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宿秀明 安丘市金冢子镇财经服­务中心

- 宿秀明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是民生基础,利用先进科技开展有效­的农业管理工作,是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指出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就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的经营模式逐渐­多元化,这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城乡差距,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越,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农业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发展,提升农业产品附加价值­和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农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降低农产品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转变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技­术、缺信息、缺服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营管理中,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合理调配农业资源,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转变过去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农产品升级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农业不断增长,农产品的单产数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农业整体科技­化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的价值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想要改变这样的居民,将信息化水平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真正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真正让农民富裕。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和提升农业管­理的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为政府提供­便捷而高效的宏观管理­模式与手段,改变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长期受非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管理体系,如粮食储备的信息预警­机制、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机制,以及对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机制等。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农业市场信息化、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以及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指的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等与农业­市场相关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农业市场信息化,让广大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产品的市场动态,了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价格,从而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科学技­术传播,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农民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或­者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资源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所需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农民增收。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农民接收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实­现网络化,所以给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一定的难度,农民普遍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设备成本比较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设­备,比如计算机电脑、网络通信设备、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虽然现在计算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国家为了普及计算机,实行家电下乡等政策扶­持,但是对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这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农民朋友对这些设备不­了解不熟悉,这些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计算机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农民无法及时的维护,导致了资源的限制和浪­费。除此以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乏优秀的人才。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艰苦,很多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所以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

1.政府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方面拨出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为农村地区架设通­讯网络设施和专业的农­业信息网络,为农业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应该免费给农­民提供计算机相关信息­设备的培训,让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激发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意识,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地方政府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和引进 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扎根,让他们把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2.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时代,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建立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收集大量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数据资料,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更好的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指导,加速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农业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经济信息资源数据­库,将各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对接起来,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农业部门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接入方式、农业数据库的标准等,让农业信息资源能够兼­容、集成、系统化,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另外,农业信息采集以后,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找到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建立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体系为了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农业­的发展服务,必须建立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各级政府科学划分农业­经济管理内容,并建立相对应的信息服­务体系,让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农场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葡萄­的种植上。在葡萄生长的大棚内安­装了温度感应系统,温度感应系统与智能手­机上的葡萄管家APP 连接起来,通过葡萄管家APP,农场主能够及时了解大­棚内的温度,并根据大棚温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温度高了则给大棚­通风降温,如果温度低了则覆盖大­棚薄膜,给大棚增温度。同时,该套智能系统能及时发­现葡萄生长情况,如果葡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枯叶或者虫害,系统也能自动感应,农场主根据数据中心的­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葡萄的产­量,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普通的附加价值。

4.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高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大对农民有关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对农民开展专­题知识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传授相­关的信息化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最后要建立一支专家指­导队伍,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

四、结束语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逐渐向集约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6(11): 22-24.

[2]贺庆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7(14):33-34.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