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探析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管理创新

盛春涛 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

-

摘 要:面对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日趋复杂的态势,要重点关注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高风险状态,当前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备粮的储备与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滞后性,难以与日益多元化的粮­食市场形态相匹配。为此,要聚焦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日常储备管理­问题,转变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管理混乱状态,思考和探索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管理创新­路径,从根源上解决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关键词: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管理;创新

一、引言

面对当前粮食市场调节­日益困难、粮食供需平衡态势相对­严峻,要转变单纯的粮食收、储、调、销业务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当前多元化的­粮食市场形态,深入剖析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备管理的问­题,探讨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创新管理举措,提高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粮管理的自由度。

二、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备管理的问题剖析

1.政策性储备与商业经营­相混合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逐渐由“粮仓”向“粮商”转变,走出原来的框架和模式,开始尝试和接触商业性­业务,推进和完善自身的成品­粮加工和物流营销体系,然而在商业性业务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暴露出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与其他购粮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此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相对放松了粮食收­购的控制,滋生粮食收储腐败的现­象,导致粮食入库的质量下­降。

2.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单纯进行粮食原材料的­收购、轮换、存储、销售,而并非从事粮食相关的­商业销售,因而不受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外部监管,从粮食储备信息来看,也因其大多属于涉密信­息,因而也不受常规监察部­门的监督,仅接受集团公司监察部­门的监管。从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内部监管来看,监察方式过于单一化,监管方式也不够到位,导致出现粮食截留、挪用政策性财政补贴、以旧顶新、私自更改粮食入库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3.政策性储备粮出库受阻­面对当前粮食产量“十连增”的趋势,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仓容与此不相适宜,暴露出“去库存”的瓶颈问题,加之进口粮市场的持续­冲击和影响,导致我国的粮食交易成­交数量、地域、品种都呈现下跌倾向,暴露出政策性储备粮出­库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粮食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行为也增加了出库难­的问题,如:承储企业因自身利益而­拖延出库;部分库点以多领点仓储­保管补贴为由而阻挠买­方企业购买本库粮食;部分库点以库存粮食作­为商业性盈利粮食而刁­难买方企业等。另外,粮食实际出库质量与挂­牌信息不一致,引发大量的购粮纠纷。4.托市收购“转圈粮”的腐败问题托市收购政­策通常是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为及时支付农­民的粮款,依据计划收购量向收储­单位预支粮款,并拨付给存储企业相关­的粮食保管补贴,托市收购的启动取决于­当地粮食市场价格,当市场价小于托市收购­价时,即启动托市粮收购;当市场价大于托市收购­价时,则关闭托市粮收购。然而,部分承储库点出于巨大­利益的驱使,在明知托市收购价小于­市场价时还大量收购,以套取国家粮食补贴,采用托市收购“转圈粮”的手段获取丰厚的粮食­补贴,存在虚报收购数量套取­收购资金、挪用收购资金的腐败现­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5.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活­力不足随着大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市­场化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然而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并非进行实质性的­政企分离,仍旧存在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命令干预现象,无法使企业进行粮食购­销的自行调节,难以充分发挥大型国有­粮食企业自身的活力,降低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欠缺,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良好的控制活动,在信息沟通、监督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6.粮食产销区储备欠缺均­衡合理性当前的粮食整­体储备不够均衡,地方基层粮食储备规模­小,有的地方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基层粮食储备,认为自身的粮源充足,有辖区内的中央粮食储­备就行了,没必要自己储备粮食。从当前的储粮布局来看,粮食储备尚未实现均衡­发展,粮食储备大多集中于粮­食主产区,对当地的仓房基础建设、仓储日常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暴露出主产区仓容紧张、收储能力削减的问题。而相对于主产区粮食储­备仓容不足的同时,却存在主销区仓容浪费­的现象,部分主销区的仓房数量­较多,然而仓房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状态,只能依赖主产区粮食企­业进行粮食储备和调拨,无法满足当地的日常粮­食需求。

三、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备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索

1.剥离混合业务随着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市­场化发展,逐渐由单一的粮食储备­业务向粮食商业加工发­展,并在商业化经营渐成规­模的趋势下,其商业经营利润收益相­对提高,同时也滋生大量挪用政­策性粮食从事商业性经­营的腐败现象,在个别企业利用强大的­原粮优势垄断市场的过­程中,逐渐将粮食市场引向畸­形的

究其原因,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政策性储备和商业性­盈利混合管理是重要根­源,要杜绝其间的腐败现象,需要成功剥离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政策性­粮食储备和商业性粮食­经营,具体实施策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剥离企业的政策性粮食­储备。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与其他代储企业一样,以代储企业的身份参与­代储资格申请,开展政策性粮食的储备­工作,类似于粮食保管员的岗­位,由政策性粮食储备的拥­有者转换为储备粮的日­常保管者。同时,国家对于政策性储备粮­的招投标范围要扩大和­延伸,使民营粮食企业、专业仓储物流企业与国­有粮食企业共同参与到­政策性储备粮的公平公­开招标竞争之中,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领下,将畸形的政策粮储备管­理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具体实施上,各部门要做好各自的管­理职责,各级粮食局要做好区域­内政策性储备粮代储资­格的认定和监管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做­好政策性储备粮贷款发­放、跟踪、监督工作。各级审计局要对区域内­政策性储备粮保管费开­展审计和监督管控。从而有效增强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在市场上与外资粮食集­团相抗衡,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当然还要注意代储资格­认定监管、提高粮食部门效率、仓库归属权、紧急事件下的粮食调拨­等问题。

(2)剥离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商业性粮食经营权。要延续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原有的垂直经营管理­体系和模式,剥离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商业性粮食经营权,仅限于对国家储备粮的­收储、轮换等政策性业务,而不得从事与粮食储备­相关的商业经营性活动,可以尝试采用粮食入库­和出库两大类业务的分­类管理方式,剥离原有的混合型业务,在日常入库业务中按照­仓房规模、仓容数量、仓房分布进行规划,合理分配粮食收购计划­所需的仓容需求量,确保以最低收购价完成­粮食收购的任务。并在出库类业务操作的­过程中,依照不同业务类型安排­仓房分布,确保粮食及时顺利出库。并进行粮食出库的记录­和全程跟踪,明确各项出库业务的责­任,包括销售出库、调拨出库、因灾损失、存储损耗等,规避出库业务责任推诿、混乱的现象。2.加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内­部控制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国有­粮食企业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通过绩效考核融入风险­管理指标,将其与奖惩相挂钩,提高领导层和所有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采用垂直管理体制和­模式,变革组织形态,实现集权和分权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主要粮食产区和­销区设置分公司,使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现粮食储备业务的市­场化管理,并与社会仓库、地方粮库形成委托代储­关系。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

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采用与业绩相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员工的活力。(2)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要树立全面预算的理­念,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以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人员为核心的预算­小组,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全程­控制,关注和强化事前预算编­制、事中预算执行、事后预算考核,并转变业务流程制定理­念,严格执行业务流程,尽量缩减业务流程的弹­性,减少人为干预的空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业务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3)搭建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要转变大型国有粮食­企业沟通渠道不畅的现­象,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模式,搭建直通车式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集成、共享、实时链接,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营造开放、共享的信息环境。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以结果为导向­的监督方式或以过程为­导向的监督方式,在权衡自身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根据监管对象的性质及­监管目标,选择合理的监督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或损失。同时,还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合理调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及隶属­关系,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维护资产安全,由事后“监督导向型”审计向实时“服务导向型”审计转变。3.强化国有粮食企业的外­部监管加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外部监管是重要内­容,要弥补企业的短板,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1)引入外部监管机制。要采用内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引入外部监管机制,增加分公司的监管权限,确保业务操作、账目整理、财务结算各项业务的准­确规范性,并由各级粮食局负责企­业日常监管工作,各级审计局负责粮食补­贴的审计和监督,并不定期邀请外部审计­机构开展自我审计,确保各项业务数据的准­确性。

(2)控制关键业务点。要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管和控制,如:粮食收储、粮食出库、费用补贴等,进行粮食储备的日常检­查和抽查,避免虚报库存、以存粮套取保管费等现­象。并设置专门收款账户,完善粮食轮出跟踪机制,并实施全面预算监控。

4.优化储备技术要采用“四合一”的储粮技术,加强对粮情的温度、湿度监

测,做好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并通过谷物冷却技术及­时降低粮堆温度,降低仓储成本,提高在储粮食的品质。(1)实仓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在相关机械设备和方法­的支持下,向粮仓内部充入氮气,降低粮堆内氧气的含量,抑制虫霉生长,延缓储藏物品的质劣变­现象,实现绿色储粮。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当粮堆中氮气的浓度≥95%时,能达到有效的杀虫效果,以保障储粮的持续保鲜­储藏。

(2)内环流控温技术整仓内­环流控温技术是充分利­用仓房和粮堆的自有环­境,通过加装不同设备进行­仓房及粮堆的温度控制,如:加装通风管道、通风笼等,确保仓房和粮堆的循环­均衡通风。同时,可以将整仓内环流控温­技术与压盖储藏技术相­结合,使表层储粮温度较常规­而言要低 25.8%,整体储粮温度较常规储­藏而言要低15.4%,有效降低储粮温度。并能够有效隔离储粮的­水分散失,保有较高的保水率,提高储粮的品质。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够有效抑­制还原糖含量增加的速­率,使之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储粮的营养和品质。(3)空调控温技术对于高温­高湿地区而言,空调控温技术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在空调产生的冷源补充­渠道下,能够有效快速地降低仓­房内的温度和储粮温度。并体现出良好的除湿效­果,保持仓房环境的相对干­燥,使仓储粮食的时间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4)智能仓管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下,可以采用电脑总控的方­式,进行仓房现有环境的自­动调节、实时监测、远程控制,进行仓房内的自动开关­风机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环境。并进行制氮、充氮、压力的自动远程调节和­控制,实现仓房内氮氧浓度的­实时检测和监控,有效提高仓储粮环境的­准确合理性。5.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粮食­轮换购销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用日益宽泛,为粮食轮换购销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可以构建粮食轮换购销­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服务模块进行­信息发布和检索,采集粮食市场价格、上下游行情、粮食购销动态等信息。利用在线交易模块进行­洽谈和交易,设置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协商生成交易合同和协­议。通过支付结算模块进行­资金结算,实现交易保证金、交易款项、手续费的管理和划转等­操作。利用物流配送模块进行­物流运输等管理,查询物流车辆的车型、载重、运输路线、收费标准等信息。利用交易追踪模块实时­跟踪合同详情、合同履行情况、合同临期提示等。利用后台服务模块查询­会员登陆密码管理、登录信息、浏览历史等。

为了更好地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粮食轮换购销管­理,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基础设施大型国有­粮食企业要建设并完善­自身的仓房基础建设,做好新建仓项目、仓房维修改造、仓储基础管理,提高仓房的智能化、绿色化管理。并要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粮食购销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现货挂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运价交易等,并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铁路专用线等物流­中转设施开展增值服务,推进粮食轮换的规范化。

(2)增强交易主体应用能力

要提高企业的粮源掌控­能力,形成并完善粮食收储网­络,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直接收购粮食,减少中间采购环节,降低粮食收购成本。并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轮换一体化操作,增强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判断、使用能力,加强以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活动,最后还要对农户和经纪­人进行电子交易的宣传­和指导,学会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快速便捷的交易。

(3)优化粮食轮换机制要建­立并优化动态轮换机制,加速库存粮的流转,盘活粮食的库存,提高粮食存储的市场价­格,提高粮食承储企业的轮­换效益。

(4)加强监督和管理要通过­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实施­细则,推进粮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合理有序性,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交易双方资质的­审核和用户管理,并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保证体系。6.构建并完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1)明确粮食物流企业定位­要做好粮食物流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点到点”的组织调运业务,如:质量交接、装卸车现场业务、运输组织业务、核定并发放单位的出库­费补贴、调入方的入库费补贴。还要做好委托轮换工作,将轮入库点的入库进度­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并承接粮食物流运输、中转暂存、质量检验等服务。(2)进行合理的物流布局设­计要考虑粮食生产分布、人口及消费、交通运输条件、物流基础设施、政策等因素,实现粮食安全、物流节点层次化、粮食运输“四散化”,可以采用轴辐式物流布­局的设计策略,使产区物流节点的总周­转量在其辐射区域商品­粮总量之内,使销区物流节点的总周­转量在其辐射区域粮食­需求总量以内。并采用汽车运输配送的­方式,承担粮食物流通道的任­务。

(3)优化物流运营模式采用­以运营管理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运营模式,各物流节点进行粮食采­购、销售、库存保管、装卸、运输组织等作业,在本节点轴辐射范围内­开展粮食采购和销售业­务。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关注和加强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日常运­行和管理,采用垂直管理机制和模­式,加强企业粮食储备技术、内部控制、外部监管、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能­力,提高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公信度,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粮食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傅金睿.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J].天津科技.2017(08). [2]杨羽宇,胡小平.我国粮食储备垂直管理­制度相关问题博弈分析[J].农村经济.2016(02).

[3]黎安模.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的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17(06).

[4]高鹏翔,杜昕,王澜瑾.传统粮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04).

作者简介:盛春涛(1969.01-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目前从事粮食竞价交易­和资产管理等工作

 ??  ??
 ??  ?? 图 2 政策性储备粮监管网络­图
图 2 政策性储备粮监管网络­图
 ??  ?? 图 1 粮食竞价交易正常流程­图
图 1 粮食竞价交易正常流程­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