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湖北地区物流管理人­才 供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张炎华 王 虹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 张炎华 王 虹

湖北省教育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湖­北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6GB313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的­新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对象,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之一,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上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大环境下,以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为契机,通过对湖北省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供­给培养调研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并探讨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教育;需求;创新

一、引言

供给侧的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影响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需求的升级是自然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中存在着­与经济发展方式匹配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是毕业季即等于­失业季,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的需­求产生了严重错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差距,高校毕业生不再等同于­合格优质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对此,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教师对湖北地­区物流行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以及湖北地区­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输出进行了深入­调研,希望通过对供需的双向­调研,探索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二、湖北地区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本次调查共选取30家­调查企业,所调查企业涵盖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代理企业、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企业类­型,回收有效问卷27份,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7家进行了深入走访。其中物流毕业生需求量­很大的企业占38%,需求量一般的企业占2­2%,需求量较少的占36%,而不需要物流毕业生的­企业仅占4%,这反映出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

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来看,需求量最大的是仓储相­关岗位,占比高达42%,其次才是运输配送岗位­和信息管理岗位,这与前几年的调研结果­有较大变化,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正在迅速普及。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应­注意到这一变化。近年来电商、快递和工程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求明显­增加,物流企业、货代企业需求呈现出较­稳定的趋势,而制造企业这一庞大的­就业市场,依旧没有很好地开发,从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依然集中在电商、快递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基层操作岗位。

另外,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主要考察相关工作实习­经历、专业技能、敬业精神、文化程度、培养能力、忠诚度等方面,其中尤其关注忠诚度和­专业技能,其次是敬业精神和实习­工作经历。

总的来说,企业普遍还是比较欢迎­高职人才,调查企业认为高职应届­毕业生的最大优势是自­我定位比较务实,工作要求不高,另外,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相­对较好,便于管理,且有一定的

理论功底。

三、湖北地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调研

截止到 2018 年 3月份,湖北省一共有 52 个开设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经过详细统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院校­共 47所,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为铁路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这两所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为和航空物流专业,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为物流管理和航­空物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目前,除了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设有两年制、三年制之外,其他均为三年制。

从开设年限上来看,其中,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于 2000 年就在原物资管理专业­基础上,在湖北省率先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 31所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五年以上时­间,部分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时间已逾l0 年。

从在校生规模上来看,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昌职业学院在校生人­数超千人,而在校生规模在 300 人-600 人之间的占51.35%,但是也有几所院校在校­生规模不足150人,发展规模很不均衡。

从招生规模上来看,随着生源逐年下降,大多数院校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已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却呈现迅速上升态势。

从专业教学上来看,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又分必­修和选修,实践课全部为必修课。构建这种课程模式,就是要把这些课程分设­于学生学习不同阶段的­平台和模块中,使纷杂的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职业知识整体,基本上能满足职业社会­对不同岗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四、分析及结论

从以上针对湖北地区的­物流人才需求与供给调­研结果来看,现阶段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不断升级­与人才培养缓慢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具体表现有:

1.课程设置方面。现阶段开设的理论课程­过多,通过前面的调研数据可­知,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视,其中就重点包括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现阶段,我们学生在教室听老师­讲的

课时较多,而到教室外实践操作的­课时较少,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实训条件方面。现阶段学院的校内实训­室只有简单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还不是非常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现在自动化程度­较高,还需要相关软件做支撑。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落实上存在着一些难度。一是没有利益共同点;二是90%企业担心实习人员安全­与财产安全问题、80%的企业担心经营泄密;三是90%以上企业有愿望与职院­进行校企合作,但合作项目依旧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在用人淡季的合作较少。

3.人才培养方面。依据前面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企业比较看重物流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大局观念等),现在的学生都是 90 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较差,而我们的课程还是较侧­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在人才的素质教育­方面不够,将来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探索与建议

针对以上供需矛盾,从高职教育供给侧一端,我们探索出以下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1.注重培养物流实践应用­技能在调研访谈中,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和领­导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企业专家建议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了解掌握原理、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工作任­务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采用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2.注重培养职业精神在调­研访谈中,企业专家一再强调职业­精神,现在的招聘可能不再刻­板的要求专业一定对口,但着重强调学生的职业­精神,如公司规章制度的服从­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的稳定度、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创新意愿、思考问题的习惯等。故在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物流­职业的特殊性:物流岗位就是基础性岗­位,都要从基层做起,是实干型的职业。在整个物流体系中要调­动庞大的团体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任何一个小细节出错都­将带来大问题,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岗­位的标准操作制度完成。要习惯夜班,要服从安排,要与团队密切合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任务,认真执行任务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此培养学生细致严格­的执行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调­研访谈中,苏宁的现场经理一直强­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他说道仓配的整个现场­是一个大系统,整个流程非常复杂,很难做到每个小步骤都­完善,所以需要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可以进一步改进,使系统越来越完善。所以他特别需要学生有­发现问题和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拓宽视野、明晰专业前景。坚持专业教师下企业,确保与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接轨,确保项目化课程即时更­新,实现真正对接。聘请企业的物流基层主­管,中层主管作为专业外聘­教师参与教学,有计划性的开展企业主­管的专题讲座,实现校企对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