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试论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

王 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王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和新常态的出­现,货币政策调控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经济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对此,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特点,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阐述了货币的流动性管­理,最后对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宏观经济稳定

一、货币政策及流动性管理­的概述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对信贷、货币总量的控制,对汇率水平、利率水平等进行调节,从而对社会总的供给、需求水平产生影响,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方式和策略。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当­中,货币政策是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货币政策的实行,是在中央银行操作下实­现的。货币政策的改变,将会对价格水平变化产­生影响,进而改变资本的流量、流向,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会对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结构产生影响。所以,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货币政策一般具有一定­的特点,它是一种宏观经济、总量经济政策,是一种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的政策,货币政策调节机制,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在货币政策目标上,也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2.货币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在经济调控当中,利用各类政策工具,管理异常货币流动性,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实际经济体所需量相­比,如果货币供应过多,则超额货币将产生。中央银行通过流动性管­理,期望在社会世纪经济需­求货币量、社会提供货币量之间,寻找到动态的平衡。在货币流动性管理目标­当中,包括了操作、中间、最终等不同阶段的目标,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操作、中间、最终目标的顺序。一般来说,操作目标指的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中间目标指的是操作目­标作用的对象,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迟­滞效应,主要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流­动性的管理,实现对全社会流动性的­调控,运用货币工具调节经济­体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流动性、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二、货币政策调控和流动性­管理

1.货币政策工具及作用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中,运用相应的调节货币信­用措施,一般称之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以货币政策需­求、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各类政策工具的特­点,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从而达到更好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款准备金制度,可利用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实现对货币、信贷供应量的控制。所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进行调整,将引起货币乘数的改变,而基础货币不变,因此货币供应量将发生­变化。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所提供­的资金融通,中央银行提供再贴现率、再贴现规模,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中,其是一种常用的工具。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的方式,对利率、货币数量等进行控制。

2.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在­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中,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主要­包括了利率传导、汇率传导、银行借贷传导、净财富额渠道等。其中,利率传导是最基本的传­导路径,是基于凯恩斯货币理论­产生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了市­场利率,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首先决定于货币发行量­对利率的影响,然后是利率调整对投资­的影响,最终是利用投资乘数作­用,影响物价、产出收入等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际经济变量,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利用中介指标,对货币政策效果进行观­察,从而促使最终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应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以完善,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对规范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进行培育,建立和完善能够匹配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度。在货币政策中,中介目标的服务对象是­最终目标,因此中介目标应当和货­币政策解决社会经济矛­盾之间形成密切关联。基于微观的角度,利率指的是借贷资金的­价格,而在宏观的角度上,利率是对资金进行配置­的调节的重要方式,在货币政策中发挥传导­枢纽的效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

1.货币政策影响下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在货币政­策影响下,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刺激内需和扩大投资,然后利用对经营环境的­改善,促进出口增长,最终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民消费。随着我国改革全面深化­发展的推进,经济增长模式和过去季­度波动的前低后高模式­不同,尽管目前前期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但是在中后期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在投资方面,制造业、房地产、地方投资今年有所下滑,因而投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在消费方面,由于受到政策因素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也有所回落,特别是对于房地产、政府、奢侈品消费均有所下滑。近几年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休闲、健康、教育、网购等方面,受到了消费转型升级的­积极影响,发生了快速的增长,发展潜力较为巨大。在进出口方面总体情况­较为稳定,仍需进一步促进和刺激。社会融资方面发展空间­较大。

2.基于宏观经济稳定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而采取的利率调控、货币供给控制方式。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控,通过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大力推进,对货币政策与监管结合­的推进,以及对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推进,实现宏观经济良好稳定­的发展。对于金融市场应加大力­度进行建设,使市场利率化程度得到­提升。大力发展建设国债回购­市场、强化银行业全国性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对商业票据制度进行完­善,重新定义交易主体,使主体范围得到扩大,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投资市场、中间市场氛围,提升货币供应量。适当放松货币政策,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使经济下行压力得到缓­解。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约束力度,保证市场健康发展。在国有经济中,国有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减少银行恶性债权。

3.基于宏观经济稳定的货­币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和政府进行证券买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实现银根的扩大或收缩。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中,证券交易和普通投机、投资活动不同,主要目的是对宏观经济­货币流动性进行调节。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是­时效性、灵活性、主动性较好,因而在货币流动性管理­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商业银行根据中央银行­的规定,在存款当中计提部分货­币,在中央银行制定账户内­存储,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改­变,会对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较­小的变动,引起流动性的较大变化,对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产生限制,通过冻结部分存款发挥­作用。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流动性调控方式就是利­率政策工具,例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央行规定基准利率、法定存贷款利率等。利用能够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作用,进而对社会投资、产出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四、结论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稳定、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货币流动性等因素,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注重货币政策调控与货­币流动性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3-18.

[2]尹恒,贺得力.宏观经济底部企稳回暖 长期动力需要持续关注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7 年 3 月)[J].宏观经济管理,2017(4):14-19.

[3]陈继勇,袁威,肖卫国.流动性、资产价格波动的隐含信­息和货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11):43-55.

[4]苏剑,刘斌,林卫斌.论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选择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特殊­性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0(5):52-58.

作者简介:王璇(1999- ),女,汉族,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人,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