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小小少年·大大梦想” ———扬州科技馆科普系列主­题培训班项目浅析

刁国斌

-

摘 要 依托扬州科技馆现有资­源,整合馆内外资源,通过优化升级“科普+创新”相结合的培训课程,启动“小小少年·大大梦想”系列主题培训班项目,引领青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技、发明创新。

关键词 青少年科普 整合资源 主题培训课程

1 策划理念

扬州科技馆

校外教育不但是整个教­育系统中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科技场馆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 如果仍然简单以面向大­众的讲解作为主要的科­普手段, 必然无法与现代及未来­教育模式匹配。 因此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科技场馆平台­资源的优势,研发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校外教育项目是­十分必要的。扬州科技馆以现有科普­资源为依托,携手社会教育机构、企业共同研发了“小小少年大大梦想”系列主题培训班课程, 让参与者进入科技的奇­幻世界。“小小少年·大大梦想”面向 7~15 岁青少年开展,从青少年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科学问题,通过参与者们资助进行­动手实验、操作,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 进而建立科学思维的科­技创新实验课程,主题培训班包括“小小工程师”“小小程序员” “小小创客家”“小小飞行员”等系列课程,让参与者既能学习到简­单的科学知识, 同时培养参与者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该项目自 2019 年 9月开始至12 月结束, 每周末于扬州科技馆固­定活动区域免费向公众­开放。 培训课程鼓励参与者们­注意观察、 勤于思考、 乐于探索,通过实操学习科学知识,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让参­与者们自己发现事物的­规律, 掌握相关科技的简单技­能。课程中,将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科学教育中来, 积极鼓励参与者们提出­问题,解释科学现象。 科普教育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确定进一步的引导方案。力图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参与者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 利于培养其科学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

项目方案设计

2.1项目准备(1)制定活动主题:小小少年·大大梦想。(2)明确活动时间:2019 年 9 月 1 日—2019 年12 月 31 日。

(3)活动版块设置:将展区和活动区充分利­用、紧密结合。

(4)市场需求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喜好,针对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因素占主要影响力­等特点,更倾向于为他们设计一­些动手参与、多媒体体验类的游戏环­节,结合中小学课程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启发他们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原理。

(5)整合科普资源:结合扬州科技馆的场馆­资源,与科普企业密切合作,紧跟前沿科技,运用最新科普展教品开­展教育活动, 注重开发智能化、 娱乐化、艺术化、标准化的科普课程,从单一传播科学知

- 231

识向承载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并重转变。

2.2 项目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对相关职业的技能­有一定了解, 结合所学知识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一定的认知。

(2)能力发展目标:参观科学场馆,培养参与者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升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

(3)情感培养目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通过自主实验与模拟操­作,让参与者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对中国科技发展有更直­观的认识,加强国家认同感。

2.3 受众准备

(1)确定合作机构和对象。 与社会教育机构、企业合作,整合资源,明确各方的职责。

(2)招生准备。 招生对象:7~15 岁青少年,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划定;招生人数:小班制,每班 8人;招生形式:通过官网预约,人满即止。

表 1

3 项目实施

“小小少年·大大梦想”是由一系列主题活动构­成的,每个主题都围绕一个内­容展开,“小小工程师”是机器人搭建, 后期还可参与机器人考­级;“小小程序员”是机器人编程活动,基于 Scratch 利用传感器创作出作品;“小小创客家” 利用纸电路开展红绿灯­等科技制作;“小小飞行员”是开展制作、遥控航模活动。下面以“小小工程师”和“小小程序员”为例,进行简单课程介绍。

3.1 “小小工程师”活动课程活动主题:我是未来工程师。

活动时间:9—11 月,每周六上午 9:00—11:00开课。

活动地点:扬州科技馆1楼创新驿­站。招生情况:招收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对机械工程知识学习充­满兴趣的7~10 岁青少年8 名。

课程安排:如表1 所示。

我是未来工程师

3.2 “小小程序员”活动课程活动主题:我是小小程序员。

活动时间:9—11 月, 每周六上午 9:30—11:00开课。

活动地点:扬州科技馆5楼机器人­教室。招生情况:招收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对编程知识学习充满兴­趣的 10~15 岁青少年8 名。

课程安排:如表2 所示。

表 2 我是小小程序员

4

实施效果

(1)本项目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承办方是扬州科技馆,合作方是社会教育机构、企业,探索了“产、学、研”的新模式,拓展了科技馆与学生的­融合。此次系列主题培训班项­目,共计开设课程116 次。开展月主题活动、 时令特色活动、 科学表演和制作课共计­200 次,参与人数达 12 500 人次。

(2)在教育资源利用上,依托扬州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场馆的平台优势, 鼓励参与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 完成对社会职业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共建,是对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符合科技场馆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的原则和要求,以活动主题为立足点,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馆­的社会资源。

(3)在活动对象的定位上,考虑到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将活动对象定位为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对相关知识有极大兴趣­的, 同时动手能力强并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青少年,保证了活动的效果。

(4)在活动目的的定位上,突出了知识性与动手性­并重, 更将参与者学习过程中­的归纳和整理能力运用­进来, 实现了科技场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5)在活动设计方面,前期阶段以知识和技能­辅导为主,现场活动阶段,充分发挥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场应变能­力,让参与者成为活动的主­体,辅导老师主要配合参与­者完成活动的实施。

(2020-04-22 收稿,2020-6-23 修回)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