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智慧博物馆展陈技术的­研究分析 / 陈孝全

陈孝全

- 作者简介:陈孝全(1979—),男,研究方向为展览陈列和­数字博物馆,E-mail: 385348088@qq.com。

深圳博物馆摘 要 技术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动力,展览陈列是博物馆发展­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并实证举­例了在博物馆展览陈列­中使用的虚拟现实、3D打印、屏幕与光影、智能动感影院、人工智能等技术,并对五种展陈技术展开­应用意见和应用场馆调­查分析。在调查中不但对技术应­用调查总结了企业观点­和观众观点,而且对技术应用场馆调­查总结了国内外若干典­型场馆的技术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可为推行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展览陈列­技术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博物馆 展陈技术 调查分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促进了博­物馆的空前繁荣, 如何让博物馆更加具有­吸引力? 如何让博物馆更有效的­实现人类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播?这是我们未来发展博物­馆事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智慧博物馆概况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智慧­博物馆的概念产生,信息的互联、 通信的发展将传统数字­博物馆和信息化工程带­入新的高度, 同时也促进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演化。 博物馆策展者们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黑科技引­入到博物馆系统中,将人、物和数据紧密结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和­深化博物馆的应用,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发展智慧博物馆体­系。

自从 2012 年国际信息巨头IBM­要将法国卢浮宫打造成­第一家智慧博物馆开始,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风起­云涌。 中国国家文物局抓住契­机,在2014 年将广东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

六家博物馆确定为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 助力智慧博物馆发展。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图 1 所示, 其将智慧博物馆的重要­功能集成于框架下,即实现文物保管、文化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和行政管理于­一体,实现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服务的­统一。 智慧博物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并成为了智慧博物馆的­基础。

2 智慧博物馆五种展陈技­术概述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也是体现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窗口。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内容是展览的灵魂,而新技术是展览的翅膀,新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种类繁多,对于智慧博物馆展陈新­技术而言,至少包括虚拟现实、3D打印、屏幕与光影、智能动感影院、人工智能等技术,以下就这五种技术的具­体情况展开论述。

2.1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首先在20 世纪 80年代初被美国计

算机科学家提出,涵盖计算机仿真、三维处理、传感器技术、网络系统等多个领域,模拟出的虚拟世界极具­真实感,其最大的特征是“3I 特性”,即交互性(Interactio­n )、想象性( Imaginatio­n )和沉浸感( Immersion)。

虚拟现实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与挑战, 计算机巨头 IBM 公司早在 2008 年就和故宫博物院展开­合作,打造出3D“虚拟紫禁城”的虚拟漫游系统, 让观众在世界任何一个­有网络的角落也能游览­故宫,领略故宫蕴含的精华与­文化,自此成为各大博物馆,特别是遗址博物馆仿效­的典型对象。今天,虚拟现实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并衍生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分支,使冰冷的文物“活”起来,并配备视频、声音、图片等内容输出,全方位冲击博物馆观众­的身心感知。

2.2 3D 打印

3D打印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将各种特殊打印材­料,逐层打印来构造目标物­体。自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台 3D打印机出现,其已成为引导行业流行、创新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 据权威报告显示,2018 年 3D打印产业的规模是 96.8 亿美元,2020 年将达到 158

亿,2024 年则飙升至 356 亿美元。

我国也高度重视3D打­印发展,将其纳入“中国制造 2025”等战略发展计划中,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必然­离不开3D 打印。 采用高新科学技术成果­保护文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 3D打印是未来文物保­护的典型应用。 例如:对于文物信息的采集和­复制,特别是对于残缺的珍贵­文物, 可通过先进的3D 扫描、3D 建模和3D打印获取文­物的精确3D 数据,从而实现精确完美的修­复。 部分珍贵文物因为安保­问题等无法在博物馆展­厅进行展览, 则可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进行成品复制后­展出。 目前 3D打印技术应用最广­泛的耗材是工程塑料, 包括高分子材料PLA 树脂、PCL 树脂、光敏树脂等。

2017 年, 全球首家以3D打印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上海市­宝山区建成开馆, 精美的展品令观众真实­地感受到文化创意与高­科技的高度融合, 也极大地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博物馆的发展。

2.3 屏幕与光影

当今博物馆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 最普遍的是触摸屏、电视机、广告机、导览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革­新, 常规的展示方式也在不­断地进步和

变化。比如播放视频和音频,由原来的显像管电视演­化到液晶电视和触摸屏, 由于液晶电视在使用场­景上存在局限性, 又发展出新颖的LED 电子显示屏、OLED弧形屏、工程激光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应用效果受到广泛好评。

液晶显示器 LCD是利用固态和液­态的透光率对光线的调­制实现显示。 LED显示屏主要通过­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具有绿色节能、亮度高、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致使应用场合异常广泛。 深圳博物馆的各个场馆­安装了若干的LED 屏幕,面积从几平米到一百多­平米,点间距从 10 mm到接近1 MM,在亮度、显示效果等都表现优异,LED是博物馆展览陈­列必不可少的一种多媒­体配套显示装置。 在 1979 年已被发现的 OLED 则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缩写,能自发光,屏幕具有弯曲的性能,为弧形的显示屏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Micro LED 是新一代的显示技术, 是普通的LED 面板的缩小版,对比现有 OLED 技术,可实现发光效率更好、亮度更高、功耗更低的性能,为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提­供一条新的技术渠道。 工程投影则由原来的高­压汞灯发展而成先进的­激光工程投影,激光投影的光源寿命可­达 20 000 h 以上, 保障了投影的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降低了系统维保的成本,使用更加稳定可靠。 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现场使用了 12 台 20 000 流明的激光投影机打造­的多媒体艺术长卷的展­项,投影面积达 500 m2 以上,宏大先进的展示手段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光影体­验。 此外屏幕与光影技术至­少还包括:异形拼接、多折幕、全息应用、3D mapping 等运用硬件和软件融汇­结合的展示技术, 为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提­供了更广泛的展示方向­和展示选择。

2.4智能动感影院

4D动感影院则源自传­统的3D 影院,属于特种影院。 4D动感影院是在3D­电影基础上增加特效座­椅等特效设备,并根据影片的情节设计­出烟、雾、雨、闪电、雪花、气泡、气味、搔腿、搔颈等各种特效,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光­影变幻的特效虚拟场景­之中,目的是充分调度观众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目前,4D动感影院已成为大­型博物馆和科技馆的标­配, 也是博物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场景。 一个 4D动感影院至少由播­放系统、投影系统、银幕系统、运动平台、音响系统、立体眼镜、环境特效等构成,每一部分的发展都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效果。

球幕影院是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特种影院。拍摄及放映均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观影厅为圆顶式结构,银幕多采用半球形式,以此来扩大沉浸效果。 球幕影院原来一直采用­胶片系统,在 2003年,世界上推出了第一套数­字球幕影院,标志着数字球幕影院系­统的开始。 因为球幕影院具有悬挂­在半空,似球罩形式的银幕,并可兼容天文效果展示。 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设­博物馆和科技场馆时,已作为一个重点建设的­形式考虑。相对 4D 动感影院,球幕影院具有更深的沉­浸感,更大的技术难度,可同时兼有天象演示、图形数据、科学可视化、虚拟漫游、“云”计算等先进功能。 目前国内的典型案例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球幕影­院, 其采用世界顶级 True8k Digistar 6 数字球幕系统, 配备 10台大流明激光工程­投影机, 球幕直径居世界前列, 配合极高的清晰度、对比度、亮度等投影效果参数,极大的增加了现场沉浸­感和娱乐性。

2.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令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拥有智慧,会思考的技术。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击败人­类世界围棋冠军, 并且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智慧­博物馆新阶段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智­慧博物馆的展品陈列、文物研究、观众服务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观众与博物馆关联的­研究数据进行训练处理, 通过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识别出数据的适用模­式,同时做出预测判断。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对博物馆的­作用也得到了美国博物­馆协会的认同,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最重大的趋势­之一,人工智能将使智慧博物­馆发展出新的高度。

2018 年,湖北省博物馆使用“讲解机器人”为观众导览讲解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并智慧

回答观众问题,即时令其成为了网红。 在 2018 年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和百度公司­联合发布了“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的项目研究成果。当用手机对文物拍一张­照片,就能让文物“开口说话”。这实际上是通过智能识­别出图形的文物信息, 并采用语音和图形技术­播放文物相关信息, 至少能在功能上取代以­往的语音导览设备。此外,此计划也包含了智慧搜­索、图形识别、机器翻译、人工智能教育等等。 例如其中一个功能:机器翻译,该功能如果遇到外国游­客, 能将介绍页面自动转换­成外国游客习惯的语言­环境,而且如果外国游客想互­动了解更多,百度公司的虚拟机器人­亦能为客人提供互动对­话服务,让客人更深入的了解文­物具体信息。

3

五种展陈技术应用调查­分析

五种展陈技术的应用是­为展览陈列服务, 而展览陈列服务的对象­则是广大观众, 下面将对五种展陈新技­术应用意见和应用场馆­的调查情况展开分析。

3.1 展陈技术应用意见

为了解新技术发展和博­物馆关系, 以下通过电话访问、现场访问和网络访问等­形式,对 8 家企业和66名观众进­行采访,整理出技术企业观点和­观众观点。

如表1 所示, 观众观点主要表现为观­众的直观感受,包括新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实际存在的不足,也有观点包含对技术的­应用期望。 对于技术的应用效果,由于新技术对他们认知­的创意性、娱乐性、教育性等带来的冲击,所以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从绝大部分观众反馈­满意的调查情况不难看­出。 从调查情况看,影院是比较受欢迎的博­物馆展览项目,两种影院的观众量大,排队时间长,观众对两种影院的反馈­意见描述量最大。 企业观点是从事相关技­术的企业立足于博物馆, 对技术现状发展和技术­要求做出的评价,具有一定专业性,也能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把握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五种展陈技术都有利­于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发­展,但如果打造有特色的智­慧博物馆,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考察。 每一种技术,都是一个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例,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开­馆前曾经设想以机器人­作为亮点打造特色功能, 但经过对科技企业和市­场产品的考察后, 得出结果为现时机器人­主要处理形式为语音识­别应答操作, 机器人行为动作简单,行动迟缓,行动路线单一,与真正的人类相差很远,最后迫使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放弃了初衷。这一例子也从侧面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 智慧博物馆的展陈发展­之路还很长。

3.2 展陈技术的场馆应用

如表 2 所示, 本文采用现场考察和调­查访问的形式,对国内外 11个博物馆和科学馆­的上述展陈新技术的使­用进行了应用分析。其中,V表示曾经或正在使用­该项技术,X表示没有或较少使用­该项技术, *表示至少网站不具有漫­游功能的虚拟展览。 结果显示,各大场馆新技术应用中,虚拟现实占 81.82%, 3D 打印占 45.45%, 屏幕光影占 100%,4D 影院占27.27%,球幕影院占 27.27%,人工智能为 0。 依照比例数据大小排列­为: 屏幕光影>虚拟现实>3D 打印>4D影院>人工智能。

由表 2 可知, 实际上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国内场馆应用已相当­普遍,包括虚拟场馆漫游和佩­戴VR头盔等应用。 3D打印技术在国家级­的场馆应用较多,省级或市级应用较少。 各种酷炫的屏幕光影技­术应用最为普通和普遍,种类品牌价格从低端到­高端一应俱全, 表中11个场馆无论国­内国外皆采用了此项技­术。 4D影院和球幕影院在­国家级博物馆有应用,在省级和市级博物馆较­少应用,但在科学馆的应用却较­为普遍。人工智能技术因为涉及­的技术复杂,实现难度高,在博物馆和科学馆的成­功应用较少,更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但一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对于展陈技术在博物馆­上的应用, 因为不同地区和级别的­博物馆存在较大差异,包括馆藏文物、布展资金、参观观众、科研力量等等,建议在智慧博物馆框架­上进行统一管理。 如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展­陈投资规模不大, 可结合内容进行精细化­跟进;3D打印技术可进行主­题互动设计和文创产品­开发; 屏幕与光影技术运用广­泛,宜与时俱进,结合最新产品和技术开­展才更能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4D影院和球幕影院在­科技馆应用较多, 但博物馆的科学文化教­育推广不应落后于科技­馆, 并且未来博物馆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更具代­表性。

4 结语

本文对智慧博物馆和五­种展陈技术应用展开研­究分析,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价­和概括总结,主要目的是研究智慧博­物馆的发展, 找寻新技术对世界范围­内博物馆系统的影响,发掘其中的内在联系,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创新。 每一种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都是多项技术交叉­发展的结果, 比如智能动感影院里包­含了先进的屏幕与光影、虚拟现实技术。新技术只有在具体的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够深­化智慧博物馆的概念,让博物馆展陈更智慧性、科学性和多样化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也为博物馆的管理和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1]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

2015(2):15-18.

[2]Wohlers Associates. 2019 Wohlers Report [R]. Wohlers Associates, 2019. [3]陈孝全.多媒体展示手段和方法­在博物馆和展览馆中的­应用———以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9 (4):36-40. [4]李鹏飞,徐恩波,淡美俊.近代显示技术综述[J].电子制作,

2018(14):77-78.

[5]吴月辉“.阿尔法狗”为什么厉害? [N/ol].http://soci.cssn.cn/zx/ zx_gjzh/zhnew/201603/t20160321_2929782 . shtml ? COLLCC=683177068& [6]布兰登·塞科,肖福寿.探索人工智能对博物馆­的影响[J].中

国博物馆,2018(2):25.

[7]Bennat Berger.ai-enabled technologi­es could help museums survive the digital age[n/ol]. https://venturebea­t.com/2017/ 11/06/ai-enabled-technologi­es-could-help-museums-survive- the-digital-age/

(2020-02-02 收稿,2020-04-06 修回)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echnology in the exhibition of the wisdom museum// chen xiaoquan 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museum, e-mail: 385348088@qq.com.

Abstrac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s, exhibition and display is the focus of museu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and empiricall­y gives examples of the five new technologi­es used in museum exhibition display, and the five kinds of exhibi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dvice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venue survey and analysis. in the survey, not only the survey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ummarizes the view points of enterprise­s and audience, but also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some typical venu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pgrading of exhibition and display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museums. Keywords wisdom museum, exhibition technology, survey analysis

 ??  ?? 图 1
智慧博物馆的结构分解
图 1 智慧博物馆的结构分解
 ??  ?? 表 1
新技术应用意见
表 1 新技术应用意见
 ??  ?? 表 2 各大场馆新技术应用统­计
表 2 各大场馆新技术应用统­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