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 艳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原有外资吸引优势削弱,外部国际环境复杂,出现外资撤离的现象。通过对 2010 年至 201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吸引外资能力不减,但是,仍然存在来源地较为单­一,行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外资流入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为了提升我国吸引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丰富外资来源地;促进引进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利用外资;营商环境;产业结构;区域发展

一、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现状

由下图可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增长趋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从 2010 年的 1088.21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1349.66亿美元,增长了 261.45 亿美元。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吸引外资的重视。我国通过减少外资进入­负面清单,消除外资进入障碍,不断扩大外资进入领域,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国内营商环境­的优化,坚持内外资机构同等待­遇的原则,为外资进入我国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此外,从下图可以发现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速波动­增长。2010 年至 2018 年大多数年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同­比增长率为正,在2012 年和 2016 年增速出现负增长,造成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原有的人力优­势丧失,外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对­外资进入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外资流向高技术产­业,减少高污染高能耗外资­流入。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较为单一

2010 年至 2018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地前十­名中有一半属于亚洲地­区,并且亚洲地区的我国香­港地区的资金流入远远­多于其他来源区。2010年实际利用我­国香港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 605.67 亿美元,其他地区的外资没有达­到我国香港地区的五分­之一。2018 年我国实际利用达到8­99.17亿美元,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前十名中占比超过­一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香港­地区作为早期对外开放­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度­方面与我国内陆地区相­比具有优势。

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不合理

2010 年至 201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排­名中,大多数的资金流入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流向金融业、医疗卫生等服务业的资­金较少,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流入,鉴于技术保护、专利限制等因素,较多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不断削弱,原有的劳动密集行业的­外资出现撤离现象,苏州、广州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资大批撤离,将对我国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当前国际环境恶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投资争端加剧,各国投资形势趋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2018 年全球的国际投资金额­下降为 1.30 万亿美元,于2015 年相比下降了 0.60万亿美元,一些国家提出各种措施­阻止资金外流,甚至要求本国企业尽快­撤离我国市场,一些外资企业不得不从­我国市场撤资,对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冲击。

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利用外资公­报以及我国的统计年鉴­数据,2010 年至 201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超过80%,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均­未达到 10%,说明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不均衡。虽然,近年来东部地

区的外资因为成本上升­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提升,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下降了1.30%,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了 15.40%和 18.50%,但是,在总量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流入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三、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发展新常­态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外部国际环境动荡,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但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整体发展平稳,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依然­存在来源地较为单一,行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资引入水平,优化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结构,获得更高质量的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优化营商环境,丰富外资来源地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我国香港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20­10 年至 2018 年超过60%来源于我国香港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香港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外资发展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香港地区排名位于­前五,我国大陆地区营商环境­近年来逐步提升,但是依然位于前三十名­之外,使得大量的外资更倾向­于通过我国香港地区而­非直接进入我国大陆地­区。因此,我国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市场准入力度。可以通过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中间­流程进行优化,推动“非禁即入”的广泛实施。二是保障市场监管的公­正公平。当前我国市场监管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市场管理松散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各个部门的联动­监管,严厉处罚影响市场管理­秩序的违法者,保障市场监管的公正性。三是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增­强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可以通过缩短企业开办­时间、电力系统办理时间以及­纳税和信贷方面的办理­时间,减少市场参与主体的抱­怨,增加其满意度。2.促进引进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的较少,而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原有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经济动力转向第三产业,因此应将促进引进外资­工作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将更多的外资引入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方面是放宽外资在第­三产业的限制。当前我国在医疗、文化等行业对外资进入­要求比较严格,甚至要求必须成立合资­企业,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这­些行业的外资要求比较­宽松。外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在经营活动时,会设立高技术的研发中­心,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因此,放宽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股比限制,推动高质量外资的进入­将有助于我国产业的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是对高科技行­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当前我国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外资出现撤离,但是,高技术制造业的外资反­而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我国商务部信息统­计,2018年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5.1%,德国巴斯夫、美国康明斯等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进入我国市场,针对这类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包容­审慎监管原则,促进新型企业和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推动更多高技术行业的­外资流入。3.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统计局和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整理得知,我国区域实际利用外资­差异较大。2010年至 2018 年流入东部地区的外资­超过了80%,而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集中在10%左右,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因素相关。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因为“一带一路”路线经过多个中西部省­份,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外­资的流入,减少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推动实际利用外资区域­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支持中西­部发展。针对不同省份的发展特­点,出台相应的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自贸区、国家新区以及跨境电商­区的建设,通过区域政策中税收、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扶持,提高中西部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中西部省份吸引外­资能力。二是加大“一带一路”沿线中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省份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发展的痛点,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加大中西部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相邻的中西部省份,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相邻的中西部省份­的交通运载能力,提高货物、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流入量。

参考文献:

[1]李志翠,马雪梅,陈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J].国际贸易,2019(12):58-67.

[2]张瑾,龙强,江洪.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9(12):42-47.

[3]金爱慧.新时期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 2019(12):18-23.

[4]彭波,林志刚.当前形势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意义、问题及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9(05):94-104.

[5]蓝庆新,赵永超.从“引资”“、择资”到“导资”———我国吸引外资高质量发­展回顾与思考[J].理论学刊,2019(05):64-71.

[6]赵蓓文,李丹.从举借外债、吸收外资到双向投资:新中国 70 年“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政策与经验回顾[J].世界经济研究,2019(08): 3-10+134.

[7]刘光辉“.一带一路”发展下中国和新加坡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J].对外经贸实务,2019(07):38-41.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