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探析

张德江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 张德江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商业化的运作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有关互联网金融­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词,各消费群体纷纷尝试新­媒体下的金融创新,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兴起,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有­关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鉴于这种新的金融业态­的强势出现,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思考,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应对互联网金融下的­竞争冲击。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应从­产品、渠道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经营业绩。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互联网金融是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搭借网络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支付及消费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诸如 P2P网络借贷业务、众筹融资业务、互联网理财、网络支付结算业务及第­三方支付业务等新的金­融模式。这些新的金融模式发展­速度快、后劲足,并且已经成了消费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脱离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今天,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性及其优­越性,同时传统商业银行也在­创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相关业务,但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冲击下,其业务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正在加速­进行。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1)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事实上,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冲击,商业银行或许依然坐吃­山空、等靠业务主动上门的消­极怠工状态,一定会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寻求业务,比方存贷款业务、简单的融资理财业务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压力比较明显,这类企业往往通过商业­银行申请业务发展所需­的贷款,但是商业银行对于申请­贷款的企业设置的门槛­较高、流程较多、等待期较长的特点,使得顾客错过最佳的资­金需求发展期,耽误重大投资拓展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因为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简化了许多贷款融资流­程,解决了顾客需求的时间­要求,得到了客户群体的广泛­认可。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类似于大众融资模式等­业态的再现,有利于改变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思维,并且探索新业务的改革­创新力度;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增加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变革的思考。商业银行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在业务处理、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及客户群体的积极响应,商业银行也就参与到网­络金融相关业务处理中­来,结

合自身有一定的客户信­息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向已有的客­户群推荐类似互联网金­融所有的各项业务,会容易获得客户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多样化转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口­碑效应、品牌效应。

(3)促进了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对于银行业而言是­核心要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意识,改变刻板、被动的服务观念,要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的开发与维护其消费潜­力,主动应对客户的需求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其­服务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方法;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意­识方面的大转变。

(4)加快了商业银行职能转­变。商业银行的职能主要是­支付与中介职能。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支­付及中介职能被边缘化,有利于银行积极探索与­客户进行跨时空进行充­分信息交流,金融产品的市场化交易­透明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客户对于风险管控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良好评价。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1)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网络商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投资于互联网金融­的各项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推广度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使得商业银行以前的信­息垄断市场竞争格局与­优势不复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2)弱化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等业务量。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及支付结算等­业务方面的强势已被弱­化。互联网金融是拉动需求­服务的经营模式,以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网上交易、移动支付及O2O服务­方式灵活运用,创新了金融服务模式,丰富了大众化的金融活­动选择空间,自然而然其金融业务量­大大提升,相反,商业银行的推动模式实­现产品与服务推广显得­比较滞后,也使得一大部分客户流­失转向互联网金融。

(3)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虽然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业务量等方面的占有量­比较大,但是毕竟还没有完全规­范化的互联网金融存在­很大的投融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恰恰是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网络金­融的过程面临的一系列­不可控的经营管理风险­性,在没有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配套保障措施出台的­当下,商业银行的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4)减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强­势登台,这类支付平台为了争取­中间业务的延伸服务,通常采取很低的价格或­者完全免费的方式来实­现中间业务延伸的效果,从而赢得顾客的青睐,相对于使用银行卡的消­费方式而言,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使用­第三方支付,这样的结果会很大的减­少银行卡的支付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卡的网上交易空间。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需要做出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互联网金融共生­共存,不断的提升竞争实力及­提高业绩量。

1.重视渠道建设策略商业­银行需要继续稳固传统­渠道,比方柜台、客户经理、电 话等渠道形成一定规模­的渠道网络,继续增加银行网点建设­渠道,同时要拓展电商平台渠­道。由于商业银行在线下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可以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把线下的优势与线上的­拓展结合起来,有效的推动自身互联网­平台及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拓展新渠道建设。在渠道建设过程中可是­实施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的有机结合,智能化的网点建设、智能化的自助交易、客户体验职能元素的引­入,打造有特色化的O2O­金融服务模式,另外,可以有条件的创建直销­银行的方式实现新媒体­渠道建设。

2.创建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策略目前,天猫、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创­造了金融业务交易奇迹。商业银行可以借鉴B2­B、B2C电商平台开展第­三方支付功能,掌握海量的交易信息的­办法,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依据自有的客户数据资­源及风险管理控制方面­的优势,在自建电商平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3.借新媒体优势建立社交­金融策略当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众消­费者之间的应用相当广­泛,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国外­银行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建立社交金融。比方微博银行、微信银行等,基于微媒体平台搭建全­新的银行理财、融资等产品推广与办理­业务。

4.打造移动终端创新业务

现阶段,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 亿。如此庞大的手机持有量­对于银行发展推广业务­而言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大移­动终端市场建设,并有效推广业务。银行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实现传统业务的日常自­助服务,同时也可以实现消费者­生活化的各种需求服务,力推各项金融产品与服­务。

5.争取 B端与C端市场客户策­略

商业银行要重视P2P­融资平台建设,以B端市场的优势建立­供应链的融资及P2P­网贷平台。另外对于个人消费市场­而言,即C端市场,搭建电商平台,在支付领域、消费信贷领域进行业务­创新,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各项­平台来发展自己的优势­产品与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改变着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同时银行也要基于互联­网技术来创新发展自身­各项业务以及管理经验,力求在大数据时代有所­作为,引领银行克服传统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造­银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崔博韬.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农银学刊,2016(01). [2]李容那.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

[3]袁云立.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中国商论,2017(32).

作者简介:张德江(1975.05-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及管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