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合并商誉减值研究综述

杨 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

摘 要:近年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政策的支持,我国并购活动进行得越­来越频繁,合并商誉也因为溢价并­购而飞速增长。本文分为五部分对合并­商誉及其减值进行文献­总结概述,首先从商誉的定义出发,概述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计量,接着分析合并商誉会出­现减值情况的影响因素­以及合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东股民等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合并商誉减­值的措施,最后进行简述以及对该­领域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合并商誉;商誉减值;影响因素

自从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进入减缓­轨道,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以及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行并购活动,因此引发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截至2019 年年底,根据国泰安数据库统计­显示,中国并购重组事件发生­并完成的近 6万件,计提商誉价值准备金额­近 2531.92 亿元。近日,华谊兄弟披露的 2019 年业绩报告显示亏损巨­大,金额近 40 亿元,主要原因是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等,而在此前半年报并无计­提减值准备的迹象,前后矛盾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思考商誉减值背后­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目前­有关商誉及其减值的文­献,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研究商誉及其减值提­供参考思路。

一、商誉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商誉,从会计角度来看,商誉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从商业角度来看,商誉是未来期间能够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王竹泉和柳艺(2013)选择从利益相关者集体­出发,认为商誉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签订企业契约,或者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签订交易契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有形或者­无形资本。在探讨商誉的本质方面,美国著名会计理论家亨­德里克森提出了三种理­论,分别为超额收益论、好感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这三种理论被人们研究­与认可。不同的学者支持不同的­理论,比如李秀丽(2019)将商誉的本质归为企业­为获取未来超额利润具­有的超额收益能力,即超额收益论。除此以外对于商誉的本­质也有别的观点,例如 Gynther(1969)的“无形资源观”,Miller(1973)的“协同效应观”,董必荣(2003)的“核心能力观”等。

商誉根据取得的方式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这两种。郭雨鑫、李玉菊和马明丽(2018)根据前人概述自创商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发展­过程中,未能够在账面上体现出­的企业价值,由企业自身逐渐积累形­成,合并商誉则是并购方在­并购重组中愿意支付的、超过并购方取得的被并­购方相应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二、合并商誉的计量方式

1.初始确认与计量方式伴­随着企业并购活动不断­进行,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认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能

会出现商誉。早年葛家澍(1996)、冯卫东(2010)等都认为合并商誉应该­按照购买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也有学者白云霞(1999)、李健(2011)等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应该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入账。裴欢(2017)总结了两种对于合并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的方­法,一种是将外购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另一种是将合并商誉直­接冲减所有权权益。目前我国将商誉确认为­一项在报表中披露的资­产。

现主要的商誉初始计量­方式有两种,超额收益法和割差法(“总计价账户法”的具体应用)。超额收益法即认为商誉­价值是商誉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但其中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这种方法可靠性低(冯卫东,2014)。割差法是将商誉价值等­同于并购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此差额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商誉额。商誉计量在一定条件下­符合B-S 模型的运用,诸多学者验证了B-S期权定价模型在商誉­计量方面的可行性(孙智敏,2017)。

2.后续计量方式在最开始­商誉的后续计量并不是­采用减值测试方式,江泓(2005)总结了早前商誉后续确­认的三种方法,分别是直接冲销法(将合并商誉作为收购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抵消项­目,不确认外购商誉,直接冲减所有者权益)、分析摊销法(将合并商誉确认为资产,并在有效较长的期限内­进行摊销)以及永久保留法(将合并商誉确认为永久­性资产,持有期间不进行摊销)。

目前我国主要沿用 2006 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取消摊销采取­期末减值测试法,即第四种商誉后续确认­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在学术界商誉减值测试­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汪立元(2007)认为这种减值测试方法­很符合商誉的本质,确保了商誉的价值,徐玉德等(2010)则用实证证明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会使得商誉­的价值得到保障,以及企业的会计信息会­变得更为精准。但陶岚(2019)通过研究坚瑞沃能对沃­特玛的并购商誉这一案­例,采用两种商誉后续处理­方法即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得出两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尽管目前以减值测试法­为主,但需要完善商誉减值处­理方法。2019 年 1月,财政部专家提议将商誉­减值测试改为逐年摊销,但目前没有通过。每一种方法都会有其在­某个点的缺陷,最完美的方法基本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去寻求相­对合适的方法。

三、合并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

1.企业自身经济因素一般­认为商誉的计提能真实­反映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情况。企业自身经济因素是指­企业由于自身业绩水平­不够达标而导致企业计­提商誉减值,使得商誉额减少。目前有研究证实总资产­收益率变化(王跃堂等,2005)、营业收入增长率(卢煜等, 2016)越低,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风­险更大。徐玉德和洪金明(2011)也通过研究数据,并采用 Aboodyeta(l1999)验证的资产减值动机模­型,得出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原因是基于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并不是基于盈余管理行­为。张雪莹,陈思瑜和张美玲(2019)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也得出经济因素会影­响商誉减值计提比例。

2.企业管理因素

研究商誉减值除了源于­经济因素,也存在盈余管理动因。会计准则规定商誉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是为了使得企业财务报­表更具有真实性,能更准确反映商誉的价­值。但无法保证管理层不会­找到进行利润操控的空­间,因此管理层存在通过商­誉减值这个举动来进行­管理。卢煜和曲晓辉(2016)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具体表现为盈余平滑动­机和洗大澡动机。同样陈雪玲(2018)通过选取 2007 年 -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得出­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而王卓(2017)通过将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和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企业进行对比,用方差分析得出计提了­商誉减值的公司比未计­提商誉减值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强,反向得出商誉减值是基­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3.企业治理机制根据大股­东掏空机制,如果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则控股股东更有权利以­及动机通过干预企业的­并购决策,去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并购的无效率行为,增加了商誉减值的风险(薛奇等,2019)。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当董事会规模变大时,会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董事更有可能干预总经­理的决策(刘爱明,黄媛媛,2019)。根据企业高管与外部投­资者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高管通常可以通过­计提商誉减值来给外部­投资者一个信息,企业高管的变更赋予了­新继任高管权力去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任务,因此会注重对企业现存­各资产的检查,从而存在大量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张东旭,曹瑾,2019)。当管理层对其认知能力、工作能力和个人信念有­充分的自信时,会影响其判断能力与行­为方式,减小商誉减值的计提(黄莉媛,2017)。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并购交易会有谨慎­客观的评估,提高并购决策的质量(Caplan DH, Dutta SK, Liu AZ,2018),后期会发挥协同效应,达到盈利水平的目标,从而减少巨额商誉和降­低商誉减值比例(张新民等,2018)。

4.其他因素肖翔等(2019)在其文章中认为是由于­并购双方的高估值,即并购方支付明显高于­被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价,之后得到并购溢价过高(胡凡和李科,2019),导致公司商誉在后续发­生大幅度减值。当然也存在着比如被并­购方可辨净资产公允价­值被低估的这类计量问­题的可能性。其次由于高质量的审计­师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促使他们对于商誉减值­的计提有更高的判断力,会加大商誉减值计提的­比例(刘爱明,黄媛媛,2019)。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是否采取计提商誉减值­活动有影响,当经济环境不佳时,企业会选择加大商誉减­值比例,以便在经济环境变好时­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Sapkauskie­ne A et al.,2016)。

综上,造成商誉减值的原因存­在多方面,因此计提商誉减值的不­确定风险性也相应提高,企业应该注重有关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审慎进行商誉减值计提。

四、合并商誉减值的风险

1.企业绩效与股价目前为­止,出现商誉减值的上市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商誉减值对于企业绩­效有一定的影响。胡晓馨和黄晓波(2019)根据中弘股份并购A&K公司案例,并进行建模分析得出合­并商誉对于财务绩效呈­正向变化,对于市场绩效是反向,而合并商誉

减值对于两者都是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样张丽达和冯均科(2016)也已通过实证分析出商­誉减值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当上市企业出现商誉减­值时,股市也会出现一定的反­应。投资者们会根据巨额商­誉减值这一信息产生消­极反应,认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在下降,从而引起股价的波动,增大了股价崩盘的风险(韩宏稳。唐清泉,黎文飞,2019;张向荣,2020)。

2.债务融资企业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而债权人为了自身利益­会考虑到风险问题,偏向于低风险的方式。徐经长、张东旭和刘欢欢(2017)用实证分析得出企业产­生的合并商誉越多,债务融资成本就越低,然而商誉减值越多,债务融资成本就越高,与翟岁兵(2017)研究结论一致。一般来说,融资成本越高,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债权人会因此减少此类­方式,那么合并商誉减值对于­企业的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约束(黄蔚,汤湘希, 2018)。可见合并商誉减值对于­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并不­有利。3.审计费用当商誉减值越­多时,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余­管理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卢煜,曲晓辉,2016),此时考虑到公司有很大­的利润操控空间,增大了审计的风险,因此会造成审计定价高­的可能性(曹曦子,2019)。由于会计准则取消了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做法,改为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这给审计师们增加了一­定程度上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这也会促使审计费用的­提高,叶建芳等(2016)实证分析有商誉以及商­誉出现减值的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些。

4.股东利益与股民当出现­巨额合并商誉时,巨额合并商誉会给股民­们一种错觉,积极买入公司股票,会出现公司的股价高于­实际情况,股东投入的资本变成了­虚的资产,这就侵害了股东的权利,随着合并商誉的减值,资产也减少的同时损害­了股东利益。在商誉的大幅度减值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会­使得资本市场波动,公司财务状况变差(汪晶,2018),股价最终跌落,最终给股民们造成了损­失(刘勃含,2019)。钱本成(2018)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商誉虚高,商誉后续减值损失会给­未来盈利能力增加不确­定性,从而引发公司可能会披­露虚假信息的问题,给投资者造成幻觉。显而易见,当公司的资产减少,整体盈利能力变差时,受到影响最大的便是投­资者们。

总的来说,合并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众多,对于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合理计提商誉减值是很­有必要的,真实的商誉减值金额会­给外部投资者们传递更­为准确的信息。

五、合并商誉减值的对策

1.改进商誉确认与计量针­对我国企业合并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后续­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孙辉东(2018)提出需要完善合并商誉­会计核算,从两个方面,分别是初始确认对策和­后续处理的对策,比如提高从事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合理分摊合并商誉等。翟东芹(2019)概述企业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与问题后,提出需要规范企业商誉­减值测试的操作以及加­强监管力度。周灵芝(2019)认为需要慎重保证减值­测试间隔时间以及处理­好资产组现值确认与估­计问题。刘勃含(2019)提倡也可借鉴国际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

政策,即在后续处理合并商誉­减值问题上多谨慎小心。总的来说,需要完善好形成合并商­誉的各个会计核算。2.完善企业内外部管理及­监督体制在分析了合并­商誉减值的风险后,应该加强对企业合并的­监管,从源头上进行防范(汪晶,2018)。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在进行并购谈­判时,客观对标的估值以及建­立业绩补偿机制,专业评估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也会提高­商誉减值的真实性,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也对­减小商誉减值风险有帮­助(石美金,2020)。

3.强化有关商誉的信息披­露介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层操纵报表的­动机,需要保证信息披露及时、充分且真实。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强化有关商誉的信息披­露,比如强化披露商誉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依据、存在减值迹象但尚未确­定的原因等,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潘舒畅等,2019)。

4.加强投资者教育为了避­免投资者由于经验不足­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关注报表中出现的高­商誉的企业,以及发生并购溢价过高­的并购活动,对于这类企业要谨慎投­资。其次,投资者获取企业商誉减­值这一信息时不应该盲­目认为企业运营不佳,而对于很明显管理层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企业,应理性考虑投资(许婷婷,2019)。

六、简评和展望

针对企业合并所引起的­合并商誉,笔者认为可以深一步进­行分析,企业合并存在多种企业­类型合并,研究不同企业类型以及­并购的类型所产生的商­誉比较,值得探索与研究,并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探­索商誉的减值,比如企业管理层任期、是否有股权激励、媒体关注度等;同时对于商誉减值的信­号效应,从多角度去分析比如上­文的债务融资角度,现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具有研究意义。有关于合并商誉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应多关注时事,从时事中发掘现象,作出研究。

参考文献:

[1]成康康.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商誉减值处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276-277.

[2]王秀丽.合并商誉减值:经济因素还是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56-61.

[3]高榴,袁诗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商誉­及其减值问题探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7(12):58-64.

[4]袁丁.企业合并商誉和负商誉­的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2):204-205.

[5]孙辉东.关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8 (02):2-5.

[6]汪晶.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8(21): 121+123.

[7]周灵芝.合并商誉减值及会计处­理方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9(21): 113-114.

[8]胡晓馨,黄晓波.并购商誉及其减值风险: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J].商业会计,2019(09):16-20.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