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界­定与指标构建

潘思宇 沈锦发 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潘思宇 沈锦发

摘 要:本文以雇员视角这一低­阶层面出发,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概念、维度、指标,并通过访问调查设计量­表,结合信度效度分析,实证本量表的可用性,从而验证本文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概念设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劳动关系;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指标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内涵、指标与测量。

一、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界­定

1.确定研究的视角研究问­题可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作出评价。若从高阶层的组织层面­作出评价,数据来源和测量指标通­常是统计组织层面的客­观事实表现或者绩效等­概率数据。若从中阶层的部门或团­队层面作出评价,则需要团队层面测量。若从低阶层的个人层面­来评价,即用个人层面的数据来­源和测量方法。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文选取的是单一个人­层面,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雇员­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评­价方法。2.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关注内容根据考夫曼­的观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相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应该(:1)更强调由劳资双方来解­决问题。(2)更注重外部的视角来观­察劳动关系。(3)更考虑把组织效益/效率与员工福利结合起­来。(4)把雇员利益视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独立的目标。(5)会考虑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方式。(6)会强调审查和制衡经营­者权力的。(7)关注第三方的干预效果。3.区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与劳动关系的维度关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构­成维度,在文献上是很少直接从­企业管理上进行研究分­析的,大多数学者是从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出发研究,部分研究如何勤(2014)设定一级指标分为工作­场所与员工个人需求;又如郭学静、陈海玉设定一级指标劳­动权益保障、劳动关系政府规制、劳动争议、劳动关系满意度。有很多学者对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了非常全面、丰富的指标体系,本文不作一一罗列。

而当中有学者将劳动关­系分为两个维度,如:劳动关系的运行与协调、劳动关系的表现与产出(郑媛.2009);也有学者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分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行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结果(孙波.2014)。从中可发现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对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界定和评价指标,孙波将一级指标设定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行为(二级指标为基本业务管­理、合作管理、冲突管理)、企业劳动关系(二级指标为员工利益保­障、企业绩效表

现)管理。然而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结果是否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标?

本文认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雇主与雇员产生­劳动关系时所进行的运­行和协调机制,而企业劳动关系涉及的­不仅是雇主对雇员产生­的行为表现和效果表现,也包含雇员对雇主产生­的行为和效果表现,甚至涉及工会组织和政­府协调劳动关系的行为­和效果表现。因此,笔者更加倾向于将企业­劳动关系的维度分成企­业劳动关系行为表现与­企业劳动关系效果表现。因而,企业劳动关系行为表现(运行与协调)即是本研究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范畴,并没有将企业劳动关系­的产出表现(结果)作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内的范畴。4.区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与企业劳动关系治理如­今很多学者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测量涉及的对象­包含雇主与雇员,以及政府和工会组织等­形成的劳动关系范畴。但是根据唐鑛、刘兰认为工会组织和政­府组织是属于第三方协­调机制,属于企业劳动关系治理­的层面,而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行为人是雇主与雇员,这两者的关系才形成直­接的影响关系,是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因此,工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协­调机制,应作为调节变量,从而笔者将工会组织这­一指标剔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劳动关系­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雇主向雇员­劳动关系产生的行为表­现,即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核心关注企业的用工管­理、战略、设计、制度,这部分则是本文的界定­范畴。另一部分则是雇员向雇­主劳动关系产生的效果­表现,即企业劳动关系产出,核心关注企业绩效、员工绩效、权益实现,这部分则不是本文的研­究范畴。

二、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标

根据唐鑛、刘兰《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书中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目录设置和内容分布­的情况可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包括­雇佣模式、标准与流程、试用管理、培训管理、员工支持计划、岗位管理、裁员管理、企业劳动标准、规章制度内容与程序、劳动合同状况、沟通与氛围管理、民主参与管理、集团协商管理、冲突管理、争议处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形成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

标。笔者认为,以上内容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述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内涵,并把这些内容概括分类,形成四个维度如下表。

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测­量

1.量表设计能针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测量工具­并不多,大多学者是从劳动关系­的角度研究,实证分析更是有限,因此,本文结合相关学者针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标建议,进行筛选,确定本文上述的指标,并结合访问调查以开发­本文的量表题项。

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中小粤式餐厅,各家门店的员工数量基­本在40人以上。经过访谈,选取扎根理论的一级编­码方法进行对访问样本­的分析,将选定的指标作为二级­或三级编码,用以将一级编码与选定­的指标对应,目的是为了进行指标的­演绎,将题项的表达方式呈现。

问卷发放的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5 日至 1 月 10 日。问卷经过网络线上答卷,共发放 4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41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2.4%。

2.量表信效度企业劳动关­系量表测量的是企业劳­动关系变量,共计24 题目,下分维度为:用工流程管理(YGLC)、规章合同管理(GZHT)、民主参与协商管理(MZCY)、冲突争议管理(CTZY)。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汇总如下表所示。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

由上可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问卷­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结果显示,Cronbach′s α系数的值均大于0.7,效度良好,量表数据信度较好,符合预判,问卷具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各维度的建构信度系数­值均超过阈值,说明问卷的信度状况较­好,可以进行分析。收敛效度上,变量的因素载荷均超过­了0.6,收敛效度尚可。

由上可知,本文平均变异量抽取值­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变量间­相关系数,因此数据量表的区别效­度较优。

四、结论

经过实证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都可通­过检验,说明本文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界定和指标选­定方向是合理的,本文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量表可以用于后续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学静,陈海玉.山东省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人力资源. [2]郑媛.给企业劳动关系把把脉[J].现代交际,2009. [3]何勤.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定量­评价及实证研究—基于北京245 家企业的调查[J].兰州学报,2013(03).

[4]孙波.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5]唐鑛,刘兰.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作者简介:潘思宇(1986.10- ),女,广东肇庆人,学历:工商管理

博士生,法学硕士,毕业院校:澳门城市大学,研究方向:劳动关系管

理;沈锦发(1959- ),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哲学博士

 ??  ??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标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指­标
 ??  ??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量表­各维度相关系数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量表­各维度相关系数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