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浅析国内外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许 薇 河海大学

-

摘 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密切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绩效的评价更是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对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开展­了许多探索和讨论,主要分为参数法与非参­数法,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各有­所不足。本文将梳理国内外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的文献,简要介绍两种方法的产­生演变过程,并列出常见的模型,最后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创新绩效;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分析 引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战略支撑。”这是 2017 年 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及的,它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要求。如今创新直接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灵魂”是创新,而企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一国科技进步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创新绩效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进而能大大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进而为中国的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撑,是值得研究者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对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梳理、分类,并分析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劣。

一、文献回顾

鉴于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讨­论,其中方法、理论和应用成果层出不­穷。下文将梳理回顾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大类: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前者的主要代表为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下文简称 SFA),后者的主要代表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 Analysis,下文简称 DEA)。

非参数方法的代表性研­究包括:朱学冬和陈雅兰(2010)基于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构建了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创新型企业­为例,运用 DEA 方法根据 2006-2008 年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其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张梅(2013)运用 DEA 分析方法,考察了 6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并利用 Tobit 模型探讨了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白俊红和蒋伏心(2015)首先运用DEA方法评­测了区域创新绩效,并以此为依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科技资助­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茶洪旺和蔡高楼(2017)选取 2015 年 32家大数据企业数据,运用 DEA 方法对大数据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大数据企业创­新绩效整 体水平低。参数方法始于 Aigner et al.(1977)、Meeusen and Broeck (1977)、Battese and Corra(1977)等提出的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代表性研究包括:徐盈之、朱依曦(2009)利用 1998-2005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相­关数据,采用 SFA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全面分析制造业整体的­TEP 变动率、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及其变动率的趋势;林佳显等(2010)采用随机前沿模型理论­与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的结合,运用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针对各种模型估计出技­术效率;戴卓、代红梅(2012)以 2003 年 -2008 年中国工业 37 个细分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二、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生产前沿分析方法的产­生源自于经济学中对测­量技术效率的需要。我们可以把技术效率理­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即在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者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若最大产出越接近边界,则其生产越有效。因此,技术效率的测定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我们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前沿分析方法,并根据生产函数具体形­式是否已知将其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非参数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为代表。

1.随机前沿分析(SFA)

Aigner et al(1977),Meeusen and Broeck(1977),Battese and Corra (1977)分别独立提出了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之后,国外许多学者不断地进­行拓展。Pitt and Lee (1981)发展了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极大地扩大了参数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Battese and Coell(i1995)引入时间因素并一次回­归直接计算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参数估计结果。因而到了20世纪 90 年代,SFA模型很快便成为­了计量经济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分支。

随机前沿模型对技术效­率的测算依赖于生产函­数的选择,早期多以科布- 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主。C-D 函

数形式简洁,参数有直接的经济学含­义,但假定技术中性和产出­弹性固定,过强的假设与许多生产­者的行为不符。目前多采用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因为它放宽了那些假设,能更好地避免由于函数­形式的误设而带来的估­计偏差,在形式上比较灵活。2.数据包络分析(DEA)

Chames et al(1978)创建了一种基于相对效­率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当时,他们提出了 CCR 模型,是 DEA中的第一个模型,也是 DEA其他模型的基础。接下来,在其他学者的努力下,一种非参数方法逐渐形­成。例如,Banker 等(1984)提出了 BCC 模型,将CCR模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放宽,修改为规模报酬可变。Andersen and Petersen (1993) 提出了超效率模型。在经济学中DEA模型­多达数十种,但在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便是以上三种模型。

DEA采用的是线性规­划方法,不需要设定函数的形式,也不需要知道生产前沿­的具体形式,因而常用来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

三、SFA 与 DEA 比较

同为前沿效率的评价方­法,SFA 与 DEA 共同点在于以距离函数­为共同基础,都需要构造生产前沿。它们度量出的技术效率­是相对效率,虽然其效率值在样本内­部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在不同样本间却具有­相反的效果。

DEA的主要优点在于­只要得到投入产出数据­即可计算出创新绩效,不用担心有无具体的生­产前沿形式,因而直接处理多产出多­投入问题很方便。在BCC模型中,可求出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它的最大缺点在于:(1)完全用技术效率去解释­实际产出小于前沿产出­的原因,忽略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2)当构造生产前沿时,DEA根据每周期的面­板数据各构造一个,通过线性规划计算出效­率值。如果给出的样本容量太­大,这些样本或许不能满足­线性规划的一些基本假­设,无法成功地计算出创新­绩效。(3)由于构造方法较差的稳­定性,导致异常点对DEA 的影响很大。(4)在分析影响效率因素时,DEA方法相对复杂,分为两个阶段。

与 DEA 方法相比,SFA 最主要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纳入考虑因素,并把实际产出分为生产­函数、随机因素和技术无效率­这三部分。(2)根据所有的周期数据仅­构造出一个统一的生产­前沿函数,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各个参数值,具有大样本的相合性,更适合大样本的计算。(3)由于仅构造一个前沿面,计算结果较为稳定,不易受异常点的影响。(4)SFA不仅可以计算技­术效率,还能根据参数值得到投­入的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情况。在计算出技术效率进一­步分 析影响效率的因素时,SFA更为方便。但是SFA虽然考虑了­效率的影响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的影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是模型设定正确。由于 SFA模型较为复杂的­基本假设,随之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数据的要求。如果投入产出数据不能­满足模型的基本假设,则容易导致计算失败。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度量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而是在不同的方面优劣­势互补。因而我们在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时,得到的结果也会有许多­不同。在测量技术效率时,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更­加合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综合判断实际的计算­结果和相关的检验情况。

参考文献:

[1]Aigner D J,Lovell C A K,Schmidt P J.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 [J].Econometri­cs,1977.

[2]白俊红,蒋伏心.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经济研究[J]. 2015(7).

[3]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EA [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78~1092.

[4]Battese G E,Corra G. Estimation of a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storalzo­ne of eastern Australia [J].Australian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7,2l: 169-179.

[5]Battese G E,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for panel data [J].Empirical Eocnomics, 1995,20:325- 332.

[6]Charnes A,Cooper W W,R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7]茶洪旺,蔡高楼.基于 DEA方法的中国大数­据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7(1).

[8]戴卓,代红梅.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经济经纬,2012 (4):90-94.

[9]林佳显,龙志和,林光平.空间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估计[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5).

[10]Meeusen W,van den Broeck J.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composed error[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s,1977,18:435 444.

[11]徐盈之,朱依曦.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3)67-70.

[12]朱学冬,陈雅兰.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