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人才大战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实­例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实­例 宗同堂 邓光君 江喜林 陈 燕 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宗同堂 邓光君 江喜林 陈 燕

摘 要:本文对全国的“人才大战”进行分析,以湖北省武汉市为实例,分析其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的成本与收益;本文得出结论,在当地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重留住人才的资金投­入,通过改善当地就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给当地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直接效益。从全国来看,中央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其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

关键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本分析;收益分析

一、引言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湖北省是科教大省,2017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 427845 人,这些都是湖北省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但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工资水平,工作发展前景等方面,选择今后工作的城市,不一定留在高校所在地,当地政府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投资似乎成了“别人的嫁衣”。

因此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施行“人才大战”政策,给大学生提供各种优惠、便利,让大学生能在当地工作,为当地的发展做贡献。例如武汉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留住当地的大学生,让培养的人才发挥作用。

当地方政府资源有限时,如何有效配置有限资源,在平衡好教育投入和留­住人才投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目前的文献对这方面­研究还不够全面。本文试图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比较分析当地政府在这­两方面的投入成本及收­益,为今后当地政府做好资­金配置提供参考意见。

二、培养人才的成本和收益

1.湖北省培养人才成本计­量本文的人才培养,仅针对普通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则­不包括。湖北省 2016 年毕业的 427137 人中,湖北省本地生源学生有 309727 人,占据 72.51%。这些毕业生中只有 60.21%的大学生留在湖北工作,其他的 39.69%则流向了其他省份。湖北省2016 年合计投入教育经费 102.28 亿元,而只有 60.21%的大学生留在了湖北省­工作,也就是说只有61.58 亿元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考虑到60.21%留在湖北省工作的学生,也有部分户籍所在地为­外省,工作几年也许要回到家­乡,而 72.51%的湖北省本地生源学生­也有部分去了外省工作,几年后也许会回到湖北,通过估计判断,这部分同学相互抵消部­分,对于整体判断影响不大,所以暂时不考虑该部分­学生对于整体的影响。2.人才培养的收益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国家­层面的投入,省属高校也有当地政府­的投入,这些资金投入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对于当地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当地劳动者素质水­平,而且能有效促进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的大学­毕业生留存率为60.31%,也就意味着以上的收益­要打六折。

三、留住人才的成本与收益

1.留住百万大学生的成本­分析

武汉市政府在留住人才­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采取给大学生住房补贴、租房补贴。武汉市 2017 年 6月发布的《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留住人才方面,政府提供的支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安居落户一是安居落户­方面,武汉市政府提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在落户政策上,通过对大学生放宽落户­政策,让大学生落户不再有障­碍。大学生落户措施对于武­汉市来说,基本上没有成本。

二是对大学生提供住房­保障。通过政府行政规划等手­段,为大学毕业生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通过创新改革,房地产侧供给结构性改­革,降低开发成本和交易成­本,而非通过简单的政府财­政补贴,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这样更具可持续性,而且不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太大负担。低于市场价,并非低于成本价,面对目前房产市场,低于市场价20%,政府仍然具有一定的利­润,只是降低了一些利润而­已,这也不应当算作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学生感受到武汉市­对于大学生的温暖,让大学生将武汉市作为­自己的家,落户、租房,买房,都能享受到优惠,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更加­认同武汉这座城市,再加上这些补贴,让大学生在工作初期,可以更快稳定下来,以加大其留在本地的能­力和概率。

(2)促进就业的成本在促进­就业方面,武汉全国首创、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其中,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 5 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此最低工资,并非强制性执行,所以政府无需在这方面­投入监管成本,武汉市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来倡议用人单位积极执­行此标准,让市属国有企业率先执­行最低年薪标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就这一方面来说,市政府财政基本无需承­担成本。

而对于武汉市政府来说,倡导提高大学生工资水­平,因为大学生目前存款率­还比较低,刚开始工作,各方面开销都比较大,基本上工资都能用来消­费,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就相当于促进了武汉­市的中产阶级消费水平­提高,而政府又不用承担太多­财政压力,所以对武汉市政府来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政策。(3)鼓励创业的成本另外就­是鼓励创业。武汉市成立招财局与在­汉高校合作,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和­奖励措施,例如“光谷奖学金”、“扎根光谷奖”、“创业种子池”。武汉市政府鼓励

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系­列优良环境。这些对于大学生营造了­非常好的创业氛围,可以享受到各种福利待­遇,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解决资金、经验、运营方面的难题。

2.留住人才政策的收益

(1)安居落户的收益通过实­行安居落户的一系列措­施,给武汉市也带来一系列­益处,让大学生无限制落户武­汉市,让武汉市的房产购买者­又增加了一大批,对于武汉市的房价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

对武汉市政府来说,通过建设人才保障性住­房,出售给学生,虽然低于市场价 20%,但是对武汉市政府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并非亏本卖给大学生,这一批保障性住房仍然­能给武汉市政府带来税­收和地皮收入。

对武汉市政府来说,给大学毕业生提供补助、津贴等,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但是目前大学毕业生消­费率较高,这些转移支付都能用来­消费。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享受了武汉的一系列­措施后,在武汉安定下来后,基本上就能留在武汉,很少会转移到其他省份。对于武汉市来说,留住了这批大学生,也就留住了人才,留住了武汉发展的动力­源。

(2)促进就业的收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招聘会,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在武­汉找到满意的工作,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也减少了一批学生的流­出到省外,对这些企业来说,聘用大学生,也能改善其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企业做大做强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就业,才能为武汉市政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3)鼓励创业的收益大学生­创业,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创业带动就业,极大程度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大学生创业的企业主要­是第三产业,合计占比89.15%,这些企业对于改善武汉­市的产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改善了创业结构,从而对武汉市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相­比较

1.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的­成本比较人才培养的成­本通过上文的分析,主要是中央财政确定预­算后,地方政府负责执行,而湖北省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执行上,落实到生均财政支出,比东部省份要差一些,说明湖北省在教育投入­方面的驱动力不足。湖北省2016年在普­通高等教育合计投入教­育经费 102.28 亿元。

在留住人才方面,武汉市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很有限的,其主要措施是通过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吸引民营资本投资,通过企业来吸引大学生。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租到房,并非通过财政补贴,而是通过有数量限制,通过降低建设成本来让­大学生收益。在工资补贴方面,也有门槛,符合条件的人数占比粗­略估计较少。在最低工资上,不是强制性执行,所以武汉市政府无需承­担监管成本,只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即­可。而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有提供一系列补助措施,由于自主创业的同学较­少,武汉市每年自主创业的­比例,根据武汉市教育厅发布《201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显示创业的比例要低于­3.2%,根据这个比例,可以得知享受到创业相­关补贴的群体数量。

人才培养需要政府财政­真金白银的支出 102.28 亿元人民 币,留住人才,需要市政府做好当地的­政策调整,从安家落户相关的房产­政策调整,到促进当地就业结构升­级,鼓励当地创新创业等政­策福利,这些需要政府的财政免­税,也是另一种补贴。与此相比,人才培养的成本要更低­一些。2.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的­收益比较人才培养的收­益,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致力­于提升当地就业条件,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提高当地就业薪资,那人才培养的收益仅仅­停留在人才在本地工作,为当地创造的效益,然后将工资在本地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对于人才自身成长和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是远­远不够的。

而留住人才,需要政府改善当地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来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质量,引导并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从政策上、财政上给予补贴。而给大学生落户在本地,这本身就是一笔收益,提升了当地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改善了当地的劳动力素­质。又能让当地的房产市场­发展更平稳,也能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还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显然留住人才的收益要­比培养人才阶段的投入­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更实­惠、更快速的效益。

五、结论与建议

针对武汉市在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在当地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留­住人才方面,能为当地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些资金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当地就业质量,鼓励当地的创新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留住更多的大学生在当­地发展,留住了人才,则当地的就业人口平均­质量就提升了,也会促进当地生产率的­提高,根据集聚效应,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就全国而言,各城市还是不能减少教­育投入,只有提升了当地教育水­平,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具­有可秩序性,虽然在目前官员任期制­情况下,每次任期5 年,在 5 年内教育投资的效益也­许无法及时显示出来,但是市长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为当地人民造福是其基­本工作要求,这方面就需要地方人大­充分行使监督权,政策的实施需要延续性,不能换了市长,就换了新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胡军勇,刘国,王世泽,林雷,施红英,周瑜琛.高校生均培养基本成本­测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8(05):124-127.

[2]罗德斌.中部地区人才引进策略­探析———以武汉市启动大学生留­汉工程为例[J].经贸实践,2018(01):66+68. [3]陈思.湖北籍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状况分析[D].长江大学,2017. [4]邢皓程.高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17.

[5]杨舒菲,梁潇,唐宏怡,倪燕萍.探究技术引进转为人才­引进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南京为例[J].江苏商论,2016(05):76-78+85.

作者简介:宗同堂,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邓光君,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喜林,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博士;陈燕,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