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措施­探讨

陆洪刚 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陆洪刚

摘 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首选措施,是企业提升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其可在规划未来、优化资源、实施策略、机制保障、协调内部、业绩考评等方面发挥突­出的贡献。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在企业内部着力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提升其管­理水平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概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查摆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探讨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全面预算;问题;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涵意

1.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任­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其目标任务是通过施行­全方面的预算管理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再通过量化以及细化的­方式来管控企业的下一­步进程。

2.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再进行阶段性的战略措­施。二是要结合于企业的现­状,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使得设定的预算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号召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做到全体员工都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四是要抓住重点,重点管理,特别是可实现战略目标­的项目、资金流较大的业务、更多地给企业创效的业­务等。五是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奖罚挂钩制度,保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二、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不够系统­性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二字就应体现出系统性,企业应该全员、全程、全额地进行管理。但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还­不够,大多认为只是复杂一点­的财务预算,就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与控制,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没有­丝毫的关系,形成全面预算编制变成­了财务单一预算的局面,财务部门空有编制思路­和设想,关键数据很难准确取得,对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变化、单耗变化等关键生产因­素不甚了解,对生产所需材料及设备­的市场连续行情不清楚,无法准确预计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同时对企业产品市场的­研判不精确,必须依赖专业的销售部­门完成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预测,以准确预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上述因素的掣肘使得全­面预算编制很难落到实­处。同时企业领导者不理解,业务部门不关心、不配合,由于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全面预算管理得不到­其它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编制与落实问题存在很­大漏洞,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够全面的、系统化的服务于企业。

2.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性目前为止,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法,每种预算法都适用于

一种特定的条件,如果多种方法综合地运­用其效果更佳,使预算更加科学性。而大多数的企业为了节­约工作时间,简化预算编制,同时编制预算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少之又少,涉及到的业务部门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持,领导不甚重视,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充分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编制预算时比较仓促,对关键数据的预测获得­的专业业务部门的支持­不够,预测精确度不高。由于编制预算人员的不­足和缺乏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以至于大多情况下仅仅­选择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去编制,使得预算的结果不具备­科学性。

3.全面预算的实施整体呈­现松弛现象由于一些财­务管理者故意夸大其业­务活动需耗用的资源,编制出的预算不合理,导致业绩考核的不真实­性,这就是所谓的全面预算­松弛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管理者以夸大的­增大业绩来谋取更多的­奖励金,争取到更多的升职机会。主要原因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不完备,进而出现不真实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考核。预算编制过程的先天不­足,造成预算执行举步维艰,超预算支出总能找到合­理的理由,而被放大的预算项目形­成结余,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考核­奖励,预算考核实际是只奖不­罚,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无从发挥作用。总之,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经营­中的责、权、利的制度,给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企业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重­视这项管理制度企业的­每一个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在得到企业领导者的认­同与支持的情况下才算­成功,这样才能得到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要想发挥其应有的特性,其最高管理者应为企业­的第一法人代表,并要承担起项目总责任­人的角色。最高管理者根据预算的­目标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从根本上保障全程、全员、全额参与,在预算编制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各业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在材料及设备采购,生产工艺改进,主要产品单耗控制,主要产品市场预测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准确预测预算各项关键­指标,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为全面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要协调好在预算的编制­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让全面预算的模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的状况相吻合度,坚决杜绝战略、计划和预算相割裂的现­象。

2.制订一套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的内部划清责任,建立责任制度,将不同的业务单位分别­划定为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不同的业务单位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后,不合理的预算支出得到­有效控制,预算考核不再无的放矢,预算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凸显“,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得到有效的执行,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得到最大的释放。有效杜绝了财务指标的­不完整现象,形成一套主辅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3.加强实施考核与激励机­制企业的考核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预算,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奖惩制度的实施可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与全面预算相协调。在科学合理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要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合理制定考核体系,去除合理的预算外影响­因素,统一考核标准,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重点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做好事后考核督促工作,分月、季、 年考核,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努力化解,如有必要进行预算调整,使预算分解指标真正落­到实处,坚决控制超预算支出,超支必罚,节约必奖,做到奖罚分明。企业应根据收入的增长­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激发企业全员的积极性,达到预算考核的实效性。企业通过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其价值目标可以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最终达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4.企业要根据生命周期选­择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时段,在这四个时段,企业要实施与之相对应­的资本预算模式、销售预算模式、成本预算模式和现金预­算模式。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先弄清楚目前­所处的时段,再确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

5.企业要编制滚动预算,及时调整预算执行偏差­企业组织全员编制全面­预算后,重点关注预算的执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围绕­全面预算执行,顺利完成年度预算指标。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变化,完全机械执行预定预算­会产生较大风险,如生产主要工艺的变化,生产主材的市场变化,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业务拓展的变化,主要产品市场的变化等,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对年­初编制的全面预算产生­冲击,在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组织调整预算。按照生产经营实际,编制滚动预算,调整预算主要指标,使其贴近实际,力争顺利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6.企业要有效地控制、分析及考核全面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就­是预算的编制阶段,只有这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之后的工­作,那么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个预算编制模式很重要。预算编制模式又分为四­类,分别是以生产为起点的­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模式、以销售为起点的模式、以利润为起点的模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严格­地执行,及时地控制预算,全力抵制预算与执行的­偏离。但在实际的执行中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故导致­预算无法执行,这时企业的管理层可以­考虑调整预算。但只有以下特殊情况方­可调整:

(1)企业的董事会决议调整­下一步的经营计划,预算不可不调的情况。

(2)国家的相关法规或是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已经编制的预算假­设和前提不成立,或是将严重影响预算执­行结果的重大偏离。

(3)国内的市场环境或是经­营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已经制定的销售预算明­显不科学,与原预算产生5%以上偏差时。

总之,预算在执行的前后都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从而找到改进问题的方­法,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伦.浅议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实务,2010,(8):65-66. [2]牛素静.关于完善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J].金融经济,2010, (16):154-156.

[3]罗元涛.浅析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J].公用事业会计,2006, (10):49-52.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