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参观­者情绪及行的为 影响 / 胡杰明 刘智祎

-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引言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在传播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吸引与感染观众­来获取其主观认同, 合理的展陈设计能够使­展品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并提高观众对展品信息­的接受率。

作为“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 1],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观众因素对

[博物馆展品信息的解读­及展陈形式的策划、设计与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观众的参观动力来自自­身的兴趣和对空间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个体经­验、博物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跨时间、多感官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当下,参观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欣赏展品,而是在博物馆中自主学­习交流、追寻身心愉悦。 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展陈设计进行着双向的­信息传递。

博物馆空间中的参观者­情绪及行为 数字化时代是理性甚至­冷漠的, 信息技术的高 度发展反而加深了人们­对情感的渴求。“体验经济”概念的提出,即“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情绪或者情感上的感­受” 2],促使我们试

[图带给受众温暖和愉快­的体验,注重情感的释放。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认­知态度” 3],被

[认为是一种活跃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具有以下特征: (1)情绪与情感相似,但产生较之于更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2)情绪常伴随某种情境,多为短暂、易变的;(3)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反映在外部表情和行为­方面,并可以此进行测量;(4)情绪具有倾向性,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 “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内在体验是情绪的原始­和社会适应的凭借和依­据, 也是反映个体与外界间­的利害关系,从而驱动个体行动的根­源”。 因此,情绪

[4]与体验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参观者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感官体验,其学习、娱乐等行为是在不断行­进的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参与和探索。 在特定的展陈环境和氛­围中,身心将受到周围一切事­物的影响,所以这种体验是不确定­的、难以维持的。 通常来说,观众的

总体参观时间多在 1 ~ 3 h, 在某一展区或展品面前,接触并产生互动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无法建立长久的感­情联系。所以,参观者在当下所产生的­情绪是即时性的,可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线索。1.2

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并­加深人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刺激相关行为。 当外界事物通过五官感­受传递给参观者, 一方面由于刺激产生了­本能层次上的正负性情­绪变化和行为,另一方面凭借经验和感­知,理解来自观展过程中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及具有倾向性的情绪状­态。例如,兴奋和好奇促使观众思­考展品的内涵, 并与其产生互动;恐惧和厌烦促使观众望­而却步或避而不见,并改变其对博物馆的评­价。

情绪也影响参观者的知­觉层面,如注意力、记忆等。日常生活中,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那些带有情绪感受的场­景。人们所产生的情绪记忆(不管正性还是负性)相较于非情绪记忆,包含了更多的细节,如地点、时间等。 博物馆与其他公共场所­的不同之处

[5]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教育­属性。所以,展陈设计若能调动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便可加深观众对展品信­息的理解,乃至提升学习效益。

情绪同时也对群体行为­具有感染作用。 个体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所处的环境, 而个体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博物馆是一个公共空间,参观群体中以两人及以­上居多。无论群体内部还是外部, 参观者常无意识地受到­周围人的 感染,同时也影响着周围人。例如亲子团体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 若某一展品的设计引发­儿童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极大的观展兴趣, 家长也容易受其影响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 并围绕展品进行对话或­辅助操作等行为。2 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情绪受到外界环境和主­观体验的影响。 如图 1所示,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观众的体验效果与博物­馆创造出的特定环境、个体的人生经历、认知特点以及同行人员­密切相关。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指博物馆­空间中各展陈要素:空间尺度与造型、光线与色彩、展陈设施等,这些都刺激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从而引发正负性情绪与­观展行为。2.1

博物馆展陈空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形态,展品与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尺度、位置关系。参观者置身于博物馆中, 展厅的不同尺度比例会­在其心理层面引起不同­的反应: 狭窄的空间容易使人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 宽敞的空间则能扩大活­动的范围。 同时受到生活经验和审­美偏好的影响,观众对每种造型形态都­寄予了不同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情绪­的变化。 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空间分割采取了支­离破碎的不规则形状,所有的墙体界面、人行通道、透光窗户都带有角度,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博物馆是相对陌生的环­境, 参观者在边走边停中获­得展品信息, 迷路或走回头路将给展­览主题的表达带来很多­阻碍,加重观众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我们将展示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 缓解方位混乱的问题。以行为尺度和认知过程­为参照标准,创造出服务于参观者活­动的线路,设置灵活多变的空间,强调体验过程的流畅,使展览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2.2 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 以

[6]单一的视觉体验为例, 博物馆中的光通过眼球­给人以刺激,使参观者感知物体,得到直接的外观感受。光不仅能提升室内亮度,而且能营造特殊氛围。从色温来看, 低色温接近日光或火光­这种自然光源的色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而高色温则刺激观众的­紧张情绪,令人更为专注。 从照度来看,过于昏暗或明亮的环境­都不适合,应当避免在给展品打灯­时,光源不足或刺眼,造成视觉疲劳。

作为视觉符号的载体之­一, 色彩刺激常会引发参观­者的联想,从而带动相关的情绪反­应。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往往­通过以往的视觉经验来­判断, 比如绿色由于波长特点,更符合人体的视觉适应,且具有黄色和蓝色的综­合特征,使之冷暖平衡,是一种能稳定情绪的颜­色。博物馆在布置展陈空间­时,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帮助观众区分空间关系、理清展陈逻辑。此外,我们还要把握色彩设计­的统一性,避免杂乱无章带来的消­极情绪。2.3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 观众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展陈施设 ,比如展柜、图文板、视频投影、虚拟现实等。这些展陈设施在空间中­组合形成相互关系。作为展品以及信息、能量这一类“虚物质”的载体,它们自身又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形态、色彩等属性。 若说明牌上的文字过小,在观众自身视力较弱的­情况下,就需要“走近—停留—观察”,以此种状态长时间观看,必然会心生倦怠而放弃­信息阅读。同时每个展品都具有各­自的意义, 脱离时空概念的展陈设­计只能传达片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单调枯燥的情­绪感受。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字、图形、音乐、视频等于一体的综合 产物。利用多样化的展陈设施­进行造景,可使展品的历史情境及­自然原理得以再现, 并增强博物馆空间的趣­味性,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结语近年来,博物馆在功能属性上更­具外向性,通过各类传播途径不断­深入到社群之中, 并努力使展览活动趋向“平民视角”。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评价­标准在于是否吸引观众、能否实现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从参观者­的需求出发,关注展陈设计对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展陈­设计得以更好地实现。 而情绪的主观体验与部­外 反应存在一定的联系诸­面, 如部表情(如微笑、皱眉、流泪)、语调变化(如同行者就展品进行对­话) 和身体动作(如孩子高兴时手舞足蹈、对感兴趣的展品拍照留­念)等因素都以观可 被 察和记录。 设计者应当重视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通过对展品的选择以及­对空间尺度与造型、光线与色彩、展陈设施等刺激因素的­分析确, 明 观众产生特定情绪的原­因, 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品质。 [1]史吉祥.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基本点———对博

物馆观众定义的新探讨[J].东南文化,2009(6):95-99. [2]尼尔森.可用性工程[M].刘正捷,译.北京:机械工业版出

社,2009: 17-23. [3]柳沙.设计心理学上[M]. 海海:上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16. [4]孟昭兰.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

探讨[J].应用心理学,2000( 2):48-52. [5]Christine Comblain, Arnaud D'argembeau, Martial Van der Linden. Phenomenal characteri­stics of0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for emotional and neutral events in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J].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2005(2): 173-189. [6]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51. ( 2018-09-16 收稿,2018- 09-30 修回)

First-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fashion and design in donghua university, e-mail: hjm@dhu.edu.cn Abstract The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have rai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useums, and the disseminat­ion benefits of exhibition informatio­n depend on the visitors' reaction. Based0 on the experience, the visitor's emotions and behaviors caused by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exhibition design in museums are summarized. We should meet the visitors'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ir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Keywords exhibition design, visitors, emotions, behaviors 312 2018, 4(5)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E-mail:

1. 密森尼学会2.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 展览概况1992 年 10 月—1993 年 3 月,“地图的力量”展览在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举办。 该展览与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一致, 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日常­生活中设计的重要性。正如当时的馆长所说: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想要鼓励人们用新的方­式来思考建筑、交通、城市以及区域规划———这些大家一直以来都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希望提醒人们,我们的世界———从具体事物到政治体系———都出自各种各样的设计­师之手, 他们的决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从每天起床的那刻起,设计就切身地伴随着我­们。 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 认为人们将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成为更好的消费者,并有权表达个人 的观点,参与到所处的这个世界­中。

尽管有意去支持这个说­法,但“地图的力量”展览并没有沿用先前直­抒己见的表达方式, 而是通过展板和说明牌, 反复地、 坚定地指出: 所有的地图———不论陌生还是熟悉、新的还是旧的、西方还是东方———都不仅仅只是帮助人们­便捷地找到方向。就像广告和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一样, 地图会为了某个特定的­利益而表现出特别的观­点。事实上,地图所展示的信息是有­选择的, 这取决于它们的功能和­目的,以塑造我们对周遭的认­识。

“地图的力量”展览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的地图。 但它既不是一个关于地­图历史的展览,也不是一个有关地图的­互动展示,而是一种交流和劝导的­行为。因此,它对说教式内容持开放­的态度,观众可以对此进行质疑­和反对。在观众留

陈述内容 我认为地图是实用的、客观的,就像火车时刻表一样 我认为地图就像历史文­献,能够反映人们在特定时­刻的想法 “同意”计1

我认为地图就像报纸一­样是可编辑的, 因为每张地图都代表

“同意”计1了一种观点

我认为地图就像一幅肖­像画 我认为每张地图都服务­于制作者的利益

我认为地图可能是出于­某个目的而制作的, 但最终往往会被

“同意”计1分基“, 本同意”计 0.5 分用另于 一个目的

我认为地图能够精确地­反映地地形 貌 我认为只有专家才能制­作一张真实的地图 我认为如今地图制作者­所采用的地图颜色是有­科学依据的 “不同意”计1

百分比 83% 17% 24% 13% 6% 5% 2% 17% 7% 4% 14% 1% 7% 与策展人的观点不一致

因变量与策人展 的观点致一与策人展 的观点不一致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 我们将地图信息表中的 9 个陈述归纳为三类:“系统性”(包括“专业性” “科学性”)、“阐释性”(包括“可编辑的”“可描绘的”“制作者的利益”)、“操作性”(包括“实用性” “地理学”)。

在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 与入口调查不同,出口调查的观众将“操作性”和“系统性”结合在了一起,只区分这二者与“阐释性”之间的差别。我们相信,这种转变表明观众认同­了展览的信息,意识到地图在功能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强烈对比。 这一结果可以通过多维­标度验证, 该方法不仅可以揭示观­众对“地图如何被制成”的看法,也可以揭示他们对“地图如何被使用”的看法。总结与阐释随着展览组­织者对展览教育效果的­重视,观众研究开始强调展览­对观众的影响。即使在细节上有些出入, 但大多数展览所传递的­信息都是观众所认同的。而“地图的力量”展览则挑战了这个传统,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评估展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服观众接受­对熟悉事物的全新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 有几个重要问题超出了­此次研究的范畴。首先,我们不知道入口调查中­观众关于地图的知识背­景, 因此不能断言地图信息­表在参观前后分数差异­的原因, 究竟是由于观众改变了­旧有的观点, 还是由于从无到有地学­习了全新的观点。 其次, 我们也不知道地图信息­表在参观前后分数差异­多少才算是一种成功的­转变, 因此不能指出展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克服阻力。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地图信息表和分析工具,了解观众对展览信息的­认识程度以及接受程度。地图信息表中9 条陈述彼此重叠, 从不同角度建构了地图­的特性。 美国国立肖像美术馆的­观众得分为3.9 分,可作为完全不了解展览­的分数基线。 在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的入口调查中, 观众得分 为 4.3 分, 我们将这一增长归因于­大多数观众是专程来看­展览的。我们相信,那些事先得知展览的观­众或多或少地获取了展­览的信息, 并对展览的表达内容定­有一 的认识。 回归分析预测模型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否来“,是 专程 看展览” 是影响个体得分的三个­典型因素之一。

另外,设计师、教师等艺术类职业的观­众得分普遍高出 0.7 分, 他们的知识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展览的信息。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为艺术类职业会­提高人们对展品所蕴含­主观性的敏感度。因此,美国国立肖像美术馆的­观众得比分 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低的原因也要考虑这一­点———相之比 下,前者的受访者中艺术类­职业的比重( 12%)远低于后者(26%)。

在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 出口调查的观众得分比­入口调查的高出0.4 分。 我们将这一增长归因于“参观展览的经历”,因为两次调查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受访地点的­不同。

通过聚类分析, 我们发现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思想转变。受到展览信息的影响,参观完展览的观众觉察­到地图的“操作性”和“系统性”之间的联系,思考其与“阐释性”的区分。

综上所述,在平均得分和回答模式­上,参观完展览的观众要比­即将参观展览的、 没有参观展览的观众更­接近展览所要传递的真­实信息。换句话说,展览通过两种方式来影­响人们, 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二是产生大量认同展览­信息的观众。

本研究没有分析观众认­同展览信息的具体过程,他们可能是渐进的、分阶段的。不过我们知道,将近一半的观众在参观­完展览后意识到展览的­中心思想, 同时与策展人观点一致­的观众得分比与策展人­观点不一致的更高。

总之,本研究尽管并不完美,但仍证明了“地图的力量”展览确实改变了观众对­地图的态度。虽然这一改变的幅度相­对不大, 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参观展览的经历”只是影响观众对展览信­息认同的若干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相信,在策展人的参与下,通过认真执行恰当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可以有效判断展览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