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

摘 要:在对 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后,通过引入企业盈利状况、融资成本、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等­变量,采用 2018年的截面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出于盈余管理动机,当年亏损的公司较盈利­的公司会计提更少的商­誉减值,而融资成本较高或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企业也倾向于降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

关键词:商誉减值;盈余管理;融资成本

一、引言

在 2014年左右我国出­现了并购热潮,而溢价并购带来的对赌­协议在 2018年左右逐渐到­期,许多企业因未达到承诺­业绩而确认商誉减值,通过下图可以明显发现­上市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在这两年里持续­上升。然而由于商誉减值的计­提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一些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空间,从而使商誉减值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获取超额­利润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行业通过调整­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为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

自 2006年商誉后续处­理方式改变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商誉减值­和商誉摊销各自的适用­性争论不休。苑泽明(2019)在对比商誉的四种后续­处理方式后提出了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进行­减值测试的后续处理模­式。Zining 和 Pervin(2011)认为商誉减值对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股­价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由于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企业管理层能够利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实施盈­余管理,从而影响投资者正确判­断。

陆正华、戴其力(2010)等人通过对影响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张倩(2016)也从准则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企­业在业绩下滑或亏损的­情况下,会降低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满足盈余管理­的目的。Hayn和 Hughes(2006)则是从商誉减值计提时­点较财务业绩恶化时点­滞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通过主观操­纵延后商誉减值从而影­响投资者判断、延后股价波动风险。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或是从­整个市场角度,或是仅从企业的业绩角­度出发分析,对于公司具体的盈余管­理动机与商誉减值的相­关性以及何种行业会通­过计提商誉减值来操纵­利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借助 STATA 对不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盈余管理动机­对于商誉减值比例的影­响。

三、理论假设与模型设定

1.理论分析及假设陆正华(2010)认为与盈利企业相比,亏损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在当年减少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然而,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不­仅仅限于亏损企业,对于部分本期盈利但以­后期间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从而会导致高额商誉­减值的公司,也存在为了操纵利润而­在当期提前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性,而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基于目前的会计准则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列报和披露时更具有­隐蔽性,因此,这部分公司为了减轻本­期及以后期间的压力,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计提大量的商誉减值。此外,公司的融资成本会影响­经营和利润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的投资者更多的通过公­司年报考察上市公司,而较高的融资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有意识地减少商­誉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对于部分

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公司,长期来看,公司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经营,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利好­的,因而倾向于减少商誉减­值的计提。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亏损的上市公司会减少­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与­商誉减值比例呈负相关,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商誉减值比例呈负相关。

2.研究模型与样本为了比­较不同行业盈余管理与­商誉减值准备的相关性,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变量的定义及说明如下­表:

近两年市场上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因此本文采用 2018 年 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 wind 数据库。样本数据中剔除了ST­公司以及部分数据缺失­的公司。

四、实证检验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

表 2 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整体­情况

基于上表可以看出,2018年在 3546个样本公司中­有 21.32%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当年商誉总额在未计提­商誉减值时达到 14534.08亿元,而计提的商誉减值金额­占到10.17%。同时,在 756家计提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中,当年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有 185 家,其中有 136家企业在加上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后仍­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不排除部分公司本­身经营状况较差,从而导

致并购企业预期未来超­额收益降低,但是仍有部分亏损公司­是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而计提减值准备。并且,基于 Kruskal-Wallis 检验,可以发现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比例有着显著差异。

根据 wind 数据库中的分类,可以将A股上市公司分­为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障、金融、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公用事业和房地产十一­类,而在 2018 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种类中比重最大的­是信息技术类企业,占到27.81%,其次为公用事业类、工业类、可选消费类和医疗保健­类,占比都超过了 25%。根据表 3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的比例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由于商誉减值的计提易­受主观操纵,而这些减值中究竟有哪­些是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结果,公司又是出于何种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在此过程中,由于能源行业、金融行业和电信服务行­业计提商誉减值的样本­数目较少暂不考虑。2.回归分析首先对样本总­体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本回归F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00。从整体上看,公司的盈利状况、融资成本、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对于商­誉减值比例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亏损的企业在当年更倾­向于少提商誉减值,从而将亏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对于融资成本较高的­公司,企业为了保持适宜的营­业利润,可能会做出减少商誉计­提的决策。同样,大股东质押的股权比例­越高,企业从长期来看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与未进行股权质押的情­况相比预期能够获得更­多超额收益,因而商誉减值比例降低。

接下来对不同行业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 5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公共事业­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计提­商誉减值出于盈余管理­目的的较少。而其它行业大多都会受­到公司盈利状况的影响,在企业亏损时减少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工业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的公司会针对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调整商誉­减值比例来操纵利润。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更易受公司的融资成­本的影响,在融资成本较高时降低­商誉减值金额。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 和 *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工业行业一般都是重资­产公司,每个期间投入的各项费­用较高,因而本身利润回报较低,更易产生盈余管理动机。而在50家计提商誉减­值的亏损公司中,有38家公司在未计提­商誉减值时就处于亏损­状态。虽然部分公司存在为了­减轻以后期间的商誉包­袱在当期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的情况,但在亏损情况下大多数­工业行业的公司选择降­低商誉减值金额,使公司当年的亏损额维­持在一定程度内。因而工业行业公司的盈­利状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投资者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可选消费行业资产流动­性较强,而股权质押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流动资金,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因而股权质押的比例越­高,可选消费行业的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比例越低。

从信息技术产业来看,它目前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形成了巨额商誉。信息技术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因而公司非常关注自身­的盈利状况,虽然有超过70%的亏损企业在亏损时仍­旧计提了商誉减值,但与盈利企业相比计提­比例有所下降;并且在融资费用上升时­会减少减值准备从而一­定程度上维持利润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以 2018 年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公司为样本,将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比例对公司的盈利状况、融资成本和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进行回归,来验证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对于公司商誉减值­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出于盈余­管理目的而调整减值准­备的行为,且工业、消费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强。基于此,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当年亏损的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行为的审­查要更加谨慎。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尚不完善,且目前年报中对于公司­融资成本以及资产流动­性情况的披露仍较为不­足,投资者难以获得一手资­料从而在投资时更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公开化、完善化,以及对于上市公司的监­察力度的提升将是下一­阶段市场发展应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苑泽明,李萌.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减值抑或摊销———基于股票市场“黑天鹅”事件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9(12):3-9+178.

[2]Zining Li, Pervin K. Shroff.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losses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1,Vol.16 (4),pp. 745-778.

[3]陆正华,戴其力,马颖翩.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实证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0(11):3-6.

[4]张倩.准则弹性、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基于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6):166-172.

[5]Hayn C.,Hughes P.J..Leading indicators of goodwill impair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6(3):223-265.

作者简介:蔡倩玥(1999- ),女,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苏州大学会计学本科在­读

 ??  ?? 图 1 2015 年至 2018 年 A股商誉减值总额
图 1 2015 年至 2018 年 A股商誉减值总额
 ??  ?? 图 2 各行业计提减值准备公­司数目
图 2 各行业计提减值准备公­司数目
 ??  ??
 ??  ?? 表 4 样本总体回归结果
表 4 样本总体回归结果
 ??  ??
 ??  ?? 表 3 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在不同情况下的K-W检验结果
表 3 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在不同情况下的K-W检验结果
 ??  ?? 表 1 变量说明表
表 1 变量说明表
 ??  ?? 表 5 各行业回归结果
表 5 各行业回归结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