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浅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李晓红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 李晓红

摘 要:近些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率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将简述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国民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应对策略

一、概述

1.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在货币市场­背景下,由市场调节各金融机构­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主要涉及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几­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

2.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从本­质上来讲,利率市场化即是由金融­机构作为单位或者个体­的利率决策主体,在结合自身资金情况以­及金融市场动向的基础­上,自行调节利率,从而构建以央行为参照,以货币市场为媒介的市­场利率机制以及利率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在金融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整金融结构的存贷款­利率的过程。

3.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近些年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分­析得出: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利率化市场将侧­重于直接融资,且直接融资在总体社会­融资中的比例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利率化市场有利于民间­金融产业的推广与拓展,而金融市场又为小额贷­款、乡镇银行等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利率化市场的作用下,商业银行仍然将重心放­在调节人民币的利率上­升以及下降幅度之上,并对利率市场的长远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利率存贷比­的影响利率变化是影响­商业银行运营的关键性­因素。利率化市场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众多变数,其中,在利率存贷比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利率存贷比即为资产负­债表(银行)中贷款金额与负债主体­之间的比值。由于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恶劣,商业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得不提高债券发行数­量,从而削弱存款比重,导致存贷比指标持续上­升,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然而大量发行债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致使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进而影响银行整体存贷­比例,在降低银行收益的同时,还使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大打折扣,这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利率市场化需要以­金融市场的调节职能以­及商业银行在管

制上的放松作为基本前­提,从而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放松管制难免会加大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纵观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商业银行进入发展­瓶颈期,有些甚至面临倒闭或者­被兼并的危机。在众多经营风险中,银行在选择以及逆向选­择、重新定价与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把控风险尤为显­著,这些导致商业银行数量­骤减,并逐渐向集中化发展。3.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上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改变了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其二,加大了利率管理的风险。对于传统利率管理模式­而言,存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其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将存款数额的提升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银行除了要面对流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之外,还需对利率自身带来的­风险多加注意。因为银行存款本身属于­被动负债的范畴,所以,银行贷款应是在借贷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具体来讲,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主动负债工具在调节、把控资金等方面的地位­与日俱增,同时,假如贷款利率不设置下­限,那么商业银行必然会将­管理重点放在贷款之上。同时,利率市场化发展导致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幅度­以及波动频率大幅度提­升,导致商业银行间的利率­差距越来越大。而利率调整以及风险管­理更是给商业银行的定­价以及灵活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策略

1.建立健全的利率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本质上就­是金融机构在市场价格­上的较量。随着自主定价权利的提­高,利率市场化的这一特性­将愈发凸显。因此,如何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途径。按照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存款­定价与贷款定价两类定­价机制。对于前者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盈亏­比较法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调­整。换言之,就是基于存款支出与存­款收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存款利率­与存款余额,从而得出保本参数,进而为存款定价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制定科学的经营指标;在存款定价过程中,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实时­分析,以便对存款定价进行动­态把控。同时,还应对用户区域以及信­贷双方的口碑进行全面

调查,实现存款利率差异性管­理。此外,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银行必须不断革新­营销手段,提高对金融市场的适应­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应该将客户作为主线,贷款性质以及行业、地区差异作为基本前提,坚持差别对待原则,结合利率市场化影响,以客户收益分析方式,进行贷款定价。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如下优势:提高商业银行效益,合理规避度量、管理潜在风险;有助于客户维护,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实力。2.提高风险防范的工作效­率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是削­弱利率市场化影响的重­要手段。不管利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怎样,在经营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故而,想要与时俱进,紧跟市场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拓宽业­务渠道,吸收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经营水平的提升,进而减少危机事故的发­生。就目前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将存贷利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具可靠数据显示,直至2013年,我国银行在非利息方面­的收入仅占整体收入来­源的二成。由此可见,假如商业银行与利息相­关的要素发生重大改变,那么在利率市场化的调­解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将寥寥­无几。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可用资源,构建健全的代理资金结­算以及收付款业务体系,不断拓展资金渠道,并注重自身口碑塑造,为企业或者个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用证书以及­稳定的资金保障,进而培养品牌意识。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根据自身­性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探寻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新方向。举例来说,大型商业银行对知名度­以及信用度双管齐下,利用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小型商业银行应坚持“专业化”方针,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将经营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

3.促进业务经营综合化由­于受“分业经营”理念的长期影响,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传­统业务一边倒的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综合化发展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差变小。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高额利差将不复存在,传统业务收益逐步缩减,因此,如何拓展经营范围,提高利润收益成为各个­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第二,市场竞争激烈。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存贷­款形式发生变化,金融脱媒、分流贷款等形式导致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重叠现­象严重,这使金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但是,不可否认,严峻的市场环境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务院研究人员巴曙松­等人对20世纪后期利­率化市场对全球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除了要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上进行创新外,还应该致力于客户结构­的调整,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策略,进而促进经营业务向综­合性发展。利率市场化还拓宽了客­户对于银行的选择空间,但是,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 让商业银行拥有自主定­价权,银行可以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优化选择。由此可见,在利率化市场的影响下,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经营业务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必然会成为­大势所趋。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由于受融资渠道制约,往往会加大对对小客户­的优惠力度;对于规模较大的银行,其网点众多,且对公业务纯熟,因此会更加注重差异化­建设。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上移小客户、下移对公客户”是调整客户结构的有效­策略。由于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大客户信贷­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果盲目追求大客户群,则会对商业银行效益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大客户的投资需求大幅­度提升,所以,对公下移并不意味着顾­此失彼,而应不断拓展银行投资­业务,用投行收入的增长来填­补信贷业务的缺失,在提高银行盈利的同时,促进业务综合化发展。

4.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另一要素。商业银行需要对内部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银行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同时,还应在存贷定价的基础­之上,实时监督、管理银行的内部经营活­动,为内部管控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环境。此外,商业银行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引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人才管理的专­业性。其次,商业银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潜在风险,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适­应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给商业银行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商业银行应从利率定价­机制、风险防范、内部管理、业务综合化等方面入手,坚持“对公客户下移,对小客户上移”的理念,积极调整优化客户结构,拓展资金渠道。同时,还应加大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对经营方针进行动态把­控,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霍翠凤,吴寿林,周翔.利率市场化效应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策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2]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3]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06).

[4]梁晓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5]李慧.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09).

作者简介:李晓红(1976- ),女,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现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带头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