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Title exploratio­n of design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games based on Fogg's Behavior Model: A case study of exploring the Tale of Whales/ GONG Hao

龚皓

- 作者简介:龚皓(1989—),男,上海科技馆,E-mail: gongh@sstm.org.cn。

上海科技馆摘 要 近年来,国内科普游戏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游戏性屈从­于教育性、玩家停留时间短、使用频次低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游戏设计对­于玩家的根本需求和使­用行为特征缺乏精准把­控。 本文基于福格行为模型,以激发玩家探索欲和好­奇心为主要目的,从动机、能力、触发条件三个维度,讨论如何设计科普游戏­来提高游戏的吸引力和­玩家的黏性,并以《探索鲸奇世界》为例对这三个原则进行­验证。

关键词 科普游戏 福格行为模型 游戏设计与实践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科普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 多媒体和可视化等高新­技术也在逐步优化,将游戏运用于科学传播,中国科普游戏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产业化的­迅猛增长。 [1]游戏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定义,其本质是符合人脑认知­反馈的学习模式,[2] 而科普游戏正是将科学­信息以符合认知模式呈­现出来的产品。 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这是科学普及最理想的­状态,而科普游戏是利用游戏­当中玩家获得的愉悦感­来激发主动性和自愿性, 让玩家更容易地注意到­和接受其中展示的各种­科学信息。

[3]

1 研究背景

科普游戏底层问题是如­何平衡教育性与游戏性­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科普游戏产业面­临的底层问题,且随着科普游戏浪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4]科普游戏设计者通常会­让游戏性屈从于教育性, 导致游戏和认知任务间­缺乏连接,这与游戏的本意背道而­驰。在当今互联网信息过载­的背景下, 如果想玩家留存度高,科普游戏的设计核心必­然是围绕着玩家,挖掘玩家的底层行为逻­辑,自下而上构建游戏,能准确地掌控玩家的使­用意愿和行为则尤为关­键,从触发玩家行为的角度­设计游戏。

2 福格行为模型

FBM 行为模型(Fogg's behavior model)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福格(Brian clegg)提出的一种描述行为的­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模型由行为动机、行为能力和触发器三个­要素组成。 [5]福格认为,只有在动机、能力、触发器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实现受众行为的转­化。 该模型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例如 Qq、淘宝、抖音、facebook 等。

[6]从图 1 可以看出,FBM 行为模型中的动机、能力和触发器,想要产生行为这三个条­件都不可或缺。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对应设置不同的触发­条件:动机不足时,应设置某种激励机制来­增强动机;能力不足时,应设置某种引导来增强­能力;动力和能力都满足时,应设置某种提醒来触发­玩家行为[7]。在移动设备全面普及的­今天,福格模型中的触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在移动场景下,玩家可以实时对触发做­出响应。[8]

因此,利用福格行为模型对玩­家在移动场景下使用科­普游戏功能时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触发条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可以得出玩家使用游戏­原因以及行为需求,进而洞察出方法和手段,驱动玩家产生符合科普­教育目标的行为,创造更优质的玩家体验。

3 科普游戏产品设计原则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的原­理,我们将利用动机、能力、 触发机制这三个关键点­进行科普游戏产品的设­计。 如图 2 所示, 我们将动机分为了内在­与外在条件;能力则分为玩家与平台­两方面;触发机制则是分为辅助、刺激以及信号三部分。

3.1 动机引发行为:满足玩家需求

(1)满足社交需要。互联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多的人们希望能结伴­生活,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来改善自身的社会关系。因此,科普游戏可以通过为玩­家提供社交的方式来提­高玩家的行为动机, 玩家通过社交加入具有­相同目标的玩家群中,在分享交流中获得归属­感,同时可以激发竞争心理, 在玩家群中形成良性竞­争循环,进而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游戏《球球大作战》中就有社区的概念,在社区中通过各种分享­来促使玩家更好的参与­到游戏中。

(2)满足科学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事物的驱­动器,通过合理的关卡及游戏­机制设置,引发玩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以吸引玩家深入探究科­普游戏中所包含的相关­科普内容。 例如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中的博物馆系统,通过对博物馆建设、各类物种的收集、 物种习性及特点介绍来­激发玩家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3)达成荣誉成就体验。科普游戏需要为玩家提­供展示分享自我价值的­方式, 为玩家提供成就感体验,以提高玩家参与的动力。 具体而言,科普游戏可

以通过成就奖章、排行榜、图鉴分享等方式为玩家­提供荣誉成就体验,如游戏《明日方舟》为鼓励玩家,设置吸引玩家坚持每日­打卡获取奖励, 完成任务从而获得稀有­道具的环节,按照游戏战绩进行排名,通过排名和荣誉刺激玩­家积极参与游戏。

(4)明确内生目标。 参与科普游戏的过程中,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够提­高玩家的兴趣以及引导­玩家参与。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理论,目标越明确细致,个人动机就越强,从而使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增大。 所以,科普游戏需要根据不同­玩家的不同特点来设置­相对应的游戏任务目标。如《开心消消乐》的游戏界面,玩家第一次进入游戏后,提供相关的新手引导,引导玩家了解所需要的­游戏玩法及相关任务目­标, 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游­戏本身。

3.2 能力促使行为:挑战符合认知

(1)激发心流体验。心流体验是玩家体验的­最高目标,常被引入到互联网产品­玩家体验设计当中。玩家体验是玩家参与科­普游戏时的体验感受, 涉及到科普游戏的可玩­性、易玩性、审美以及情感等多个维­度,玩家在使用科普游戏产­品时达到心流体验,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感­受,进而激发玩家内在动机,产生持续使用行为,提高科普游戏玩家黏性。 对此,社交网站、游戏、教育等领域学者均有验­证和研究。

(2)游戏中的挑战与技能匹­配。游戏玩家个体能力存在­差异, 当玩家面临的游戏难度­超出其自身能力时,会产生挫败感,导致其失去继续参与的­兴趣;而游戏难度低于其能力­又会产生枯燥感。因此,游戏难度需要根据目标­玩家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符合玩家能力的情况­下, 为玩家保有一定的自主­控制权, 使其能主导游戏过程。 在游戏产品的功能设计­上,玩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游戏任务难度、自主规划游戏时长,实现游戏过程中的动态­调节。例如在游戏《三国志》中,当玩家在某个关卡中失­败时,该关卡可被重复挑战并­可以使用道具辅助通关, 但同时也给玩家一定的­自主权,当遇到的关卡已经被通­关时,可点击“快速战斗”直接跳过。

游戏交互中的挑战感, 指玩家自身内在动机或­目标对玩家产生的克服­挑战的难度系数的感知。 科普游戏产品中克服挑­战难度, 是指玩家克服操作的难­度及关卡难度。在科普游戏产品中,根据玩家对游戏的使用­熟练程度将玩家分为新­手玩家、 中间玩家和专家玩家。 游戏中所提供的功能和­关卡应根据不同水平的­玩家,进行差异化设计,如针对新手玩家,在适当的情况下需要做­引导;针对中间玩家,需要将常用功能易被识­别;针对目标明确的专家玩­家,需要在更高级的功能上­可供探索。

(3)即时高效的操作反馈。从反馈时间上看,根据反馈发生在操作行­为的前后, 将其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一般认为正面反馈是一­种积极的事前反馈,它优于负面反馈。正面反馈是指在玩家在­进行行为操作前,游戏给出的关键信息提­示或操作引导,而负面反馈则是指玩家­发生了错误操作后, 游戏给出的修复性提示­或引导。游戏中的关卡、交流等任务尤其重要,是关系玩家游戏体验的­重要接触点。游戏最大程度地确保玩­家输入信息的规范性、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增强玩家对产品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是心流状­态下玩家非常关键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提升反馈体验,需要强化正面反馈。

(4)允许发现。允许发现是指从游戏功­能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隐藏部分功能引导玩家­去探索。设计师Jim ramsey 在进行帮助界面设计师­设计出心流体验的研究­时提出,当学习者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中,且以最高效率工作的时,他们的参与感会降低,而枯燥感会上升。枯燥感会让玩家产生消­极情绪,持续性的枯燥感进而会­阻碍心流状态的产生。

大多数人都有探索创新­的心理, 允许和引导他们发现新­的功能会让他们产生新­奇感, 也相当于新的难度等级­的出现。这会让玩家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时带来自我能力提高­的可能性, 对激发心流源源不断产­生有积极意义。例如游戏《宝可梦剑盾》,玩家除主线任务外,摇一摇野外的果树会掉­落烹饪素材,在城市中与 Npc(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简称NPC)对话时会触发丰富的支­线剧情获得隐藏物品奖­励,极大地提升游戏吸引力。

3.3 触发增加行为:引导玩家使用

(1)提高游戏的易用性。 采用 H5等轻便设计减少玩­家等待下载时间。 在设计上可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减少玩家的脑力­成本。例如,在按钮的设计上可层架­阴影,可以使玩家尽快进入游­戏环节。为了让玩家

减少时间成本,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合理­的约束来达成目标。例如,将不可选择的按钮设置­成灰色明确表示无法点­击,避免玩家误触。灰色按钮在引导上也能­起到作用,例如,朋友圈有新鲜事需要被­发布时,单击屏幕右上角的照相­机图标, 即可发布带有文字及图­片的新鲜事。如果需要发布纯文字,则需要长按照相机图标,这个功能被作为隐藏功­能,这样的设置成功地让玩­家养成了分享图片的习­惯。此外,游戏的即时反馈也非常­重要,当玩家进行点击、滑动或旋转屏幕等各种­操作都应当做出相应的­变化, 增强玩家的信心。

(2)抽奖等每日登录习惯养­成。当玩家参与动机不强时,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刺­激玩家参与。激励方式可分为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和任务激励。在物质激励层面,可以通过玩家的游戏积­分、荣誉勋章、兑换券等给予玩家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游戏《球球大作战》中,玩家在完成相关任务后­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棒棒­糖和成就勋章作为奖励。 情感激励包含了社交激­励以及情感互动等,科普游戏可以打造游戏­社区,通过过关攻略发布、游戏技巧分享、交友等社交方式让玩家­更主动地参与。从任务激励层面来说,游戏可以发布线上限时­任务活动,如每日打卡活动等,吸引玩家开始游戏。

(3)有效设置适度的提醒。当玩家行为没有被触发­但动机和能力都达到要­求时,就应增加某种提醒,各类的推送就是最常用­的方式。对于游戏应用来说,存在多种多样的推送方­式。 当玩家收到物品收获及­游戏福利的推送时,常常会点开并进行相关­操作。所以,在游戏的功能机制设计­时,如何让行为更加便捷就­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例如,物品收获时间倒计时提­醒,就是有效的设计。物品收获对玩家的能力­门槛非常低,只需要简单的点击一下­即可,而物品收获后产生的满­足感又能够增强玩家再­次进入游戏的动机。 例如游戏《江南百景图》 中, 玩家在游戏中的NPC­同伴发来消息的推送,就能引发玩家定时地进­入游戏。

4 游戏设计开发实践

4.1 游戏简介

基于此设计策略, 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研­发团队设计开发了一款­科普游戏《探索鲸奇世界》,如图所示。该游戏是作为上海科技­馆的原创科普展览《鲸奇世界》的配套教育项目,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有­趣味性的线上交互平台, 让玩家能在游戏中了解­学习鲸豚的相关知识, 培养玩家保护鲸豚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意识。在该游戏中介绍了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灰鲸等 19 种鲸豚。

玩家通过“去航海”游戏、答题获取金币,金币前往商城购买海豚­的食物和药物, 让鲸豚保持健康成长,成长值满级将可解锁下­一个地图;消耗金币可提前解锁下­一地图;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答题,学习知识;通过完成任务解锁成就,获得成就感。

该游戏承载的科普内容­参考了《鲸奇世界》科普展览的展示内容,并经过学科专家的审核,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在功能介绍上力求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为了体现亲和力和趣味­性,游戏中鲸豚形象采用卡­通造型, 但在外形特征上尽量贴­近鲸豚的主要形态特征,保证科学性。

4.2 游戏设计要素分析

(1)满足玩家需求。《探索鲸奇世界》在奖励机制设计上,使用爱心来代替常用的­金币、宝石等具有类物质属性­的奖励形式。社交需求方面:游戏设置分享功能,玩家可通过分享功能将­获取的图鉴、成就能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等,从而达到社交目的。满足科学好奇心方面:游戏通过对鲸豚形象卡­通化、背景介绍来引发玩家的­好奇心。荣誉及成就体验方面:游戏中设置了图鉴功能、 成就系统和排行榜功能。 图鉴系统,当玩家每完成一关将获­得对应的鲸豚图鉴;成就系统,当玩家完成相对应的任­务要求后,可点亮相对应的成就图­标,从而获得成就感。 内生目标方面:设置了任务系统,当点开任务列表后,玩家可清晰地看到相关­任务内容及相应奖励。

(2)挑战符合认知。 在《探索鲸奇世界》中,主要通过设计恰当的奖­励机制、 趣味细节和逐渐加大的­任务难度, 来达到提升游戏性的目­的。 奖励机制方面:解锁关卡、成就解锁、图鉴收集、抽奖及欢快的音效等, 都作为玩家完成相关任­务后的奖励形式来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心流体验方面:通过游戏中的各类功能­设置,如任务、图鉴、成就、答题、分享、排行榜等,来激发玩家的心流体验。 挑战与技能匹配方面:

游戏第一关“淡水”为新手教程关卡,食物获取相对容易,成长周期大概1天,能快速成长,刺激用户继续游戏;后续四关的食物获取难­度逐级递升,成长周期也相应增加。学习回应和操作反馈方­面:答题系统在玩家选择完­答案后,会显示正确答案,让玩家能及时了解正确­的科学内容, 体现教育性。 允许发现方面:游戏成就系统中有隐藏­成就,成就达成要求并不会公­布,只有在玩家完成相关内­容后才能获取。

(3)引导玩家使用。《探索鲸奇世界》注重游戏形式上的设置。 易用性方面:此游戏采用H5设计减­少玩家等待下载时间,可直接微信扫码进行体­验。抽奖及每日登录习惯方­面:此游戏设有轮盘抽奖系­统,每日登录即可进行抽奖,获取食物或答题次数。任务系统中也设置了每­日签到活动。 成就系统中部分成就需­连续几天上线才可完成­成就。 通过这些功能促使玩家­养成每日登录的习惯。适度提醒方面:“去航海”功能有冷却时间, 当冷却时间结束后将以­推送形式提醒玩家可进­入游戏获取食物。

5 结语

科普游戏作为科普产业­的新业态, 实现了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有机融合。 科普游戏开发者应转变­以输出教育为主的传统­思维方式,与时俱进,提供以玩家体验为核心­的科普游戏产品。《探索鲸奇世界》以满足玩家需求、挑战符合认知、引导玩家使用等原则为­出发点,自下而上设计,打造出更能吸引玩家的­科普游戏。

参考文献[1]王小明,张光斌,宋睿玲.科普游戏:科普产业的新业态[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3):154-159. [2]尚俊杰,张露.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综述

[J].电化教育研究,2017(002):104-111. [3]杜文馨.科普游戏兴奋点研究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D].

西南大学,2018. [4]魏婷,李艺.国内外教育游戏设计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

志,2009(03):67-70.

[5]FOGG B J. A Behavior Model for Persuasive Design [C]. France: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Persuasive Technology,2009. [6]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钟莉婷,等.上瘾:让用户养成使

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J].金融电子化,2017(07):94-94. [7]谭志,蒋晓.基于 FBM行为模型的在线­学习平台交互设计

研究[J].包装工程,2020(04):189-194. [8]王轶慧.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移­动社交产品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08):5-6.

(2021-03-02 收稿,2021-04-21 修回)

Title exploratio­n of design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games based on Fogg’s Behavior Model: A case study of exploring the Tale of Whales// gong hao

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science&technology museum, e-mail: gongh@sstm.org.c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science game industry presents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layabilit­y is subject to education, players’ game time is short, and the frequency of usage is low. The reason is that game design lacks accurate capture of basic requiremen­t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players. based on the behavior model proposed by Brian clegg, and in order to stimulate players' desire and curiosity to explore science gam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science gam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motivation, ability and trigger condition, to improve the attraction of the game and the stickiness of players, and takes exploring the Tale of whales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three principles.

Keywords science games, fogg's behavior model, game design and practice

 ??  ?? 图 2 科普游戏基于玩家行为­的设计模型
图 2 科普游戏基于玩家行为­的设计模型
 ??  ?? 图 1 福格行为模型示意图
图 1 福格行为模型示意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