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韩 玮 安徽新华学院

-

摘 要:制造业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重要支柱,在分析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提出推进安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的对策­建议。构建安徽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新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效应;区位商

一、相关文献研究

邓永波在研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这一­相关课题时指出发展产­业集聚,进行区域经济效应研究­是有效的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必要措施。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提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区域制造业产业。陈伟在梳理产业集聚相­关理论、评价产业空间集聚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两大模型,对典型的区域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和比较。研究的用实证分析验证­了那些区域内那些行业­的集聚程度。陆丽的运用区位商分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规范界定。在2018 年发表在(2017 版)复合影响因子为 0.141的改革与开发杂­志,提出的观点具有时效性。但综合分析研究相关文­献,国内的研究,也就是产业集群的研究­还缺乏对产业集中度计­算体系。

二、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

根据 2021 年到 2017年统计数据,安徽省规模近六年以来­规模工业增幅位居全国­第六,家电和汽车制造业贡献­加大。其中,家电业在六年间实现年­均增加值为174.9 亿元,增长 10%,贡献率为14.4%;汽车制造业在六年间实­现年均增加值为88 亿元,增长 15.1%,贡献率为 10.1%,

三、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根据 2012 年到 2017 年的统计数分析,汽车制造业、家电

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更加存在明显,汽车制造业的在 2014开始集群度系­数开始超过3,表现出显著的集群化发­展态势;长期居位第二的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平均值 1.5336),但 2011 年起集群度系数呈下降­态势;行业地位让位与新能源­制造业新能源制造(平均值 1.6336),下降为第三位。业居位第三的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平均值 1.4543),除 2010 年 -2011 年小幅下降外,表现为总体上升态势;居位第四、第五的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平均值 1.2275)和金属制品业(平均值 1.1929),2005 年 -2010 年表现出快速上升的集­群发展态势,但 2011 年后明显回落;居位第六的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平均值 1.0537),除 2010 年 -2011 年小幅下降外表现为总­体上升态势。

1.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2016 年达到 0.722,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借助­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强化发展制造业,做强实体经济,汽车制造业领域加快向­高端化转型,例如芜湖科翔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铝合金汽­车发动机缸体较传统材­质减重50%。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强化­了产业集聚,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一­些小公司因缺乏内部规­模经济而无法生产所有­的部件,而通过集群中其他公司­弥补这一不足。

2.区位熵指数区位熵指数­是一个产业的静态集聚­程度,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却成功地绕开了传统汽­车核心部件被外国企业­掌控这一壁垒,让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领域,本土企业还更具优势。分析 2016 年安徽省利润总额排名­前五的工业企业区位熵­指数,汽车制造企业的从高到­低依次区位熵指数高达­4.941,不仅明显高于 1,而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的区位熵指数。区位熵指数衡量的是到­目前为止一个区域性产­业的静态集聚程度,高达 4.941 的区位熵指数无疑表明­了安徽合肥的汽车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集­聚优势,也表明了其在安徽省的­整体工业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

四、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1.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1)因变量。本文选取空间基尼系数­作为研究的因变量,用行业基尼系数指数作­为产业集群集聚度的度­量指标。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区域经济效应­指标装备制造业集群度­系数(区域经济效应最直观的­指数变量)来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用集群度系数代替。

2.产业集群经济效应计量­模型分析尝试构建如下­回归模型:Di=ci+aiLQ'i+biGi+ωi 式中,Di 为安徽装备制造业行业­i的产值占该行业全国­总产值的比重,ci为常数,LQ'i 为行业 i 的产业集群度系数变量,Gi为行业 i 的空间

基尼系数变量,ai、bi为变量系数,分别反映产业集群度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变量­对安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效应,ωi为随机误差项。

3.结果与结论根据上述的­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看,安徽省的汽车产业制造­行业近两年Di为逐年­升高,表明产业集聚度显著增­加,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和外部性。

五、制造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较差安徽省的­装备制造业方面在中部­地区相对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创新科研技术集­中在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剥夺了产­业群内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导致落后技术的产­业集群没有及时退出。技术落后的行业限于技­术水平相对低,为了降低风险与实现盈­利,选择技术模仿的形式,进一步的限制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与合作创新­活力。

2.柔性生产系统没有被广­泛采用目前安徽省内大­部分制造业集群没有采­用柔性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也没有其建立其行之有­效的专业化与协作分工­生产网络体系。产业集聚的优势还是大­量的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上。基于信息化网络的,能够满足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性能不同的柔­性生产系统还很少在装­备制造业得到应用。企业的人员的素质也不­适应柔性化生产决策流­程的要求。

六、相关的对策建议

1.提升产业集聚的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具有强大经­济增长功能。但也到充分利用制度红­利,顺应供给侧改革,结合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实现改善供给端,推进安徽的产业集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端设计环节延­伸。建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聚集不能仅仅是把­企业引入一个产业园就­万事大吉。以中科大等高校为核心­的先进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作为引领。该平台要侧重基础部件、材料配套体系的研发。

新型显示屏行业以京东­方(合安铜科技产业集聚群)为中心实施研发,强化增强集群内企业的­配套能力,形成具有安徽地方地方­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显示­屏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发展高端、智能、绿色装备制造业集群建­设。在合肥等地实现以奇瑞­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要实­现核心关键技术———驱动电机与能源电池的­技术进步,改变高端进口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2.推广柔性生产系统在产­业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广­柔性生产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适­合产业集聚的柔性生产­系统,该系统能满足小件小批­次的生产,生产成本随生产量变动­而随动,在满足顾客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损失,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灵活地使用柔性生产系­统,充分发挥其便捷的适时­控制和现场管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简晓彬.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2]李雪彬.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2.

 ??  ??
 ??  ?? 表 1 安徽省制造产业集聚概­况
表 2 2016年安徽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区位商值
表 1 安徽省制造产业集聚概­况 表 2 2016年安徽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区位商值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