动参与者的后­期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观众认同以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在博­物馆中学习, 这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促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意识到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活动设计,对博物馆教育人员而言,负担加重了。如何切合观众的兴趣爱­好、如何设置吸引观众的情­境、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使其­更具弹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等,都是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专业跨度, 笔者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还不够全面,理解也不够深刻。运用其部分要素设计博­物馆教育活动也只是初­步尝试, 因此设计方案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这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JONASSEN D, DAVIDSON M, COLLINS M, et al.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95(2): 7-26. [2]林彩岫 译.建构主义者的博物馆学­习理论[J].博物馆学季

刊,1997( 4):27-30. [3]张美珍.从建构主义取向探究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划设­计

[J].科技博物,2002(6):19-30. [4]陈卫平.建构主义与博物馆教育[J].中国博物馆, 2003(2):

23-28. [5]潘林荣.学习型社会与博物馆教­育的创新[M]// 浙江省博物馆.东方博物(第十一辑)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19-124. [6]甄朔南.论博物馆的展示与中小­学校教育的互动[M].甄朔南博物馆学文集.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159-166. [7]倪杰.博物馆教育再探———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谈起

[J].中国博物馆,2006(1):26-31. [8]赵国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J].当代教育科

学, 2007(2):44-45. ( 2017-08-13 收稿, 2017-10-18 修回)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