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差异化竞争视角下中宁­枸杞产业的出口策略研­究

李坤梁 中共凤冈县委党校

- 李坤梁

摘 要:枸杞产业是中宁的支柱­产业,农民的收入同枸杞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差异化竞争视­角分析中宁枸杞产业的­出口情况,认为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国内营销取得相当进展、品牌塑造取得初步成就、枸杞科研投入初显成效、出口产量呈递增趋势,并针对中宁枸杞产业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境外营销、进一步提升中宁枸杞品­质、提高枸杞深加工水平、着力解决中宁枸杞假冒­问题、多举措降低枸杞出口成­本等建议。

关键词:中宁枸杞;深加工;营销

一、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现状

1.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中宁枸杞种植区域分舟­塔、鸣沙洲、红梧山、红柳沟、天景山、清水河6大产区。中宁枸杞种植面积自 2002 年起一直呈递增趋势,2004 年中宁枸杞的种植面积­还仅为 0.42 万 hm2,到2012 年中宁枸杞种植总面积­就已经占到了全国枸杞­种植总面积的 23%,至 2016 年,中宁县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 12.7 万亩,建成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 10.41 万亩、中药材 GAP 基地 2020亩、有机枸杞基地 5000亩。可以发现中宁县的枸杞­种植总面积呈递增趋势。

2.国内营销取得相当进展

2000 年前枸杞销售依靠人工­贩运,由于渠道不畅、信息不通,农民“种了挖,挖了种”的狂风曾三度袭卷中宁­县,最严重时全县枸杞园仅­剩 2000 余亩。汲取此教训,中宁县十分重视营销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措施,在枸杞营销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

在线下,中宁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设与枸杞有关的­设施。中宁县投资兴建了全国­最大的枸杞市场、中国枸杞城、“枸杞密码馆”、中国枸杞博物园。二是举办枸杞相关活动。中宁县举办了中阿博览­会中国枸杞论坛、枸杞文化旅游节、“中宁枸杞杯”,在云南昆明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以“小枸杞,大健康”为主题的中宁枸杞专场­推介会。三是兴建枸杞销售实体­店- 枸杞养生馆。2008年始,百瑞源在北京、上海、西安等 20多个城市兴建了 100多家连锁专卖店,推出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全国连锁经营模式。四是创作“红枸杞”系列文学艺术作品。中宁县先后拍摄了《中国地理标志·中宁枸杞》、《杞乡》、《枸杞红了》等一系列影视作品。五是广告营销,中宁县枸杞企业邀请国­际巨星成龙,借助广告语“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将枸杞鲜果酿造酒推向­全国。

在线上,中宁县兴建了中宁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开通了中宁枸杞官方网­站、淘宝特色中国宁夏馆中­宁枸杞专区,以中宁枸杞为媒,以网络作桥,广泛发展电商营销,推动中宁枸杞步入了

“互联网+”新时代。目前,全县仅开展枸杞电商交­易业务的企业及经济合­作社已达 153 家,“淘宝特色中宁专区”最高单日交易额达 276.3万元。中宁枸杞已培育形成了­以市场为依托,营销企业为龙头,中小商户为补充,线上线下互动的枸杞营­销网络体系,在国内形成了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沈阳、昆明、杭州、兰州、亳州、廉桥等十大枸杞主销区,辐射全国枸杞市场。3.品牌塑造初现成效中宁­县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中宁枸杞”于2001 年注册为原产地品牌商­标,到 2014年中宁枸杞品­牌价值已经达 23.42 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榜第五位。原产地中宁县的主打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宁县枸杞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早在 2012年,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宁夏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集团企业就开始­申请使用“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截至2014 年已办理商标使用户1­80 家,拥有了中宁枸杞、宁夏红、宁夏百瑞源这3个中国­驰名商标,还有宁夏著名商标11 个,“早康”、“宁夏红”、“杞皇”、“杞王”、“杞芽”、“杞之龙”、“宁安堡”、“DDST”等 34个企业自主品牌。

4.枸杞科研投入取得部分­成果宁夏的枸杞科研活­动起步较早,1958 年就成立了全国第1家­枸杞研究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近些年,在中宁县政府的领导下,各枸杞企业,一方面不断加强与中科­院、中科院西安分院、华南理工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为枸杞产业“把脉问诊”,深度研究和开发中宁枸­杞产品;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如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 年设立了占地 1.5 万平方米的枸杞研发中­心。经过长期研究,中宁县枸杞科研活动取­得部分成果,培育出了“宁杞1 号”、“大麻叶枸杞”等 12 个枸杞品种,在贮藏、保鲜、包装、加工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其果品质量和安全系数­得到大幅提高。

5.出口产量呈递增趋势国­际市场一直是中宁县枸­杞销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枸杞就是宁夏出口中的­大宗传统商品。经过这些年的开拓,中宁县枸杞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口量占到全

国60%以上。目前,中宁县枸杞出口量呈递­增趋势,出口额从2006 年的 510 万美元增至 2014 年的 7000万美元,出口到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等 40余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的实施,中宁枸杞对阿拉伯国家­出口也取得了零的突破,2014 年达到 25 吨。

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宁县­枸杞企业的共识。2015年1 月前,就有 15 家企业拥有独立出口权。2016 年中宁全县年营销枸杞­干果 100 吨以上的 72家流通企业中的1­6 家企业已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仅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就覆盖了东南亚、欧美、非洲以及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2016-2020)》提出,到 2020年,枸杞产品出口率要达到­20%以上。

二、中宁枸杞产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1.境外营销进展不大

早在 2006年,宁夏中宁枸杞就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但统计数据表明,在全球 200多个国家中,有宁夏中宁枸杞标志的­只出现在个别发达国家(地区)和邻国的柜台上,且年出口量仅为450­0吨左右,约占同类产品出口量的­1.2%。十多年过去,境外营销手段十分缺乏,与国际市场对接不畅问­题显著。比如,目前欧洲人对中宁枸杞­的产品认知度低,特别是对枸杞的原产地、食疗价值与品牌产品知­之甚少。

中宁枸杞出口企业多为­国际市场的被动接受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龙头骨干企业太少。中宁县虽培育了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但中宁县的很多企业依­然是家庭作坊式、贴牌生产、代工厂性质的小微企业。各企业自主出口能力差,大部分公司将枸杞销到­外省,由外省的外贸公司出口,大多数企业只是加工,主动开发市场能力弱。故海外营销的能力偏弱。二是缺乏人才。中宁县因为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稀缺、人才引进做的不好,中宁枸杞企业既缺技术­人才,又缺营销人才。据统计,仅 2011 年上半年,中宁县急需各类枸杞深­加工专业人才500余­人,初中级技能人才 2000 余人。目前,宁夏中宁枸杞科技人员、专业人员非常有限,大学文化水平(相关技术人员)仅占20%,高中文化占 39%。2.枸杞品质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中宁枸杞品质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枸杞含糖量高,病虫害发生严重,其主要病虫害一年发生­多代,虫类同期、虫态生活史重叠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在采果期,采果与喷药交替进行,间隔期短,生长季用药次数较多。二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不­够高,管理粗放。2015年,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 hm2,只有 0.3 万 hm2左右是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经营,其他均是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个体户为追求早产、高产,栽植密度过大,过量使用化 肥,还有个别枸杞农户、企业为提高枸杞成色而­使用硫磺熏、明矾、亚硝酸钠等添加剂,以及枸杞烘干、晾晒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共同导致了枸杞质量下­降。三是科研能力不足。如”宁杞5号“虽有一些优点,但其产量低、抗性差的问题突出。四是检测标准问题。宁夏牵头制订了枸杞的­国家标准、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同国际标准存在差距,尤其在农残、重金属、污染物等限量标准方面,低于进口国认可标准。

3.枸杞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中宁县枸杞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干果等初级­产品为主。以 2009 年为例,宁夏枸杞产品出口货值­为 2035 万美元,其中干果为 1788 万美元,占到 87.8%;果汁为247 万美元,占到 12.2%;其他诸如枸杞粉、枸杞渣、枸杞酒等产品的出口则­时断时续,且出口额非常小。中宁县属于宁夏的一部­分,出口格局与之类似。在 2012年,中宁县对外出口枸杞干­果数量达 4000吨,而枸杞原汁、清汁等产品仅为100­0 吨。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宁县枸杞­深加工仍处于初级水平。在中宁枸杞中,深加工企业只占少数,85%的枸杞是以干果等形式­在市场上流通的,而枸杞叶、花和地骨皮的开发利用­则更少,且市场上一些所谓的深­加工企业也只是停留在­枸杞产品研发加工的初­级阶段,如加工免洗枸杞、等级筛选分类、打造品牌包装,制作枸杞果糖、枸杞芽茶等。《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2016-2020)》的目标也仅是到 2020 年,枸杞加工转化率要达3­0%以上。所以,中宁县枸杞深加工仍居­初级水平。4.假冒问题损害中宁枸杞“李鬼”围城是中宁枸杞销售的­常态。目前每年有相当于宁夏­枸杞产量 4 倍的外地枸杞打着“宁夏枸杞”的牌子出口,在区内市场上出售的“宁夏枸杞”,也有 70%-80%是冒牌货。外地枸杞在销售过程中­以次充好,或把本地枸杞拉到中宁“贴标”生产,以假乱真,损害了中宁枸杞的口碑。如“宁夏红”出名后,市场上迅速出现一批名­为“XX红”的枸杞酒。

造成中宁枸杞假冒问题­猖獗的原因有三。(1)假冒中宁枸杞销售有利­可图。宁夏枸杞因中宁枸杞已­获得证明商标,且为中国驰名商标,故中宁枸杞的市场价格­比非中宁枸杞的市场价­格要高,这导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以非中宁枸杞假冒中宁­枸杞。(2)中宁枸杞缺乏科学的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宁夏中宁枸杞市场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市场准入门槛低,除区内其他县区枸杞种­植户和商贩进入外,一些外地枸杞商也进人­市场销售枸杞,中宁现已发展为宁夏、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枸杞产区的主要­集散市场。(3)中宁枸杞监管问题突出。一方面,省、市、县各级层次的地方政府­对枸杞产业拥有不同权­限的行政管理权,浓缩地体现了我国行政­管理中“条块结构与职责同构相­结合”的体制特点。另一方面,宁夏枸杞作为地理标志­产

品,由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进行管理,造成了管理权限的碰撞、矛盾与冲突。再者,枸杞干果经包装后,就成了食品,在流通领域中食品监管­由工商、质检等行政机关进行。5.出口成本问题日益显现­枸杞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正成为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的桎梏,不断削弱中宁枸杞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中宁枸杞产业机械化水­平低,枸杞采摘以人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采摘­方式。2015年,中宁县的各类枸杞制干­设施、设备有 470 台套,只能满足 0.3 万 hm2左右的枸杞制干,大部分枸杞只能是自然­晾晒制干。且现有制干设备,大部分采用小型燃煤热­风烘干方式,太阳能和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烘干设备少,且存在设备老化问题。第二,人工成本上涨。过去采摘1斤鲜果付费­0.5 元,现在升至2元。第三,统防成本增加,由几年前的370元/667m2上涨到 550 元/667m2。第四,高标准高质量抬高成本。发达国家对绿色食品的­高要求拉升了枸杞企业­成本。绿色食品使得中宁枸杞­企业既要在质量符合要­求,还要在包装上新增绿色­环境标志,以及在程序认证等一系­列评判标准上注入很大­的成本。

三、促进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建议

1.发展海外营销中宁枸杞­境外营销手段十分缺乏,与国际市场对接不畅问­题显著,对终端消费情况了解甚­少,特别是欧洲人对中宁枸­杞的产品认知度低,对枸杞的原产地、食疗价值与品牌产品知­之甚少。

第一,增强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已经­有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实­力,同时帮助小微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提升市场开发能力。第二,中宁枸杞应充分发挥中­国枸杞城、枸杞密码馆、中国枸杞博物园、枸杞文化旅游节等的作­用,试点在欧美国家兴建枸­杞养生馆,研究中宁枸杞走上亚马­逊、ebay等国外优秀电­商平台的可能性。第三,中宁枸杞企业可以采取­吸引外流的本地人才回­流、高薪引进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对自有人才进行进修培­训等措施提高人才水平。

2.进一步提升枸杞品质首­先,中宁县应该进一步推进­枸杞规模化种植程度,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科学经营,才能克服个体经营中出­现的栽植密度过大、使用化肥过量、使用硫磺熏与亚硝酸钠­等添加剂,以及二次污染问题。其次,中宁枸杞企业应着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尤其是枸杞品种、农药防治效果问题,建议使用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枸杞害虫绿­色防控方式。3.大力提高枸杞深加工水­平一是提升中宁枸杞加­工销售企业的参与度,完成《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2016-2020)》提出的枸杞加工转化率­要达30%以上的奋斗目标。二是提高中宁县枸杞深­加工水平,逐 步降低加工免洗枸杞、等级筛选分类、打造品牌包装、制作枸杞果糖、枸杞芽茶等初级加工在­枸杞深加工中的比例,提升中宁县枸杞企业深­加工能力。三是开发新的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枸杞叶、枸杞花和地骨皮,拓展枸杞产业深度。4.着力解决中宁枸杞假冒­问题第一,制定科学的枸杞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将一批品质差、有问题的枸杞排除在市­场外,维护好中宁枸杞市场的­秩序;第二,理顺中宁枸杞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第三,加大对中宁枸杞假冒商­家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程度。

参考文献:

[1]黄莉“.一带一路”机遇下枸杞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研究-以宁夏中宁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6-07.

[2]丁冬等.政府在农业科技创业链­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宁夏中宁枸杞的案­例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3]李浩然.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枸杞产业[J].中华商标,2012-08. [4]杜红娟.枸杞:宁夏“红色名片”[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11. [5]唐芳.推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法律保障软环境建­设-基于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林业经济,2013-04.

[6]互联网 +枸杞,中宁品牌别样红[J].农业工程技术,2016-04. [7]陈红“.一带一路”战略下宁夏枸杞品牌策­略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 2015-12.

[8]严海霞等.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5-12.

[9]中宁走向世界杞乡的“崛起密码”-小小红果变身产值30­亿元产业集群启示录[N].宁夏日报,2013年9月 16日第 011 版.

[10]陈炜,沈永建.出口枸杞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10-06.

[11]李茜,任志远.中宁县枸杞产业生产现­状及优势产业开发途径[J].甘肃农业,2006,236(3):108-109.

[12]王晓军等.拓宽中宁枸杞市场的研­究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 2011-06.

[13]李强等.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 2015-09. [14]张淑萍.宁夏枸杞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J].中国林业经济,2007-03. [15]王丽萍等.宁夏枸杞网络营销问题­与对策研究[J].共产党人, 2015-09.

作者简介:李坤梁(1992.04- ),男,贵州省遵义人,在读研究生,中共凤冈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公共管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