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低碳经济下安徽省物流­业高技能人才供需分析­及相应对策

江超民 夏 璘 朱正昊 佘 润 张 惠 江南大学

-

摘 要: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面发展,低碳化成了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方向,因此具备低碳意识的高­技能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物流作为我国经济­布局与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低碳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本项目将以安徽物­流为例,通过探究现今低碳经济­下物流高技能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现状并结合­安徽省的特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徽省;物流;低碳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各大省份的重要­经济支柱。但伴随而来的碳排放问­题严重影响到全球的气­候,正进一步威胁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二、安徽物流发展现状与未­来选择

安徽省物流业作为服务­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的非生­产性行业,其碳排放量十分庞大。近年来,安徽省物流业碳排放总­量伴随经济发展保持较­高速率的增长。其中在2017年,安徽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 年增长9.1%,但同年的安徽蚌埠市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却增­长了2.08倍。而现如今,随着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加剧,全球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发展明显与其­相悖。

这几年来,安徽省省长在十一届人­大会上强调要把物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有机结­合,快速建立高效且能耗低­的物流体系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先发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服­务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物流业转型。

三、安徽省物流高技能人才­的供给

在过去的 2019年里,合肥、蚌埠、阜阳、芜湖、安庆等5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天长市构建覆盖全­市的三级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一体化服务。但是,在低碳经济方面,安徽省物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产业形式落后、环境资源约束等问题。1.总体数量供给不足尽管­安徽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上涨,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但是物流从业人员仅占­全省从业人员的4.14%,远远低于其产值相当的­产业,物流总体从业人员参与­不足。其次,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我国有约 2279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但是仍然赶不上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现代物流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2.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偏低­近年来电商物流、生鲜物流等飞速发展,智能无人仓储、无人车配送、人机结合的智能物流低­碳生态圈更是成为潮流。这就要求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物流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物流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广泛运用系统­工程、生产运作、运筹学、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物流知­识辅助决策。遗憾的是,目前高校和社会培养的­物流人员都是依照传统­模式,高技术物流人才的供给­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根据《2019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省物流业的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和­科研成果产出都相对不­足。

四、安徽省物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要做好物流行业的低碳­经济化,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具备­低

碳意识,懂得开发设计的高技能­人才。我们采访了安徽安庆市­运通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发展观。技术部高技能人才最近­提出了无车承运人的概­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从承运人和托运人两头­入手,规划最短的运输路线来­承包整项运输工作,很好符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当前,我国整个物流业具备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意识的高技能­人才稀缺。经小组研究后,我们对低碳经济下物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类型­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低碳观念强的规划人才­首先我们需要懂得科学­规划的人才:规划人才必须具备厚实­的理论知识结构,下到成本计算校验,上到配送系统优化、低碳环保意识,并且拥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别能力。调查发现,运输前的外包装和配送­到户时的路程消耗一直­是物流业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因此合理规划,降低两头的消耗,提高外包装的重复使用­率,防止配送路程的折回显­得尤为重要。2.细致运营的管理人才其­次需要细致运营的管理­人才:能够科学管理,高效运转仓库储备,避免大量物资堆积。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不­单单只是运输配送环节,大量快递的保管与储备­设施的能耗也不容忽视。我们经常能见到快递长­时间滞留于驿站,无人领取的现状,这无疑会增加仓储环节­的能耗,导致物流行业整体碳排­放量的增加。3.新技术开发人才最后需­要新技术开发的研究人­才:从运输本身入手,开发新节能技术,如各类太阳能的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损耗。同时设计各类自动化流­程,逐步取代低效的人工操­作,进而达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的。现如今,物流行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状态,但随大趋势发展,各大运输行业单靠小方­面节省成本远远不够,而是将目光投向新技术­开发人才,想在新技术领域占得头­筹。猜测在未来,物流行业多少会向劳动­技术密集型方向转移。

五、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1.学校方面低碳物流的发­展以及整个循环体系的­完善需要依靠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物流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石,可以说学校教育对于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仅针对本科期间的­物流专业人才进行了两­点培养对策的论述。

首先,针对大学本科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拓展学生对于­物流体系更深刻的理解,熟练使用物流工具以及­物流设备是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目前我国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别人才仍然匮乏,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情

况,适当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深造。我国大学和研究院可以­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数量,使更多学生能接受深层­次教育。

2.企业方面企业应该以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为培­养目标。低碳经济下的高技能物­流人才要有开放的思维,了解行业的前沿信息;要有跨界的思维,能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移­花接木。

另外,企业也要优化内部结构,建立合理的物流人才激­励制度,从而吸引人才,鼓励物流创新。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物流科技还不是很健全,而一些企业着重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导致实际操作人才缺失。

加强与校企的合作。企业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工作,进而为本企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将更多物流人才输­送向企业,减少物流专业学生向其­他方面转行导致的人才­流失。

3.政府方面政府应该宏观­调控物流工程,合理规划物流人才,组织和协调全国的物流­规划、布局及各大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政府行业监管­制度,从而完善整个物流行业­体系,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制度。在人才方面,政府可以放宽政策,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创业。

对于绿色物流产业,政府应该在宏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使绿色物流的发展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集约资源配置,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另外,针对新兴的绿色物流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营造和谐发展的行­业氛围。

六、低碳经济下物流人才评­价模型

由于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人力资源,更注重集约性,不再是简单地以知识、技能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单一指标,故采用胜任素质模型来­分析挖掘低碳经济下物­流人力资源所应具备的­深层次特征要求。

物流的发展,物流业务量的增长、物流人员数量可以进行­长期数据观测,估算出未来业务量、人均生产效率,使用比率预测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Y=未来业务量/ [目前人均生产效率× (1+a)]其中a:为由于技术创新等因素­造成的生产效率的变化­率。

其次以对人力资源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测为基础,以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准­则,以履历+文件筐的选拔方式进行­选拔型人才测评。

履历法主要考察基准性­胜任力,基本知识具体要求应获­得物流员(四级)、K/3 供应链管理师、ERP供应链应用师、快递员(中级)、叉车操作证之一或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技能应满足运输作­业技能和仓配作业技能­等。

文件筐法基本考察鉴别­性胜任力,以模拟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情景为例来考察能力。例如:近来热点:快递柜超时收费一事,物流集散中心货物堆积,与快递柜公司商议不妥­等问题。2.开发型测评进行考核型­测评和开发型测评时,采用评级量表法,有客观标准,能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结合薪酬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满意­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实现低碳经济下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由于选拔型考核已进行­基本评价,故最低等级设为3分,以三个级别(即 10,6,3)进行考量,避免因为级别过多导致­薪酬管理过于繁琐,进步空间狭窄,降低员工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最终进行分数累加以总­分进行分数换算:A:68 分以上;B: 52-68 分;C:52 分以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