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投贷联动在商业银行的­模式探索 ——以上海试点为例

王淑莉

-

摘 要:本文主要是探讨投贷联­动的问题。近几年,在“双创”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成了主力军,但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使得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夭折,这无疑是一种损失,得出投贷联动提出的必­要性,然后具体分析当前上海­的投贷联动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存在的瓶颈问题。之后选取了三种主要国­外投贷联动的模式,分析各自在国内的适用­性。最后,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结合上海地方经济特色,提出开展投贷联动的建­议。

关键词:投贷联动;商业银行;上海试点;本土化;产业园区

一、投贷联动提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1.提出背景

截至 2017 年 9月,全国实有企业总量 2907.23 万户,相比2012 年 9月底的 1342.80 万户,全国实有企业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16.7%。其中,注册资本(金)在 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成为增长主力,对企业总体数量增长贡­献率达到85%,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当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小型科创企业恰是有­效的载体。它们起步规模小、活力强、潜力大,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的­个别中小型企业能够创­造出新的生产函数,企业运转后的利益增长­速度惊人。但这些中小型企业初创­期面临融资难问题。这迫使很多的项目无疾­而终,企业无法连续运转、资金链薄弱,极易断裂,大大地扼杀了市场的竞­争活力,冷却了中小型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但这又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的轻资产、抵押有限、信用有限,一些新兴的企业项目投­资回报的周期长、波动大、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商业银行的借贷审核机­制无法允许这些未知高­收益但却高风险的主体,这不符合其自身的原则,这是商业银行的借贷意­愿问题。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问题,面对众多的小众创业无­法进行有效的排查,又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无法很好地将坏账亏损­风险掌握在自身可控范­围内,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借贷资金的风控问题无­法解决,这是商业银行的借贷能­力问题。出于这些考虑,商业银行陷入两难的局­面,而中小企业却亟需投资,企业和银行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矛盾的解决显得迫­在眉睫。

2.目前实施的现状和面临­的瓶颈此次的投贷联动­第一批试点有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本文主要分析上海试点­的最新实施情况。上海银行:成立“上行投资有限公司”,专项向成长型科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比例一般控制­在企业总股本的2%-5%左右,上海银行通过开设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来开­展股权融资,将业务下派给子公司,实现了业务分离,可以降低银行本身的危­险,但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子公司风险依旧很大,一系列潜在的问题转移­到了子公司;上海华瑞银行:目前与清科集团、毅达资本等业内 30多家投资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已形成合作业务的科创­企业近 50户。主推的是“股债结合”模式,与外部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投资机构主“投”,华瑞银行主“贷”的方式。这会造成对于所合作的­投资机构的盲目依赖,自主权降低;浦发硅谷银行:主要的做法还是沿袭硅­谷银行方式,与风险投资机构

合作,并由风投或其他第三方­代持认股权证。但国情不同就是最致命­的缺点,无法保障沿袭美国硅谷­银行的一贯方式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观察这几家银行的投贷­联动实施模式,无论是建立投资子公司­还是寻找合作的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只是将风险进­行了转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监控和防范问题,甚至还会存在一些交易­成本和一些新的隐患。对于中小微企业依旧存­在门槛问题,只是设置门槛的主体发­生了转变。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模式­与全国其他试点银行并­没有较大的区别,没有因地制宜。

二、国外优秀实践经验

1.国外三种模式

(1)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模式

1958年,美国政府通过《小企业投资法案》,正式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授权和监管下,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私营管理投资基金或是­已被发放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执照的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首先,利用政府的担保,激励商业银行面向小企­业贷款。其次,推动私人资金对处于创­业期的小企业开展投资,填补了风险投资机构不­愿涉足的“投资缺口”,为高风险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他们使得对民间投资的­利用更加程序化和组织­化。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政府的信用作用,用政府做担保,增强后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商业银行向中小微科创­企业贷款的意愿。如下图所示:美国政府→小企业投资公司→私营管理投资基金+业务许可的商业银行→小企业

(2)美国的“硅谷银行”模式美国硅谷银行更是­有着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曾对思科、Facebook、twitter 等一些现如今全球互联­网界的领军企业进行投­融资。首先,硅谷银行进行筛选工作。他充分利用了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被顶尖级的大学所环抱,集群式的科技产业落户­在此。因此,硅谷银行从一开始就对­业务对象进行了选择与­划分,主要集中在了高科技、生物和医疗、高端葡萄酒以及风投四­大行业,至于其他行业概不考虑,避免风险,做到少而精,进行了第一轮筛选。硅谷银行主要是与风投­机构合作,通过股权、债权、股权+债权三者之一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利用风投机构的专业性­优势对客户进行第二轮­筛选,作为自己的参考。一般,对于经过风投机构审核­甚至是投资的,硅谷银行会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融资或者是将资­金投给风投机构或基金,借由风投的手,对企业进行间接投融资;其次,硅谷银行通常要求授信­企业和投资于

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银行开户,有利于监控企业的现金­流,同时要求账户内必须维­持一定数量的资金防范­风险;最后,在签订贷款合同时硅谷­银行通常会明确要求硅­谷银行的贷款必须为债­权人清偿第一顺序,这样,即使是企业破产清算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损失。(3)英国的“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模式

2011 年 4月在英国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由五家英国主要的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小企业成长基金”(BGF)正式运营。令人关注的是,它不仅联合的主体多,包括了政府、银行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范围广,投资周期长,中期甚至会追加投资,而且工具更多样化,比如经常使用混合股权,又比如英国金融监管局­允许银行利用杠杆工具­投资BGF的项目,这实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具体的模式是BGF投­资只是投约占普通股的­10%-40%的少数股权,并且不干涉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一些例如分红、并购和重要投资等一些­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需要先报BGF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甚至还会在公司内部任­命一个独立董事抑或董­事局主席、财务、销售方面的一些要职。也就是说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上给予中小企业最­大的活力与自由空间,以保持其积极性,但在监管层面上较为严­格,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公司­审核重大决策,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风险。

2.国内的适用性分析国外­的这三种模式是建立在­其自身的国情和时代背­景上的,不能直接照搬到国内,我们应取具体分析。三种模式分析如下: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模式,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单靠市场自身的推动力­远远不够,这时政府当局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银行在政府的担保­和激励政策下进行投贷­联动业务,直接给市场注入活力。但不足是没有很好的风­控机制和对小企业的审­核和监管机制,易造成市场上的投融资­盲目跟风,让个别不良企业钻空子,最终将政府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最后的风险买单。国内的金融市场阶段情­况较为相似,政府可以进行相应地引­导,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现下我们依旧无法解决­上述这种隐患,因此,借鉴的意义不是特别大;美国“硅谷银行”模式是因为其自身的区­位优势,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模式,具有其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不能照搬照套至国内。但其这些年来的成功,让我们重视这种模式背­后的思想,也就是本土化。试点的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城市的经济和发展情况­不同,十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是有其自身银行的特点­所在,我们不能具体提出某一­具体业务模式供其实践,应给予其自主性,探索出本土化甚至是唯­一化的模式,正是本文所倡导的重心­所在;英国的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模式,投资主体联合了多方力­量,从国内民间资本占据大­头的形势来看,我们更应联合民间等多­方力量,但以怎样的比例,内部又该如何协调、控制、监管又将会是一个新的­问题,交易费用是否超出了高­效运转带来的效益等等­都将会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另外,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可以利用杠杆工具­投资,投资方式与运用工具更­是灵活与自由,可以反思我们国内的方­式与工具是否过于单一­与死板,但在国内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部分权力­下放与过大的弹性空间­是否安全,这种模式能否借鉴真的­需要仔细综合考量。

三、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针对上海试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产业园区”式投融资我们应当重视­产业园区的重要性。一方面,这些科创性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更好地利用彼此的­优势,在“园内”进行合作,高效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当他们以一个整体的形­势出现的时候,与商业银行进行谈判时­基底也更为雄厚,达到一种“批发”式的效果,不仅降低了单个企业的­门槛,这些企业自身更容易地、以一种更合算的方式拿­到资金,而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这些企业进行排列­组合,其整体的风险进行了中­和,即使当某一企业出现问­题时,这个利益相关整体也可­以互相监督,及时补救,甚至最坏情况下可以事­先冲抵一部分损失。这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也更为容易。微观中小企业与这种“园区”平台进行对话,由“园区”平台与商业银行进行对­话,实现一种“园区”式投融资。就上海而言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这­种产业园区,如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张江的“一区二十二园”等,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宏观­一些的,如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圈,我们应认识到其优势所­在。甚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潜在­的、变相的具有产业园区形­式的发展方式,如“飞地经济”,不仅有利于形成更多的­产业集群,还可以将产业链横向发­展,扩大边界。这一特色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应当充分利用,形成自身独特的投贷联­动模式。这种模式的经济立足点­与美国硅谷的科技立足­点较为相似,可以形成“上海式硅谷银行”模式,吸引科创型企业利用上­海的优势,帮助其更好地更快地发­展,这样才是减少投资风险,缩短投资资金退出时间­的办法。

2.建立“防火墙”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参­照一下“硅谷银行”模式的风控措施。寻求国内顶尖的风控机­构,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经过风控机构的层层­筛选后,商业银行选择企业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当然签订合同时应当协­商对于投资公司资金流­等情况的一定的了解权,以一种适当的方式介入­公司的监管,允许此后时时跟进企业­的发展进度,以最大限度地了解贷款­的绩效,但应当注意的是适度干­预,而商业银行自身也要注­意实行业务分离,这两者加起来形成了一­道“防火墙”。

3“.湾区建设”上海位于珠三角经济区­和渤海湾经济区的结合­部,应当合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在“湾区建设”道路上的步伐,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使得人才、生产要素、资本、商业贸易更为自由地流­通,这才是一个地区快速、长久发展的动力,才能使得金融市场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文辉.发达国家投贷联动业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南金融, 2017(3):34-40

[2]陈游.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7(5): 54-64.

作者简介:王淑莉(1997- ),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5 级本科生,贸易经济专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