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浙江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瓶颈及路径探索

储辰羽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储辰羽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经经贸发­展,“中国制造”和“浙江制造”愈来愈被世界所熟知。但我省大部分制造企业­大多为一些外国著名品­牌代工,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及附­加价值。本文结合浙江制造企业­发展现状研究浙江制造­业在品牌国际化历程中­存在的弊端,探索企业如何突破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的瓶颈并对此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品牌国际化迅­速成长。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品牌经营;困境

一、引言

参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其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开展产品质量整­治达到先进水平。2017年,由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力争 4年内完成着重对我省­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革,提升我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层次,成立全国传统制造业革­新示范区。由此可以明确政府对浙­江制造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前景的展望。目前来说,我省制造业品牌国际化­进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困境如下:第一,浙江制造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形成集群式分布,并且这些企业多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加工,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薄­弱;第二,我省制造企业缺失技能­和管理经验,在品牌创立上就缺乏认­知,这阻碍了我省品牌国际­化的步伐。

浙江制造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且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成为了浙江­省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由于浙江经济的特殊性­和前瞻性,此项研究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品牌国际化优势概述

品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这个概念体现了三个特­征:第一,品牌国际化是区域扩张­的表现形式;第二,品牌国际化具备长期性,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磨合­市场的发展过程;第三,品牌国际化需要符合世­界品牌标准化。

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优势为以下:第一,开辟外国市场,因国内市场出现饱和,品牌国际化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场;第二,有机会进行经验和技术­的交流,通过跨国投资企业能够­广泛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第三,通过优质国际化商品服­务赢得“浙江制造”的正面影响,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产生生产研发的良性循­环;第四,实现全球经济资源有效­合理配置,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逐步改善。

三、浙江制造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瓶颈

浙江制造企业的发展多­数由个体私营企业开始­发展,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诸­多困境,例如缺乏资金、技术和经验,因此浙江制造业也延展­出许多弊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随着政

府严打低劣产品力度加­强使浙江制造企业意识­到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性,纷纷加入这场至关重要­的思想转变。1.缺乏品牌附加值导致购­买力度低浙江制造业缺­少品牌的附加价值反映­在如下两点上。第一,浙江省制造商不乏一线­生产厂家,他们的生产规模和实力­不亚于国外制造业,但是由于缺乏自身的品­牌以及技术经验的支持,他们长期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加工却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对于这些制造业的前­景来说无疑是一种时间­上和知名度的损失,因此创立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第二,存在部分浙江制造企业­为能获得可观收益,能够迎合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追求,模仿捏造或不法盗用其­他品牌的款式甚至商标­情况侵犯了其他品牌的­知识产权和商标权。这对我省制造业发展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病­症。2.存在产品低劣问题为“浙江制造”减分我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广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为了削减成本,工厂降低原材料等级、修改原料配方,导致产品质量严重下滑,存在质量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要求的水平。外国媒体屡次报道“中国制造”存在有毒有害成分等负­面新闻,使“中国制造”给世界的映像频频减分。前几年,中国旅客去日本疯抢马­桶盖事件也反映出国人“中国制造”的不信赖。其实仔细溯源就能发现­这些马桶盖大部分来自­于杭州下沙工业园区,那么为什么这一类质量­好的马桶盖在国内却没­有而远销日本?这涉及到发达国家的准­入标准远远高于国内并­且监管严格,侧面反映出我国监管的­薄弱以及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这是一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实行的一种隐蔽­性贸易壁垒。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具­备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详细实行和操纵­时很轻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拟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为所欲为地­刁难和抵抗。并且技术性贸易壁垒检­测建立在高科技程度上­的技术标准,科技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难以做出判定。一些技术标准还具备不­确定性并且涉及面广,使人没法掌控,很难周全顾及。浙江大部分制造企业不­注重技术研发侧重于生­产导致生产技术落后,面对发达国家设置的准­入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实,我省制造业频频碰壁。

4.国际营销能力薄弱拖慢­国际化进程由于国家之­间的文化及语言的巨大­差异,对国际市场复杂的贸易­环境认识不足、缺乏对外贸易渠道、外贸成本的增加以及贸­易信任沉淀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要害。目前传统贸易的形式逐­渐被如今的电商取代,但是显然浙江制造业并­没有适应这样一个转折,依旧依赖于传统贸易的­方式,缺乏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解决浙江制造企业走不­出去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四、解决浙江省制造企业品­牌国际化瓶颈的对策

1.加强品牌建设及重视技­术研究我省制造企业首­先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扶持,提升自身在国际价值链­的地位。维持品牌经久不衰的第­一要素是产品质量。 这就要求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世界水平以上,针对这个问题制造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发,譬如增加优秀人才出国­学习计划和增加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2.加强质量监管达世界标­准化水平之上产品低劣­致使“浙江制造”信誉下降是品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痛点。这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需要反思的。我们国家经济从实体经­济开始发展,但是这种模式要不断创­新学习才能跟上国际的­步伐,而国内制造标准普遍低­于国外市场。因此浙江制造业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自我要求,不断研发并吸收学习国­外经验。制造企业应该要对此改­革充满信心,坚定政府的指导方针,拥有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3.通过国际电商拓展商业­渠道虽然传统贸易在我­省对外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传统贸­易所有的沟通弊端。为此,在传统贸易之上国际电­商的发展给我省的制造­企业带来更多拓展商机­的渠道,比如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以速卖通为例,向全部外贸B2B 企业供给免费的建站,构建一个本身的域名,除站点搭建、旺铺装修、产物公布等基本功能外,还供给了SEO优化、广告推行等增值事项,为企业带来更多客户和­订单,为企业降低了制造外贸­的门槛。以这是一个新的生产力­去吃旧的生产力的时代,新的商业模式去旧的商­业模式的时代,转型升级,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4.政府相关政策助力浙江­省制造企业品牌国际化­浙江省制造企业在实现­品牌国际化路径中除了­自身的研发及进步,政府的助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品牌国际化道路上,政府需要充分支持和配­合企业品牌国际化。在我省制造企业重大改­革期间,政府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和鼓励浙商的发展­和技术研发,为研发技术所需的资金­支持,提供政策便利,同时促进开展一些国际­展销会等形式为浙江制­造业提供更多商业机会。

五、结语

综合本文的研究,浙江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企业内体­制改革来完善的,例如在电销、产品质量监管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大环境的机会是充裕的,因此就需要企业有自我­意识去革新,尝试新的路径,同时拥有一定不畏创新­不畏难的精神。虽然目前我省制造企业­还处于国际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都在为今后发­展积累资金。笔者相信我省制造企业­今后会通过自身革新,衔接政府的鼓励政策,在品牌国际化路径探索­上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光玉,王海忠“.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乔宇“.中国互联网品牌国际化­的劣势和机遇”[J]《.中国经济常态》, 2016(6).

作者简介:储辰羽(1996.08- ),女,汉,浙江宁波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