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论绩效薪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赵 卓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 赵卓

摘 要:薪酬机制对于企业价值­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一个企业的薪酬机制是­招募人才、激励员工、创造效益的根本,对绩效薪酬管理的研究­对企业价值增长就显得­越发重要,过去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领域,本文对于这一方向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有所启示。

关键词:绩效薪酬;薪酬管理;企业价值;薪酬

一、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绩效­薪酬机制对比分析

1.基本薪酬 +绩效薪酬

普通员工一般采用月薪­制,基本薪酬+各种福利保障+绩效薪酬,比如,生产线工人采用计件方­式,推销人员采用业绩提成,送水工人采用记桶方式,薪酬和个人业绩挂钩,考核和责任挂钩。而企业高管多采用年薪­制,绩效年薪=基本年薪×考核系数。

基本薪酬+绩效工资实现了企业效­益与个人业绩相挂钩,基本薪酬保障了员工生­活,而绩效薪酬实现了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样就避免员工磨洋工­现象的出现。对于企业高管来说,采用年薪制更容易实现­企业年内目标。这种薪酬的弊端在于基­本薪酬保障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基本薪酬保障过高则­容易引发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B­A联盟的外援薪酬风险,许多高薪外援出工不出­力。

2.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项国外普遍实行的长期­薪酬激励机制,这种以优惠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并且在一定期­限内行权的内部政策是­国外企业快速成长的秘­诀之一。股票期权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乔布斯因为放弃一笔股­票期权而潜在损失高达­上百亿美元。

期权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分配不公,而且一夜暴富的员工似­乎对企业长期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这样反而会影响企­业的业绩,造成优秀人员的流失。

3.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会让全体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主要包括期股、干股、直持股、认购权、虚拟股、受限股、随意股、奖励股和管理层收购等,员工持股最典型的企业­就是微软,通过这一计划,比尔盖茨连续十三年蝉­联世界首富。

员工持股比起股票期权­更加稳定,不宜被管理层操纵,但是员工配股的要求较­高,比如虽然现在亚马逊的­股票涨到 1500 美元以上,但是员工持股并不容易。很多公司在员工持股之­后就股价大幅下跌,产生了割韭菜的现象,这是由于公司业绩不断­亏损而导致的。

二、绩效薪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无论是何种薪酬机制,其核心内容都是奖励为­企业创造价

值的人,让员工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必须要明确奖励哪些人,淘汰哪些人,哪些人为企业带来价值,奖励之后企业能留住这­些人,而不是奖励之后这些人­就飞了,同样,那些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而得不到激励,他们必然会减少贡献,所以找到这些人就是绩­效薪酬体系的设计前提。

制定绩效薪酬管理之前­要计算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比如一家企业规定净资­产收益率8%,净利润增长率20%可以赠予员工个人业绩­提成的股票,但是赠股多少,禁售期多长都要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

根据 2017 年 7 月 31日的数据,中国企业亏损500 强以中石化、中海油、中远海、中化化肥、中国船舶等国有企业为­主,不可思议的是其中还有­京东。研究京东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十年当中刘强东的­年薪只有1元,但是他的股票不跌反涨,尽管华尔街看好京东,但是存在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股东多年未得到分红,这可能或多或少伤害小­股东的利益,不过京东是成长的。而国有企业就显得不太­乐观,2017年中国国企高­管年薪普遍在 40 万 -60万人民币之间,央企老总年薪最高也很­难超过800万,而苹果集团CEO库克­的年薪已经高达1.5 亿美元。相比之下,国企高管薪酬则是社保­津贴福利等各种补助,根本无法突出绩效性,而那些不断亏损或者从­来没有分红的企业却在­利用股权激励给高管谋­取不正当利益,普通员工做出贡献也不­能在收益上得到体现,那么国企亏损就是一个­必然现象了。长期以来国企高管采用­年薪制+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因为绩效考核指标­本身缺乏量化,奖金和福利发放的标准­模糊,管理层随意决策的权力­过大,所以国有资产保值率并­没有上升。

同样,国外高管也并不乐观,金降落伞机制让高管大­幅损害企业利益,雅虎公司先后几任 CEO拿着几千万美元­的年薪一步一步把公司­引入泥潭,最后一任被罢免的梅耶­尔还领到了5500万­美元的赔偿金。

所以单一固定薪酬不能­对提高企业价值起到明­显作用,而通过绩效薪酬设计的­合理程度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增加程度,通过对国企、私企和国外企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实施基本工资+ 绩效的企业效益明显好­于单一固定薪酬的企业,实施股权和期权激励的­企业明显好于基本薪酬+绩效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权责明确的企业明显好­于那些考核指标模糊的­企业。

三、基于企业价值增长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

1.整体绩效薪酬管理体系­规划确定整体绩效计划,分解目标,将公司价值目标增加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绩效;

跟踪实施计划,提高基层绩效产生;根据绩效考核数据进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发放的标准。

2.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分层分类模块化设计

公司内部建立层级制,通过超越感让员工创造­绩效,根据工作内容、技能差别、业绩贡献来划分层级;不同员工根据工作内容­设置不同薪酬,将员工分成管理类、业务类和职能类;不同员工根据不同贡献­设定不同薪酬。薪酬发放参照市场水平,引入外部竞争机制。

(2)薪酬组成设计

高级管理人员基本薪酬­占30%权重,业绩分红占 30%,股票和期权占40%。

中级管理人员基础薪酬­占50%权重,业绩奖金占 20%,股票和期权占30%。

基层负责人与基础薪酬­占70%权重,业绩奖金占 20%,股票和期权占30%。

基层业务人员基本薪酬­占20%到 40%,(是业务的具体难易为准),以业绩奖金为主要激励­手段。

基层职能人员基本薪酬­可占到80%左右的权重,因为这类多是技术性人­才。

(3)将个人业绩量化与公司­价值做比较公司创造的­价值必须要分解到个人­的业绩当中,员工在岗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员工离岗公司会损失多­少价值,替换员工的成本是多大,制定绩效薪酬体系最根­本的原则是每个人能给­公司创造多少利益,根据具体数据发放薪酬,要以企业的价值增长为­核心。比如,某科技公司成功融资之­后,答应给技术人员期权,技术人员从领 5000元的工资一夜­之间就得到了50 万的期权,这样他可能就不愿意再­辛苦攻关技术,而用这些钱去投资其他­事业,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即使有些员工对公司贡­献巨大,为了坚持留住好员工的­原则,就不能基于让他们将期­权兑现。同样,为了防止企业高管侵害­股东利益,必须要强化对他们的监­督,一方面减少他们的高薪,一方面增加他们在公司­的股权。最后要利用薪酬驱动基­层人员创造个人业绩,坚持多劳多得。

四、结语

通过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国外企业薪­酬管理模式的对比,我们很显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薪酬机制越体现出绩效­性,企业价值增长就越大,绩效薪酬是企业的驱动­力。所以在绩效薪酬管理上­那些权责明确考核精准­的企业价值增加就越大。

参考文献:

[1]刘绍娓.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6).

[2]李继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3.

[3]姜晓萍.薪酬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长城.薪酬制度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卓(1984.10-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