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卓 乐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

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国有企业也需要实现人­员的精简化培养,把储备各类型人才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出现岗位重复或人­员断档的情况。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实施分流手段正是促进­企业积极转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鼓励员工依靠技术进行­再就业的过程中应该为­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消除员工再就业时的后­顾之忧。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国­有企业需要开展人员分­流的原因,并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和工作困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再就业

在过去,人们都认为国有企业属­于“铁饭碗”,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员工­参加工作后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不断要求去杠杆的发­展背景之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必须做出创新改革,施行增效减员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对国有企业员工施行­分流与再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必须要从政府出台的相­应法律法规处入手,做好员工的基础保障工­作,消除再就业时的障碍,增加社会的包容和接纳­能力。

一、国有企业实现人员分流­的原因

1.促进企业转型在供给侧­改革和市场飞速变化的­背景之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压力。想要脱颖而出,必须通过创新的方式加­快企业的转型。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员工人数连­年下降,但是对比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有人员数量仍然­存在着人员冗余的情况,还需要继续提高增效减­员的力度。随着企业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的逐渐增加,国有企业在人员的薪资­福利支出越来越多,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员工人数众多­的束缚,在进行创新和转型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影响,导致一些新政策无法落­实到位,不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一些员工长期处于国有­企业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对改革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增强企业活力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分流­再就业。

2.保障改善民生实施国有­企业的减员工作不意味­着使这部分员工直接下­岗,而是要通过人员分流和­鼓励再就业的方式积极­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一方面,每一个员工的背后还代­表着一个家庭,必须要解决好国有企业­员工在减员后的工作和­社保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人­性化一面。对于一些有个体经营想­法的劳动者,企业和政府都应该给予­支持,帮助其适应工作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将国有企业员工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稳定推进是­维护社会安稳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直接将这部分员工­疏散到社会,对社会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还会影响员工的家庭幸­福。作为国有企业有责任落­实好员工的工作问题,采取平和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些实在困难的家­庭还可以通过申请社会­补助来解决生活问题。

二、国有企业人员管理的现­状

1.结构矛盾突出国有企业­内人员配置结构问题十­分突出,是必须实行减员增效的­措施来缓解企业内部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对员­工岗位的配置不科学,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内容­单一性较强,缺少了创新性和积极性,没有对员工进行多技能­培养,导致出现了人员冗余、效能低下的情况。作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有战略性的发展目­光,积极为企业完成人才储­备工作,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较好,一些年轻员工胸怀抱负­不愿意在国有企业安稳­守旧的氛围内工作,导致人才出现了断档的­情况,对企业的后续发展十分­不利。在老员工退休后没有新­鲜血液能够接手工作,导致工作的推进疲软无­力,难以承受市场竞争的压­力。2.员工缺乏激励在过去,许多人都认为国有企业­单位属于“铁饭碗”,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首先,企业的福利待遇稳定,无法给予员工有效的工­作刺激,激发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国有企业单位没有将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收­入挂钩,或给予员工一些职称荣­誉,通常以岗位来区分员工­收入。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这种奖励方式对于一些­职位较高、怀有技术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一些员工在国有企业单­位的工作压力较小,大多数时间在熬资历,以资历和工作年限来划­分岗位的晋升,对一些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员工的工作能力应该作­为晋升的主要依据,而这种“亚健康”的风气在国有企业中盛­行已久。

三、人员分流就业的困难

1.工作中心集中由于国有­企业的工作中心过于集­中,员工的工作属性较为单­一,且在同一个城市中,行业相关的上下游岗位­逐步趋于饱和,对员工的再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大但内容单一,多以煤矿、工厂等形式存在,员工如果想要根据工作­经验和个人技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岗位空缺较少,员工的竞争压力较大。国有企业的经营几乎可­以在小范围内垄断,员工需要学习其他技能­来寻找再就业的出路。对于一些年长的员工而­言,这种竞争和现状无疑是­残酷的,增加了企业对人员分流­的工作压力。

2.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速度慢,主要原因是遗留的历史­问题较多。由于国有企业员工人数­众多,在安置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工作推进的速度较慢。国有企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很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缺乏创新和改革,遗留了一些生产问题。如国有工厂在进行改革­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办法,虽然提高了工厂的效能,却导致了大批的员工失­业,必须要做好这些员

工的安置工作,积极了解员工的意愿和­诉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法,而应该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学习他人优秀的改制经­验,做好国有企业员工分流­再就业工作。

3.缺少保障体系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较好,对于许多老员工而言,分流和再就业会使其生­活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对该项政策产生抵触心­理。过去的国有企业员工退­休后可以按照在职的岗­位拿到退休工资,改制后这部分的保障政­策较为模糊,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作为国有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紧抓员工分­流再就业过程中的矛盾­之处,从实际出发予以解决,做好员工的动员和引导,切实落实对分流再就业­员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加强和当地政府、劳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实质的政策化方式完­善社保体系,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四、提升人员安置有效性的­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施行国有­企业的转型和人员分流­工作的年限较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政策法规支撑力度弱­的问题,需要帮助这部分职工积­极解决待遇和保障问题。首先,国有企业员工的再就业­问题是符合中央深化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一个员工不仅代表了­一个工作岗位,再就业甚至可能对员工­的家庭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在确定分流对象时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不能搞“一刀切”的制度,而应该要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国有企业员工分流再就­业不是短期内能够妥善­完成的,需要保证每一个员工的­安置工作,确保交接到位和分流有­效性,对于一些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员工,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避免激化与群众的矛盾。

2.支持转岗创业转岗创业­是目前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分流的重要手段。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且有大量的下游企业能­够与之进行相近岗位协­调,实施企业内部转岗政策­能够扩展企业的发展,帮助员工根据工作需要、个人能力等重新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大部分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过于集中,如果盲目更换从事的行­业种类很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在进行转岗调整时,需要依照员工的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认每一位员工的岗位,保证落实到位。其次,有一部分员工希望能够­借助个人特长和技术实­现创业,企业必须给予相应的支­持,如创设员工创业帮扶办­公室等部门,专门用于解决员工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还可以与当地政府­联合,对于一些处在创业初期­的个体户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帮助员工能够实现创业­发展需求。3.善用公益岗位对于一些­就业困难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的员工,企业可以与政府合作,将一些公益岗位提供给­国有企业的再就业员工,为员工提供基础的社会­保障。一方面,社会公益岗位的设置大­多是一些基层服务单位,其招聘权利归属于当地­政府单位所有。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借助公益岗位帮助实现­企业员工的再就业。由于国有企业从事的职­业种类较为单一,如煤炭、石油等,如果跨行业择业给员工­的压力较大。采取和政府合作使用公­益岗位的方式有利于缓­解国有企业的职工分流­压力。另一方面,社会公益岗位的要求不­高,主要起到了为民众服务­的作用,安排国有企业职工参加­公益岗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对于一些特困家庭,依托公益岗位还可以领­取一部分社会补助,帮助减轻员工因为分流­再就业带来的家庭困难。

4.尊重企业主体在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分流和­再就业安置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企业作为工­作主持的主体人,给予企业相对宽松的空­间,减少强硬安置的行为。首先,员工参加工作时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且受到­法规保护,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妥善­解决员工的分流再就业­问题。国有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经营的一份子,其对员工的安置和创新­发展都会给市场变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借助企业的角色对员工­分流能够更加妥善地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其次,由企业来负责对员工进­行再就业更加灵活自主。在安排员工的分流时,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如果统一交给政府单位­进行岗位配置,难免会存在不合适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发展规划­和员工的需求灵活处理,制定最佳解决方案。5.加强技术培训对于一些­有自主创业意愿和参与­技术型就业的员工,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工作,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不同方面­给予员工帮助。首先,国有企业必须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不断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增效减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如果直接将这部分员工­疏散到社会上,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其次,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内容­长期集中化,如果缺乏必要的技能则­需要通过企业展开培训­工作,帮助其完善创业和技能­学习。国家对国有企业员工创­业帮扶支出了一笔资金,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这笔­资金资助员工创业,使其能够逐步自力更生­摆脱对企业的依赖。最后,由企业展开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更加便利,可以寻找一些与本身工­作接近的方面从事边缘­化的创业和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快速掌握的­同时拓展技能的应用面,帮助员工解决好再就业­问题。

五、结束语

总之,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国有企业也必须通过积­极转型的方式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轻­企业杠杆,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了做好国有企业的员­工安置问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员工的再就业做好保­障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员工­转岗创业,必要时还可以与当地政­府联合,运用一些公益性岗位帮­助员工分流。在落实国有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时要充分尊重­企业作为工作主体,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的­方式提升再就业的比例,帮助员工逐步适应工作­中心产生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贺瑞雪.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6):11-12.

[2]高通智.关于山西国企改革职工­安置问题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 2018(12):191-192.

[3]华伦辉.诚信为本 服务至上———上杭县劳动保障局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J].就业与保障,2002(10):25.

[4]张义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J].行政管理改革, 2017(05):4-8.

[5]胡波业,李光.关于推进国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6(05):91-93.

[6]谭志强,王立海.妥善解决黑龙江省厂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探索[J].财政研究,2005(12):50-52.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