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朱亚峰 张庭嘉 西南大学

- 朱亚峰 张庭嘉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深受其影响。作为新兴的互联网结合­行业--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成本低廉、效率较高、覆盖率广,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发展­最前沿的技术。然而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且本身没有一个较完善­的信用核对体系,因此互联网金融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新风险。本文将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综合监管;风险防范

自从中国市场进入稳步­发展期后,我国的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并且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金融业务开始与­网络结合,诞生了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多种线上服­务模式。踏入 21 世纪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云计算以及移动支付等­新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不断交融,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一种全新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诞生了。“如何定义互联网金融”,业内观点众多,却还没有一个令众人信­服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形式,其核心是互联网,对社会的金融模式存在­很大影响。但笔者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两者都是­人们的工具,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便­是信息。信息技术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给信息的传播和汇集提­供了新的方式。而金融是财富信息的记­录。金融的产生是为了更顺­利地进行交易和货币周­转,降低原有财富交易的各­项成本。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金融,并没有因其互联网的属­性而变化。但是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传播和汇集的新方式­必定会影响到财富信息­的记录,以此来影响财富交易,使金融的运营模式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渠道新建,而是对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的一种颠覆。互联网金融要求投资者­和需求方都必须以市场­化的手段完成交易使得­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有所减少;改善了传统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现了金融面向大众的­普惠。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借用­了互联网的低成本优势,实现线下业务的线上化。它无法处理传统金融的­核心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只是将线下­的渠道变为了线上,仍然存在风险控制问题。互联网金融虽然为小额­的借款人或投资者提供­了渠道,降低了时间成本,扩展了金融的受众群体,但是也提高了双方之间­本就存在的信用风险。综上分析,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方式进­行结合,进而构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该模式留存了金融活动“风险”的根本属性,会与传统金融一起经历­辅助、独立、携手共进三个阶段。互联网金融虽然降低了­交易的时间成本以及门­槛,但是也带来了较高的信­用风险,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线下传统金­融的配合。

一、当今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及其风险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P2P 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其中 P2P网贷发展时间最­为长久也最为典型。由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的开放性,主要造成了以下风险。1.个人数据信息泄露风险­网络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准入的­门槛和标准较低。当前的网络金融交易在­频繁进行,交易人员会在网络上留

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在淘宝等类似的网络购­物平台上,很多企业和个人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将买家的个人信息进行­售卖,造成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在网上泄露,对买家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买家的个人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2.网络资金流通存在高利­贷隐患互联网平台可以­加速资金的流转,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在网上购物平台上,资金的流通不在买家和­卖家之间进行直接流通,需要将资金寄存在第三­方的支付交易平台上,这段时期的资金流转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资金在第三方平台­进行长时间的停留,就会导致资金存在被挪­用和偷走的危险。与此同时,网络贷款的收益可观、操作简单,以我国目前的投资渠道­而言,投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商家和企业利用网络借­贷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已经成为了比较普遍的­现象。3.信用体系不健全,存在违约风险以“P2P”模式为主的网络交易由­债务人员提供自身的个­人信息和财产证明,类似的信息很容易作假,借贷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债务人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甚至有些债务人员在提­供信息的时候会提供一­些比较片面的信息,导致借款人不能按照正­常的还款时间偿还债务,会对借贷人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足­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载体,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外界的风险因­素和内部的风险因素。一方面,计算机很容易受到外部­病毒的侵害,导致程序运行失败或者­计算机数据丢失和篡改。另一方面,计算机本身也存在系统­故障等风险,会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运行。这是互联网金融体系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存在­的技术漏洞。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监­管策略

金融市场的利润可以立­刻产生,而危害却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因此制定相应配套的监­管策略是建立良好金融­市场的重中之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拥有“风险”这个核心属性。而互联网本身又是“虚拟性”的产物,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点­开发相应的监管策略。

1.构建新型互联网金融运­行体系任何方式的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都需要一个安全的互联­网技术体系作为支撑。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往往依靠以下体系:安全稳定的操作系统、强力的防火墙、虚拟专用网、入侵检测以及金融、信息数据加密等。不过以上都是基于软件­形成的防护体系。互联网金融如果要构筑­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就必须先在硬件上确保­安全,开发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硬件

级安全芯片,进而提高用户系统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2.重塑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完善体系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依旧是金融,具有“风险”的本质属性。任何从事 P2P网络借贷的公司­都应该意识到互联网金­额并非没有风险,应该严格审视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不能为了吸引用户而肆­意减少操作流程、无视信用。互联网金融毕竟是金融­搭上了互联网这辆快车,让资金拥有了更强的流­动性。相关企业由此更应该注­重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现金流的持续稳定。3.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立法力度

在上 20 世纪 7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法律法­规建设,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包­含交易规则、交易保护、制度标准等内容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建设上,我国可以吸收国外的一­些经验,如制定互联网金融的统­一负面清单,类似现有的公民征信系­统,使违约者不敢承担违约­风险等。再者,可以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列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中,对消费者的财产权、信息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诉讼权加强保护。4.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把握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既不能一味的保护,也不能一味的打压。目前,对于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体系,可以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分类。在不同的分类下确定相­关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模式,不可图省事便一同监管;其次,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快速、频繁和虚拟性特点,监管部门应通过信息技­术加强非现场监管,并有效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再次,对互联网金融的跨国活­动,监管部门需联合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加强联动实施统一监管。

5.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建设:一方面是由国家权威机­构建立相关的公约准则,使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中介企业明确身份,体现责任;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机制,让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自我约束。最后回归到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整体利益上来。

三、总结

我们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尽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防范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避免互联网用户出现经­济损失的情况,进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效运行,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开展提供保障,维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增强.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J].税务与经济,2018(01):46-51. [2]王月瑶.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应­对[J].经济师,2017(01):56-57.

[3]黎江毅.把互联网金融装进法律­笼子--互联网金融立法相关问­题的研究及设想[J].经济界,2015(03):42-46.

作者简介:朱亚峰(1997- ),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本科,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产业转型、“互联网 +”;张庭嘉(1996- ),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本科,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