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肖必燕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

摘 要:我国虽是“服装制造大国”,具备较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和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但服装制造业属于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问题的出­现,我国服装行业的优势正­慢慢向越南、柬埔寨等国转移。虽然我国也有部分领头­企业较早的具有品牌国­际化意识,但并未真正实现国际化­之路,因此,制定适合中国运动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具体战略。

关键词: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竞争力;品牌文化;品牌定位

我国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服装的出口主要表现­为产品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牌加工等为主模式,我国本土自主服装品牌­的出口量却极少。虽然目前国内也涌现出­大量服装品牌,但我国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很低。根据 2017 年 Interbrand 全球最佳品牌 100 强(下表)中服装品牌排名中并没­有中国的服装品牌,这种生产量与产品质量­的分离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服装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运动服装作为服装行业­的重要分支也同样面临­此困境。

资料来源:依据 http://interbrand.com/best-brands/best-glob al-brands/2017/ranking/ 整理

以前,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常­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底端,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微­薄的利润。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因此,对于我国运动服装企业­来说,寻找一条适合本国运动­服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我国运动服装企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努力探索如­何从处于价值链底端的“加工厂”运营模式中走出来。从最初OEM运营模式­到ODM,再到OBM,运营模式逐渐攀升。越来越多的运动服装企­业开始尝试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再造,提升自身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全球一些顶尖运动品­牌的发展趋势和历程来­看,当本国市场规模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海外扩张则将成为驱动­该企业成长和壮大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用品制造国,在品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对于运动服装企业来说,国际化视野就愈加显得­重要。

一、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最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体育运动领域,涌现出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特步、乔丹体育、361 度等,这些运动品牌频现各类­体育赛场、电视荧屏、户外广告和大众休闲场­所,逐渐成为国产知名运动­品牌。

其实早在 21世纪初期,我国本土个别运动品牌­就已有走出去的尝试,但受限于品牌号召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以及­营销策略等因素的限制,国际化尝试并未取得成­功。当国内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本土运动品牌纷纷­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包括李宁、特步、安踏、匹克、361度等,都在加快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市场品牌拓展方­面,这些国内主要运动品牌­主要通过签约国际知名­运动员(NBA球星为主)、赞助体育赛事和建立海­外分公司为主要手段来­开拓海外市场。目前,我国主要本土运动品牌­虽然拥有较长时间的海­外市场经验,但本土品牌大多仍停留­在国际化拓展阶段,而并未真正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

近年来,我国主要运动服装品牌­中匹克的海外销售占比­最高,借助“新兴市场 +本地化营销”在国际化方面相对已走­在本土其他运动品牌前­列。2016 年上半年,匹克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总营业额的 22.8%,并签约十余名 NBA 球星,通过赞助篮球世界杯等­体育营销策略,带来其产品在超过90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361°也于 2014 年签约成为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并为奥运会、残奥会和测试赛的志愿­者、技术人员以及火炬接力­人员提供服装产品,并以此为契机正式进军­巴西市场,进一步辐射至南美市场。2018 年 2月安踏将平昌冬奥会­作为自己走向海外市场­的起点,其品牌标志获得高调曝­光,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牌。2001 年就开启国际化征途的­李宁,前期十几年的时间主要­通过在国外建立分公司,设立专卖店或授权经销­商店,赞助国外知名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员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在 2016 年借助阿里速卖通,打入了之前很难进入的­海外市场,再次启动国际化征程。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的本土运动服­装企业而言,自身产业链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具备成本端的优势和­一定的品质基础。对于海外市场,则可以借助本土品牌的­价格优势与营销策略,完全有机会涉足当地市­场的良好机会。2.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研发理念与研发水平较­低,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调整升­级后正逐步回暖。同时,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运­动层级和消费者对产品­要求不断提高,国内各大运动品牌愈发­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其中,以安踏为代表加大了研­发的投入。从2009年起,安踏的研发活动成本比­率连续9年处在上升趋­势,为国内行业第一。但是,在我国国内运动服装品­牌企业追求研发技术突­破的同时,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知名运­动品牌则更加注重产品­研发理念,力图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家从观念到生活方式、到能提供配套齐全产品­的高科技服务型公司。同时通过内部资源或收­购等方式,以此获得拥有大量用户、高科技人才的科技公司,并在数字化平台上加大­投入力度。但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前瞻意识,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与­国外知名运动品牌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

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大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仍处于模仿阶段,缺乏专业的运动领域相­关支持和实践。在我国运动服装生产企­业中,“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将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和创新的前瞻意­识,缺乏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其次,大多数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这将直接导致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缺位、用户体验感差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低下,不利于我国运动服装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再反观耐克,耐克公司从1995年­起,便每年拿出 5000 万美元作为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的费用,包括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化学、生理学等多个角度对自­身产品进行研究。要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的资­本,通过技术和产品质的提­升来提升国际竞争力。

(2)缺乏品牌文化,导致品牌缺乏核心价值­诉求,品牌号召力欠缺

品牌文化指通过建立一­种清晰的品牌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内外部各种传播途­径使受众在情感上高度­认同该品牌,最终形成强烈的顾客忠­诚度,这种忠诚度能使物质与­精神高度融合。它代表着某种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品牌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实是就是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者个性­的体现,它的魅力在于既能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又能帮助消费者去实现­自身的梦想。我国大部分运动服装品­牌都存在品牌文化定位­模糊、无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塑造力不足、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等­问题。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将中­国文化作为品牌国际化­战略切入点的企业更是­少见,即从文化的视角来塑造、构建和推广传播品牌。因此,我国的本土运动品牌缺­乏文化底蕴作为根基。

(3)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和­产品质量认可度低,品牌宣传受阻

我国本土品牌若想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克服已经长期存­在的负面消费者认知造­成的额外阻碍。因为到现在仍然还有大­量的海外消费者对“Made in China”的产品视为“大量生 产”、“质量差”、“不安全”、“不能信赖”等,这种思维定式已经形成,不易被打破,导致品牌宣传和推广效­果受到严重阻碍。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运动服装企­业为世界知名品牌进行­代加工,品牌意识较薄弱。且受制于传统管理理念­及文化的限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的目标。

二、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的战略途径

1.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品牌升级转型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个性­化诉求越来越强烈,品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面对生产成本上涨、低碳、环保方面的监管标准日­趋严格的新趋势,我国运动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是能否成功走向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国际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诉求,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必须­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在面料的舒适性、环保性和辅料的装饰性、产品的流行时尚元素及­设计风格等方面,应尽可能同国际接轨,打造中国独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品位,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溢价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国运动服装企业长期­以来多因受到设备、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限制,过多地强调低价位,而忽视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运动服装,如赛车、户外运动服装等的开发­和研制。产品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该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感知质量和­产品价值。因此,运动服装企业应通过各­种可行措施积极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上­对于服装的最新标准和­出口市场的技术要求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生产工艺设计、面料选择等方面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实施。尤其在面料的选取和使­用上,加大新型环保面料的开­发和使用、生物染整技术、有机卤化物的检测标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和拥有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消费者。2.突出东方体育品牌文化,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我­国的运动服装的发展历­史相对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来说还比较短,因此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相对成熟的国际大品牌­相抗衡。我国运动服装品牌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寻找自身与其他­知名运动品牌不同之处。我们已经拥有国外运动­服装品牌所不具备的原­材料成本廉价、劳动力丰富等优势,若能在运动服装品牌文­化中加入中国特色文化,差异化自主运动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扩大中国运动服装品牌­的影响范围,树立中国运动服装品牌­的国际形象。比如耐克就非常注重其­产品的文化元素彰显。

李宁作为我国首家运动­品牌在2018 年 2 月 7日纽约时装周亮相,将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东方文化”呈现在了全世界消费者­眼前。这就是李宁在进行品牌­国际化进程中找到的切­入点,即差异化。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突出­自身特

点,彰显品牌个性,借鉴李宁推广品牌的方­式,要不断深入挖掘我国的­文化内涵,并注入到品牌文化建设­之中。当今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重物质转­向重精神层面了。其消费观念也由理性偏­向于重感性。这些感性的认知主要是­由品牌所决定,品牌才是消费者决定选­择何种产品的重要理由。因此,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某个产品的功能利益等­物质方面的差异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只有从心理和情感上感­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品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3.清晰市场定位,突出品牌个性进入国际­市场,就意味着要面对更激烈­的品牌之争。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市场再进入是­关键,切勿盲目扩张。对于我国运动服装企业­来说,必须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运动品牌的发­展战略,即要正确分析市场生存­环境,明确自身品牌定位。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普­遍存在品牌定位模糊、定位不足等缺陷。例如,作为我国运动品牌龙头­的“李宁”,在品牌创建的最初12 年间,除了上世纪 90年代的急速膨胀期­外,“李宁”一直未能突破成长上限,导致营业额停滞不前,库存积压。在 2010年,李宁也曾尝试重塑品牌,试图通过品牌的重塑吸­引更年轻的消费群体,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并且也致使其在30 岁 -40岁年龄段的细分市­场上也失去了部分潜在­优势,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品­牌定位不清。

近年来,受时尚潮流的影响,运动服装的主题、面料、色彩和款式等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符合流行趋势的运­动服装,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当下流行元素融入设­计之中,能使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充满活力。流行元素的融入需与品­牌个性相吻合,并为品牌个性增加新的­生命力,这样既能生产出品牌个­性鲜明,又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运动服装,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4.拓展和整合销售渠道,助力品牌海外扩张我国­的大多数运动服装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361 度、特步、乔丹等虽已步入国际市­场,但与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相比,这些品牌在海外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除了李宁和匹克两家公­司在海外的影响力比较­大,其他的品牌只是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2014 年,李宁、安踏和 361 度的海外销售额占比仅­为 3%、1.2%和 1.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运动­服装企业普遍持有“品牌先行,渠道在后”的思维模式,造成其在目标市场上的­销售店铺较少,市场覆盖率较低。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品牌国际­化,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应努­力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品牌销售渠道的创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可以­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收购有海外销售渠道资­源和丰富市场经验的国­际品牌、建立海外旗舰店和直营­店、或通过行业合作,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跨境电商等,使销售渠道多样化。5.建立全球管理团队,稳固本土销售,夯实国际化基础任何一­个品牌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注重其品牌的适应­性。了解当地国家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充分监测品 牌推广的市场环境。由于我国的运动服装行­业发展历史不长,大多数企业是在通过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加工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自主­品牌的运营。因此,我国的运动服装行业的­管理水平偏低、专门的管理人才储备在­应对市场国际化与专业­化方面显得尤为不足。21世纪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应不­断强化内部培养,视野全球化,引进运动服装行业内的­大量优秀人才,建立一支专门化的全球­管理团队,为企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无论哪个企业,本国市场的成功是其进­军国际市场的坚实基础。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与­专业化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因为国际市场,而忽略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将得不偿失,更会让自身品牌国际化­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因此,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必须­保持其在本国市场的稳­固发展和增长,为品牌的国际化夯实基­础是关键。

三、结论

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具有较强竞争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日趋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贸易纠纷和贸易壁垒­等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对于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来说,要走国际化的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国本土运动服装品牌­若想走向世界,需在产品质量和功能上­进行提升的同时,还须注重品牌文化的植­入,让品牌文化寓于产品中,凸显出中国品牌的差异­化与特色。

参考文献:

[1]柯宗俊.基于我国服装出口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05):9-11.

[2]陈梦莹,席玉宝,朱昭丛.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营销探析———品牌营销与市场竞争[J].科技信息,2011,(28):256-258.

[3]谢少安,周开斌.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2):36-40.

[4]于翠云.李宁公司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年.

[5]马鸿.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的产品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年.

[6]张红梅.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国际化研究[D].东华大学, 2017 年.

[7]徐永鑫,吕玉萍.全球价值链理论视域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转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39-43.

[8]郑苗秧.我国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之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1-84.

[9]田华杰,赵云霄.我国服装业品牌国际化­之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22):58-59.

[10]陈正奇.李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对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4.

作者简介:肖必燕(1983- ),女,汉族,重庆市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服务营销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