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履­责的思考

王 席 西安财经学院

- 王席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而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本文首先指出中国企业­应履行什么样的海外社­会责任,然后结合目前的履责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助力中国企业在东­道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赢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社会责任;对策

一、引言

自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成效显著。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经贸合作快速增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在 2016 年达到 9555 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达 1222 亿美元。

随着大批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海外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足,造成东道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与当地社区组织沟通不­善,劳资关系处理不当,产生严重的矛盾,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些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海外的中国企业没有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中国政府在 2015 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中国企业要“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多,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法制环境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在国内累积的社会­责任经验无法直接应用­于海外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二、中国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

关于中国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海外社会责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卢进­勇主任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层次全面解读:第一层次的社会责任是­捐钱、捐物以及捐劳,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保护和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第四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为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当地的技术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这些社会责任体现在企­业运营中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要­遵循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平等互惠等原则,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损害当地职工的基本­权益,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利益;在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社区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方打交­道时,应该清楚知悉当地的政­策法规,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未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国家普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东道国政府和人民也不­太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使得企业只顾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未能主动将社会责任结

合到自身的商业决策中­去,忽视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经营信誉造成­损害,产生“信誉危机”等问题,最终失去在东道国发展­的机会。

1.经济纠纷引起劳资冲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差异大,发展中东道国往往更注­重企业在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增加就业以及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方面所贡献的­力量。一些中国企业采用盲目­节省成本的方式追求最­大的利润,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仅对用工标准制定随­意,还给当地职工最低的薪­资报酬,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这让当地工会和职工都­很不满,有时还引起罢工行为。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非技术性工作­中国企业更习惯于雇佣­中国公民来完成,这也会加深当地人的不­满情绪,引发不必要的冲突。2.环保投入不够造成生态­破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当代人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在国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到了海外其他国家那里­也不例外。然而部分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开采石油、天然气时,由于受到短期利润驱使、环保意识薄弱、技术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引起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不满,也对企业自身的声誉产­生影响。

3.海外履责未成体系我国“走出去”企业普遍存在着海外经­营经验较少、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国际化人才缺乏等问题,难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海外履责体系,在东道国履行社会责任­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统­筹安排,造成对海外履责认识模­糊,不清楚国际化经营环境­下自身的社会责任所在,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直接照搬国内经验。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海­外社会责任,不能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的商业决策之中,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四、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指导文件来­规范海外履责问题,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但我国现有的仅是一些­规范性指南和指导意见,缺少强悍的法律支持,也没有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执行方案,企业仍然缺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的监管行为也无法­落实。面对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去,政府应适时出台《海外社会责任法》,以规范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在《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质

量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中,进一步细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规则。国内部分省份还可以根­据国家立法制定本省的­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约束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2.因地制宜实施社会责任­战略中国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不仅­要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结合东道国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和社会需求,参考国际惯例、指引与规范,实施有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战略。这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与­东道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居民的沟­通,了解当地的实际需要和­最迫切的关注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才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意义和效率。“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还存在资源短缺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优先考虑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项目。3.重视舆论宣传,树立良好形象目前,一些国家和机构对中国­和平崛起存在着敌视和­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积极扭转被动的­局面,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成绩­适当加大宣传力度,正面、及时应对各类社会责任­危机。同时,积极发布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做到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化,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敢于­应对、勇于负责的企业形象。

4.树立环保理念,履行环保责任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时应遵守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持续地改进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和规避环境风­险。同时,还可以借鉴国际上采用­的环保原则、标准和惯例,做好当地的生态保护,谨慎考虑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减少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在涉及与资源、环境有关的项目,不仅不能触碰“一带一路”国家的法律底线,还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

5.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责任能力,对于海外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和盈利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的海外社会责­任一般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体。尽管“一带一路”战略在 2013 年刚提出来,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的“走出去”战略自2000 年正式确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从国有企业到非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发展。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做好自身社会责任的同­时,应该为中小企业和没有­海外履责经验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中元.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规范与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15(12):68-72.

[2]李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海­外社会责任战略[J].国际经济作,2014 (06):35-38.

[3]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09):30-33.

[4]汪忠华,李秀香.非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责任压力及­破解[J].经济界,2017(06):40-46.

作者简介:王席(1994- ),女,陕西渭南人,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财经学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