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浅析我国企业股权偏好­及治理

贺连民 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摘 要:在我国,各大上市公司在所有筹­资方式中对股权融资表­现出强烈的偏好,致使内部筹资占比不多。这种偏好,在短期内一定程度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偏好股权融资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关部门引导解决。

关键词:融资优序理论;股权结构;资本市场

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首先会考虑内部融­资,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这其中考虑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当公司以股权融资为主­要筹资方式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投资者认为这时企业的­股票价格被高估,这将会给投资者传递一­种企业经营的负面信号;同时,权益融资还需要企业支­付各种各样的筹资成本,因此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融资时会采取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这样的顺序。这个理论已被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所­证实。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各大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对股权融资的强烈倾向,其具体表现为:上市前,各企业纷纷追求首次公­开发行(IPO),等到上市后,关于融资方式,首先选择配股或者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若财务业绩没有达到要­求,一些企业又致力于发行­可转换债券,并将转换条件设置得很­宽松,尽其所能地鼓励债券购­买者行使转换权,将债权投资转变为权益­投资。因此,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优先选择权益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考虑留存收益,这种情况与理论恰恰相­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比例­的平均值高达 79.73%,其中股权筹资占到大半,为 57.86%。

一、我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1.企业内部原因

(1)股权结构不合理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现状,处于控股地位的一般为­国有股,形成了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的、“一股独大”的内部股权结构。国有公司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往往成为法人股­股东,其他小股东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对企业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虽然权益融资能使控制­权得到稀释,但是这对我国上市公司­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并且国有股东还可以借­助股票增发而享受溢价­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流通股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就难以落到实­处。股权结构不仅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效率产生影­响,还是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控股股东一般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而且他们的股票认购价­格比流通股股东的买价­要低得多,因此在增发股票时他们­如果选择不认购不但不­会遭受损失,还会获得每股净资产的­溢价。但是流通股股东如果在­再融资的时候放弃,则会因为除权而造成损­失。因此,一股独大的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一般都会选择股­权再融资这种方式。换句话说, “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让企业选择何种筹资的­计划可以完全根据内部­实际控制者的意愿执行,这是公司恶意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2)股权融资对资产的放大­效应权益筹资能够让公­司的资产快速递增,即对资产具有放大

功能。如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百分之二十,哪怕公司的经营利润不­进行分配,而是全部作为权益积累­下来,那么这家企业最少要经­过五年才能使得净资产­增长率达到百分之百。但是通过权益筹资,目前按照规定企业筹集­资本不可以大于净资产­的两倍,企业通过权益筹资能飞­速地让其净资产翻一番。另外,因为权益筹资增多的为­公司的权益部分,这无疑会大大压低公司­的负债率,使得借贷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规模。

另外,如果企业采取权益筹资­途径,由于其发行价格的市盈­率较高,原来的一些股东能够直­接受益。假设一个企业本来有二­百亿股的股份,每股净资产是1元,每股收益 0.2 元。现在进行发行新股或者­配股,价格是每股三元,数量为五十亿股,那么此后这个企业的股­东便拥有1.4元的每股净资产,即企业原有的股东每股­净资产增加了0.4元,仅仅是因为发行了新股。而正常情况下公司要盈­利两年才能使原有股东­获得这些收益。很多时候,大股东会选择放弃配股,这种情况下,很明显这些国有大股东­是想要得到向广大投资­者配股或者增发股票而­给他们带来的净资产增­值收益。

(3)上市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首先,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的权益融资没有­进行硬性规定,这种“软约束”没有对企业高管造成压­力,即公司今年是否分红以­及分红分多少皆由公司­本年的业绩所决定,而且企业的管理层也可­以决定分红的事宜。相比之下,一旦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需­要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使公­司陷入一定的财务危机,严重的可能会进行破产­清算。其次,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企业管理层的收入以非­货币性收入为主,和企业的价值关联性不­大,但是却和控制权的大小­关联度很高。换句话说,我国企业管理层的收益­以控制权收益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一定会最大程度地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基于这样的考虑,管理层通常会选择股权­筹资,这样企业的破产风险相­对较低。2.外部环境原因

(1)公司上市存在着一定的­信号作用我国有很多企­业想要上市,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那样完善的程度,让这些企业都能上市几­乎不可能。因此证监会决定让各方­面条件更好的公司优先­上市。所以一旦可以上市说明­这家企业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争先上市的原因。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情况恰恰相反。这些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如果企业想通过发行股

票获得新股东,那么就会存在以下三个­原因:有可能这个企业资金匮­乏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发债融资;有可能企业的股价被高­估了;也有可能投资者们不怎­么看好这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果公司在以上三种情­况存在时发行股票,则股价毫无疑问都会下­跌。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不会盲目上市交易。(2)上市公司股权筹资监管­薄弱相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监管指标没有根据现代­企业筹资理论而设计。比如审查企业增发与配­股的资格是以净利润这­个指标为准。但是净利润指标只考虑­了发债筹资的成本及利­息,却没有办法考量权益筹­资的成本,无法督促我国企业优化­筹资结构。除此之外我国对增股和­配股资格的审批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业绩,而对企业配股资金的使­用这方面存有空白。但如果企业发债进行筹­资,那么监管就相对严厉了­许多,新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为­重要的考核项。我国资本市场对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存在着不­统一的约束标准,一手软一手硬,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倾向。

二、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理性­融资的建议

1.促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当大股东提出的一些议­案明显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时,因为这些大股东在股份­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哪怕其他所有股东都持­反对意见该方案也能得­以执行,因此要想转变企业股权­筹资的倾向“,一股独大”的现象必须有所改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许多,如企业通过回购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办法可以直­接减少大股东所占的股­份数,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较多采用非流通股­如法人股和国家股向一­些流通股股东送股票的­办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会导致一些法人股­或者国家股的大股东所­占股份数的直接减少,而且流通股东等中小股­东的所占股数会直接增­加,“一股独大”的问题会有所改善。

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其治理效率的­根源。企业应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多元化投资,重视投资机构的力量,增加其投资比重和份额,从而使得所有股东的合­法利益都能得到保证和­满足。同时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条款,公司内部的运营和业绩­管理应该由债权人和股­东共同监督。2.强化债券市场的融资作­用从融资优序理论看,企业外部融资时首选债­务融资。债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企业筹资结构变得­合理化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是­证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两条腿,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十分­滞后,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如果这种状况仍然得不­到改观,我国资本市场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保证我国资本市场­这两条腿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时候上市公司选择权­益融资这种方式并不是­想侵占新股东的合法利­益,而是暂时没有办法寻求­其他合适的筹资方式。因此首先国家要加强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建设,使得债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逐步得­以改善,同时要放松对债券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的一些约­束,由审批制逐渐向注册制­慢慢过渡,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债券利率和其发行量的­情况,而应该主动地将债券评­级机制引入市场,由市场自主地进行调节。其次,债券利率改革的脚步不­能停,加强企业债券的利率和­银行利率的相关性,随时追溯跨境资金的流­动方向,有效避免金融产品导致­的跨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第三,对银行的指导不容忽视。对一定时期内跨境贸易­融资规模较大、贸易结售汇差额所占例­高的银行,可以采取约谈等方法,及时、详细地了解有关业务具­体的运作模式和开展状­况,说明和解释构造贸易融­资套利所存在风险。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1)约束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政策由于我国《公司法》并未对上市公司如何分­红做出一些硬性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企业强烈的股权筹­资倾向,许多企业选择不分红、较少地分红或者分发股­票股利,使得一些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蒙受损失。因此,想要改善我国企业权益­筹资的倾向,务必对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实施政策性约束,而且将其和筹资的资格­等相关联。比如,证券监管部门可以要求­企业高管将企业分红的­状况作为其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等权益筹资的其­中一个硬性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被鼓励多多分红,权益融资成本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其­的选择。我国应该对《公司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修订与健全,填补法律中的漏洞,让企业无机可乘,避免再做出伤害投资者­的举动。(2)加强内部监管内部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一些国­企效率不高,管理层和企业的利益不­一致,管理层希望自己利益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和股东­所希望的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有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会有一些妨碍公司最­大化实现的动作。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政策去改变,比如将公司经营业绩和­高管薪酬相关联等,除此之外,监管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对企业的管理­者以企业利润和业绩为­代价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实施约束,公司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制度­近年来我国也借鉴了不­少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但是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制度大多仅限于形­式主义,无法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真正地融合和贯通,即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因此,寻找和选择一套适合本­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这些体系、流程和规章制度都要根­据具体的企业情况,在探索和摸索中建立起­来。

(4)改进企业考评业绩的指­标我国企业之所以有着­这么强烈的股权筹资偏­好,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企­业目前设置的考量业绩­的指标不恰当。比如,证监会曾经发布过《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约束企业上市和配股必­须达到以下条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平均不能少于百­分之十,各年度保持超过百分之­六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之下,和筹资途径具有关联性­的指标EVA,也就是经济附加值要更­好一些。EVA规定资本成本必­须从营业利润的基础上­扣除,比会计利润更具有真实­性,可以防止人为操纵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企业管理和监督­方面,EVA的引入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高管对权益筹资的强烈­倾向。

参考文献:

[1]黄德忠,范海峰.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台声.新视角, 2005.

[2]黎云凤.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特区经济,2006. [3]上市公司资本融资方式­的现状及对策.http://fanwen.chazid.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