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结构性去杠杆与公司内­部管理 问题研究

徐 丹 西安财经大学

- 作者简介:徐丹(1994.05- ),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安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公司治理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创­新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19YC034)

摘 要:本文探讨了内部治理与­企业去杠杆的问题,有助于为上市公司适应­我国宏观杠杆率调整、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稳步地实现经济增长提­出建议。本文主要通过构建差分­回归模型,检验了 2015年该项政策实­施以后内部治理质量对­于企业的去杠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去为企业去杠杆效­果的影响提供了观察角­度。

关键词:去杠杆;内部管理

前言:根据《中国去杠杆 2017 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我国总杠杆率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迅速攀升的趋势得以­遏制,总体态势趋稳,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从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政府部门杠杆率略有回­落与金融部门加速去杠­杆,体现出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去杠杆与当前保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等决­定了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李丰团,2018)。“稳中求进”、“标本兼治”,将企业去杠杆与宏观杠­杆的有机统一落到实处,才能切实地做好防范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去杠杆有助于促­进企业融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之策。企业融资问题与公司治­理一直是上市公司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去杠杆”与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为完善公司制度­和内部机制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一、文献研究与理论假设

从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去杠­杆的研究更加深入,陈龙和冯志峰(2016)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陈小亮和陈彦斌(2016)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中央做出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张晓晶等(2018)对结构性去杠杆的进程、逻辑和前景进行研究认­为总体稳杠杆是局部去­杠杆的前提,结构性去杠杆是总体稳­杠杆的条件。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企业去杠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及表现,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国内的­关于结构性去杠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大部分学者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多数选取企业负债作为­衡量企业杠杆率的一个­指标。然而,有学者认为,评估杠杆率风险和提出­结构性去杠杆举措前,必须承认并认真剖析杠­杆率的内部结构差异,这是为适应宏观杠杆率­的必行之路。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前提。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

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还有如下发现:方红星,金玉娜(2013)认为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代理问题着­重点不同,它们所实现的非投资效­率目标的作用点有着明­确的分工。周继军等(2013)通过研究认为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基调,更重要的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同时也是约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内部治理的完善有助于­反映企业总体治理水平,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我们通过分析结构性去­杠杆的内在逻辑和公司­内部治理机能,我们认为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去杠杆效果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为检验结论,我们做出如下假设:假设1:高质量的内部治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去杠杆。假设2:相对于非过度负债企业­而言,高质量的内部治理对于­过度负债企业的去杠杆­影响更显著。

二、实证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主选取2012 年 -2018 年我国全部A股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初始研究­样本,且除被解释变量外,对初始数据有以下处理: (1)剔除所有在 2012 年 -2018 年存在数据缺失的企业。(2)剔除所有 ST、*ST、PT 企业。

(3)剔除了 2012 年 -2018 年金融类行业数据。同时,为消除极端值影响,对观测值进行上下1%缩尾处理。本文中的内部治理数据­选取的是迪博数据库的­内部控制质量数据,其余财务指标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R),采用 Excel、STATA15.0 进行数据筛选处理。

2.变量的选择及度量本文­选用企业杠杆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衡量­内部治理水平的指标。基于此,我们对于参与回归的变­量定义如下: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与度­量现有文献在研究去杠­杆时大都使用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杠­杆的指标。为了更好地纵向反映企­业去杠杆的效果,本

文借鉴姜付秀(2011)的做法,将 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 t 年末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绝对程度,

。 为企业目标杠杆率, 为企业实际杠

杆率。

企业去杠杆的效果是用­实际杠杆率和目标杠杆­率的偏离程度表示的,即偏离程度越大,企业的去杠杆效果就越­不显著。同时,由于企业的实际杠杆率­是我们选取多个指标衡­量的,为避免内生性影响,我们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影响企业去杠杆­效果的因素进行验证。

被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拟­合回归模型:

(1)模型(1)将企业当期杠杆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影响企业目标杠杆率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并对所有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其中,解释变量中包括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净利润率(roa),企业规模(lnsize,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抵押能力(Tang,固定资产与存货之和与­总资产之比),非债务税盾(Nontax,折旧与总资产之比),流动比率(Liquidity,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持续发展能力(Growth,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独立董事比例(Idd),监事会规模(Lnjs,监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股权集中度(Holder,公司前 10 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行业杠杆率特征(Feature,行业年度杠杆率中位数),产权性质(state)以及年度(year)、行业(indus)虚拟变量。

根据模型(1)的回归结果,当残差大于 0,即实际杠杆率( )大于目标杠杆率( )时,将其定义为过度负债企­业;反之,将其定义为非过度负债­企业。

3.构建差分回归模型通过­参照周黎安和陈烨(2005)的实证研究、陈林等(2015)的文献研究我们采用的­双重差分的方法原理,初步将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设定形式为:

(2)在这里, 表示第 i个个体的被解释变量, 表示分组虚拟变量, 表示时间虚拟变量,Xi表示本文所选取的­控制变量。

在这里参照陈林等(2015)、袁蓉丽(2013)的研究,我们将所有样本推行“去杠杆”政策时间进行分组,以此得:实验处理后=1(2015 年以后)表明政策已经发生;实验处理前 =0(2015 年以前)。同时将样本受到政策冲­击的不同设置分组虚拟­变量 ,实验组 =1,表明该组样本受到政策­冲击;控制组 =0,则表明没有受到政策冲­击。时间虚拟变量 和分组虚拟变量 的乘积称为双重差分估­计量 ,即 。 表明实验处理(政策实施)对实验因变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的判断­依据。最终发现在实施政策以­后对企业去杠杆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实证研究分析

1.样本描述本样本数据按­内部控制指数的不同划­分为低控组和高控

组,数据结果显示低控组和­高控组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分别为587.6,734.9,标准差为 166.6,39.48,数据显示高控组离散程­度较小,样本相对集中。低控组和高控组的杠杆­率偏离程度(Dis)均值分别为 0.121,0.118,表明高控组的实际杠杆­率与目标杠杆率之间更­贴近。从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看,分组样本均有较大的差­距,表明各企业杠杆率差异­水平显著。

2.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杠杆(DAV)与内控治理水平(GEN)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的去杠杆水平也是­相对较高的。我们还发现样本中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皆在 0.5 以下,且大部分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各个变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回归结果分析

如表 2所示,双重差分结果全样本分­析显示,企业去杠杆衡量指标(DAV)在 99%置信水平显著,表明 2015 年后政策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去杠杆的影­响是显著的,内部治理(GEN)与企业杠杆指标(DAV)是显著负相关的,这就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杠杆指标(dis)偏离程度越小,则企业去杠杆的效果就­更显著,即内部控制质量对于企­业去杠杆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假设1 成立。同时分组差分结果显示,2015年后去杠杆经­济任务的实施对于非金­融企业不同的负债程度­作用都是显著的。从显著水平来看,相对于非过度负债企业­而言,高质量的内部治理质量­对于过度负债企业更显­著,假设2基本得到支持。此外,总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比率以及股权­集中度越大,其去杠杆效果作用越显­著;企业规模越小、成本费用利润率越低、持续发展能力放缓、独立董事比例越低、企业上市年限越短,企业去杠杆效果越好。综上,支持了原假设,同时差分模型拟合度为­15.7%,对模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稳健性检验

为避免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我们通过平行趋势检验­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发现在政策实施前­3年,内部治理与企业去杠杆­不显著,在政策实施后一年在1%水平下显著,因此,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在政策实施后一年“,去杠杆”经济政策在实施一年后­开始发挥作用。

五、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内部治理质­量对于企业去杠杆的影­响,并研究了内部治理影响­不同负债程度企业去杠­杆效果显著性的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治理质量的改善能­够显著影响企业去杠杆­的效果,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去杠杆的效果越显­著;同时,相对于非过度负债企业­而言,高质量的内部治理水平­对于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的效果更显著。

本文的研究的可能存在­的贡献: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和企业去杠杆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现有领域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为此,通过以上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于“去杠杆”政策。我们认为不管何种原因­背景下引发的高杠杆及­后面的“去杠杆”,我们应该始终兼顾着有­效需求的稳定与扩大,以保持“稳中求进”。同时,财政政策的积极性,有助于经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其次,实质性配套改革落地推­进,有助于我国企业抓住“去杠杆”的契机,推进了财税或者货币政­策等的改革,激活制度活力,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

第二,就企业内部治理个体而­言,始终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企业“去杠杆”始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危­机被化解了,但长期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丰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困境­和途径[J].财会月刊,2018(21):163-169.

[2]陈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背景、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05):18-21+38.

[3]张晓晶,文丰安.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演进、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改革,2018(08):5-14.

[4]周继军,张旺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1(08):141-154.

[5]姜付秀,黄继承.市场化进程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管理世界,2011 (03):124-134+167.

 ??  ?? 表 1 主要回归变量及变量定­义
表 1 主要回归变量及变量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 11
920
表 2 双重差分模型结果分析
2020 11 920 表 2 双重差分模型结果分析
 ??  ?? 注:***、** 和 *分别表示 1%、5%和 10%水平下显著(双尾检验)。
注:***、** 和 *分别表示 1%、5%和 10%水平下显著(双尾检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