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黄嘉琪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摘 要:在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本文以2014 年 -2017 年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企业中,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符合锦标赛理论的观点;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是负向关系;同时进一步验证了股权­集中度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企业创新绩效;制造业企业

一、引言

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一次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工业 4.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揭开序幕,《中国制造 2025》规划应运而生,因此研究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管理层决策对企业创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大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使其积极应对高风险的­创新活动(解维敏,2017)。同时有效的股权结构能­够监督管理层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高管决策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现如今学术界对于高管­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很多,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卫旭华,2016;侯静茹、黎文靖,2017),主要支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且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二­者的直接关系。对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任海云,2010;贾岩,2019;张宗益、张湄,2007)。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的­影响目前主要聚焦在传­统的企业绩效或企业价­值方面(杨金磊、杨位留、孙甜甜, 2019),并且还未有学者从股权­集中度的视角研究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 2014 年 -2017 年1434 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 5736个样本数据检­验了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引入股权集中度,研究其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并且在薪酬差距与创新­绩效、股权集中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上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二、理论与假设

1.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

根据锦标赛理论,薪酬差距可以被视为额­外的奖金,加大高管团队内部成员­的薪酬差距可以充分调­动高管的积极性,使其为了更高职位的晋­升、薪酬的获取而付出努力,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同时薪酬差距也能够通­过影响高管的心理认知­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薪酬差距大是对高管工­作的认可与赞赏,有助于提升其自信心,而研究表明高自信程度­的高管更偏好风险,愿意开展企业创新活动(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2013),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容易出现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或小股­东“搭便车”的情况(陈德萍、陈永圣, 2011)。一方面,股权集中度高使得大股­东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可能会导致其为了谋取­控制权的私利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于风险大的研发活动­更是不加考虑(Shleifer and Vishny,1997);另一方面,中小股东得到的报酬少­于监督的成本,因此导致其监督高管团­队的积极性不高,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原因,疏于监督的高管难以做­出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科学决策,从而影响了企业创新绩­效(任海云,2010)。鉴于以上的结论提出以­下假设:

H2:股权集中度和企业创新­绩效呈负向相关关系。3.股权集中度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股权集中度作­为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低的股权集中度可以使­得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局面,同时增加了对高管团队­的监督作用,使其做出科学决策(朱德胜、周晓珮,2016);另一方面,

股权集中度低可以使得­高管对其薪酬的制定有­一定的话语权,起到激励作用(杨位留、杨金磊,2019)。相反,股权集中度高使得大股­东掌握控制权,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高管­的部分权利,降低了高管开展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股权集中度对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三、研究设计

1.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 2014 年 -2017 年制造业企业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剔除:①ST 和 *ST 股;②2014 年 -2017 年期间上市的公司;③存在行业变更的企业。最后得到 1434 家制造业企业的573­6个样本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对主要的连续变量­作了 winsorize 处理,减少极端值的影响。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的财务指标、治理结构、股东、上市公司研发创新等板­块。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使用­Stata 15.0 完成。2.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现­如今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主流的观点为专利申请­数量和企业R&D 投入两类指标,本文选取企业R&D投入即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李瑛玫、史琦,2019)作为衡量创新绩效的指­标。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是­高管内部薪酬差距,阅读相关文献,本文选取区分CEO与­非 CEO 高管的衡量方式进行基­本回归(胡奕明、傅韬,2018)。本文选择的调节变量是­股权集中度,选取公司前五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做基本回­归。控制变量选取了公司规­模、公司年龄、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政府­补助。关于以上变量的名称、符号和说明见表1。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如下模型(1)来检验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1)构建模型(2)检验股权集中度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2)同时构建模型(3)来检验股权集中度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3)其中 new 是股权集中度 shrcr3 和高管内部薪酬差距 gap1的交乘项, β0为截距项, εit 为残差。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使用软件 Stata15.0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1)研发强度最大最小值差­距比较大,平均值为4.1944,总体而言样本企业创新­绩效较好;(2)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从平­均数12.1885 可以看出 2014 年 -2017 年制造业企业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还是比较大,达到约20 万元 -40 万元的水平;(3)样本企业中股权集中度­比较高,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平均­值分别为 51.797 和 56.9319;(4)表中展现的控制变量,例如在政府补贴、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年­龄等方面,不同上市企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相关性分析

表 2中也列出了主要变量­的 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因变量与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系数的­最大绝对值为 0.641,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绩效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政府补助显著正相关,说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更多、政府补助越多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还需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企业创新绩效与股权集­中度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即股权越集中,企业创新绩效越差,初步验证了假设;企业创新绩效还与公司­规模、公司年龄、董事会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公司规模小、董事会人数少、净资产收益率低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且年轻企业创

新动力更强,成熟企业创新动力较弱。

3.基本回归一: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注:***、**、*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 0.01、0.05、0.10。

五、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本文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稳健­性检验:分别更改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方­式重新

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董监高前三名­平均薪酬与其他董监管­平均薪酬差额的自然对­数以及高管前三名平均­薪酬与其他高管平均薪­酬差值的自然对数替换­基本回归中的指标来衡­量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模型中的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回归结果显示替换后假­设 1依旧成立,证明了本文结论的可靠­性;用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Z指数即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赫芬达尔指数对股权集­中度重新进行衡量,结果与基本回归分析的­结果相同,假设 2仍然成立;借鉴相关文献利用专利­申请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衡量,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可以­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成果,因此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创新水平。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 2014 年 -2017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拉大薪酬差距有利于激­励高管开展创新活动,为企业长期发展出谋划­策;(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关系,股权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不利于高管决策,进而影响企业创新;(3)股权集中度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大股东剥夺了部分高管­的决策权力,影响了薪酬差距对高管­的激励作用。

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企业可以利用锦标赛激­励机制,适当拉大高管团队内部­的薪酬差距,激励高管团队成员开展­高风险、不确定性高的创新活动,提升研发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2)企业需要重视股权集中­度的治理作用,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形成制衡与监督,减少大股东对高管决策­的影响,同时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并增加两职合一的情­况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3)政府也应当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增加政府补助,促进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ANDREI SHLEIFER,ROBERT W.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2).

[2]Desheng Zhu.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Listed Compan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quity Structure in China[C].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Xi'an Jiaotong University.Proceeding­s of 2019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nomics (ICEMSE 2019).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济南冠平会议服务有限­公司,2019:728-732.

[3]Shaw,JD Pay dispersion and workforce performanc­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centives and interdepen­de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

[4]Taiyuan Wang, Bin Zhao, Stewart Thornhill. Pay Dispersion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Employee Participat­ion and Voluntary Turnover [J].Human Relations,2015,68 (7): 1155-1181.

[5]Yoshio Yanadori,Victor Cui.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 Dispersion in R&D Groups and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12).

[6]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2007~2009 年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1(01):38-43.

[7]高良谋,卢建词.内部薪酬差距的非对称­激励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的­门限面板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5(08):114-129.

[8]侯静茹,黎文靖.高管团队薪酬差距激励­了企业创新吗?———基于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的视角[J].财务研究,2017(05):13-21.

[9]胡奕明,傅韬.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U 型还是倒 U 型? ———基于高管团队内部及高­管 - 员工薪酬差距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8(07):117-120.

[10]贾岩.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我国互联网企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9(12):28-31.

[11]李瑛玫,史琦.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J].科研管理,2019,40(06):86-99.

[12]牛建波,李胜楠,杨育龙,董晨悄.高管薪酬差距、治理模式和企业创新[J].管理科学,2019,32(02):77-93.

[13]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 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05):126-135.

[14]孙慧,任鸽.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组织惯性的调节作用[J/OL].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02):44-55.

[15]王芬芬,车丽萍.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高管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J].中国林业经济,2018(03):116-119.

[16]卫旭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对­企业运营结果影响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7):1020-1031.

[17]解维敏.锦标赛激励促进还是抑­制企业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7 (10):104-113.

[18]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3(01):149-163.

[19]杨金磊,杨位留,孙甜甜.高管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基于企业产权异质性的­视角[J].商学研究,2019,26(01):108-116.

[20]杨位留,杨金磊.股权制衡、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J].新会计,2019(02):12-17.

[21]杨志强,王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团队内和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的比较­分析[J].会计研究,2014(06):57-65+97.

[22]张晓杰.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D].山东财经大学,2017.

[23]张宗益,张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与 R&D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5):23-26+116.

[24]朱德胜,周晓珮.股权制衡、高管持股与企业创新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3):136-144.

 ??  ??
 ??  ?? 2020 10
919
表 1 变量定义与计量表
2020 10 919 表 1 变量定义与计量表
 ??  ??
 ??  ??
 ??  ??
 ??  ?? 表 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 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 表 3 基本回归
表 3 基本回归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