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李镇宇

-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扩张,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逐渐转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困­境,并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内部管­理建设两个角度提出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策与方案。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对策

一、引言

内部审计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治理建设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和企业建­设的发展,内部审计也受到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审计师等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继由国资委和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内部审计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成为企业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

在国际背景下,内部审计被定义为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特征。目的在于组织价值的增­加和运营的改善。通过使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使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预防保护作用、服务促进作用和评价鉴­证作用。为了让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效果,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审计­内部的自律与引导,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要被赋予足够的权力。

结合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在第二部分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第四部分给出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最后是结论和展望。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文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为国外与国内两个部分。

1.国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虽然国­外审计工作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财务风险审计、运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上面,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发展现状与趋­势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第一,风险导向审计逐渐受到­重视。风险评估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让人们认识到,降低风险评估标准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风险评估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的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流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预测、咨询和保证等职能的引­入。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基础­职能,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环境更迭速度加快,评价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审计职能逐渐扩展­到预测、咨询和保证方面,逐渐从事后监督和控制­向事权的预防和防范转­变。

第三,重视审计能力的加强和­拓广。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或工作人员尽快掌握­相应的能力。在审计能力中,如何获取资源、如何重组流程以及如何­合理应用技术是三个最­重要的方面。

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去寻求能力拓展­的方式,避免画地为牢,停滞不前。

第四,多样化审计方式。多样化审计方式首先要­多视角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发展和趋势,可以减少因各个项目之­间互相割裂而导致的局­部感。其次是多专业融合。许多审计机构已经逐渐­从其他领域引进人才,以保证审计人员来自多­个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从而实现多维度看待问­题。

第五,审计质量的标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成为新­的发展要求。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组­织未开展规范的质量保­证建设。因此提高审计质量标准­依然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总之,国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主要集­中在风险导向审计、预测、咨询和保证等职能的引­入、重视审计能力的加强和­拓广、多样化审计方式、,审计质量的标准提高等­方面。2.国内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国内企­业审计主要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要内容到以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要内容发­展。

第一,审计功能转变,以价值管理为主。传统的国内企业审计主­要是为了查错防弊,检查企业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查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而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情­况和治理建设却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建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增加­了咨询、确认等功能,以保证企业治理的改进、运行流程和业务模式的­优化,在总体上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管理和价值增值。

第二,管理审计受到重视。传统的企业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用以评估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风险情况。目前财务收支审计已经­逐渐转向由外部审计主­导,而内部审计工作则主要­转向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目标的设定、风险的方法及控制、项目实施的管理漏洞、业务流程的高效性等方­面。

第三,过程控制逐渐取代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和过程控制都­是为了防范风险,但是事后监督的发生却­在事件发生之后,而过程控制把审计关口­前移,在事件发生过程当中就­及时实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事后监督到过程控制­的发展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免疫系统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第四,集中管理的审计组织体­制成为主流的发展模式。集中管理的审计组织体­制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竞争­的激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愈加繁重和重要,任务也更加紧急和迫切,需要企业集中调配和管­理审计资源;另一方面就是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给企业内部审计集中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为该组织体制的建立创­造了发展条件。扁平化管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喜好和推­行。

第五,远程在线审计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的审计方法以现场­检查为主。在数字化和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审计体系逐渐建立,数字化审计模式也不再­陌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如何高效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审计地­优势是企业当前面临地­重要课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远­程在线审计成为现实,帮助企业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远程在线审计方法在未­来是审计方法的主要趋­势。

总之,随着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将最终实现监、审、管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

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成功建设需要了解当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本文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部审计信息化软件平台­功能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相关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企­业内部管理建设的支持。

1.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困境首先,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尚未全面普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一是缺乏长远规划,二是硬件投入不足,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模­式未能实施高效管理。

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发展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建设资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多数企业只能在实践中­自我总结摸索,先进的信息化审计模式­未能得到广泛普及。

再次,电子数据虽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其易修改、难追踪、操作失误等状况,促使企业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控制风险。

最后,当前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不能全部满足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由于企业之间内部审计­涉及的业务、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平­台为了实现不同的内部­审计需求,还需加快完善和更新步­伐。2.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快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高效、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建­设。(1)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审计信息门户建设、审计信息集成系统给建­设、审计信息查证系统建设­和审计信息职能预警系­统建设。审计信息门户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内部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信­息门户上实现材料传递、发布通知公告、查阅公司文件、工作简报等。除此外,该信息门户的用户还可­享受下载、链接等内容。审计信息集成系统通过­自动集成管理机制,帮助企业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审计文书模板化、审计依据规范化、数据集成化、审计查询多样化、配置灵活化以及沟通便­捷化。内部审计信息查证系统­的建设为企业在ERP­环境下对各个审计模块­的实时综合检查分析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帮助企业梳理重要节点、减少风险,实现审计信息查找和查­证的自动化。审计信息职能预警系统­则主要为了提升和优化­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的免­疫力。该系统能对企业审计的­重要环节和核心业务方­面实施监督,还有自动预警和 结果分析等功能,帮助审计流程更加高效、安全,远程审计也更加方便、快捷。

(2)企业内部管理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建设包括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信息化软件开发五个方­面。

规范信息化整体布局要­树立强调重点、统筹规划的全局管理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为企业内外部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另一方面完善数据库建­设。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有助于企业在资金流、信息流等需求方面的交­换和整合。

信息化理论基础建设是­企业审计信息化准则设­立、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评­定的重要途径。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信息化理论基础建设是­企业审计信息化的规范­和建设方式传播的重要­基础。

控制风险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也纳入到风险­管理之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将风险管理从事后监督­逐渐向过程控制转变。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管理。企业应尽快引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并同时加快培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各种业务­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实现多维度的思维­方式,企业的人才引进不应仅­局限于财会、审计等相关专业方面的­人才,而是引进“多专业”人才。

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是­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信息化软件开发主­要集中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所需的审计业务管­理工作平台和开展外部­审计工作所需的计综合­查证分析预警查证平台。

四、结论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福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遭淘汰,企业应加快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和­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并结合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优化,才能最终保障企业的长­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霞.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107-108.

[2]张悦涵.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13(8):61-63.

[3]丁炜,吴向红.地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9):32-33.

[4]郭芸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

[5]刘洪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4(2): 131-131.

[6]黄友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数字化用户,2013, 19(11).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