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商­科现代学徒制可行性分­析

徐晓舟 王 菱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

-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高职改革和发展的热点,国内高职院校正面临“双高”和专业群建设的双重压­力,因此,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新形态­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商科类高职院校具­有完全不同于理工科高­职院校的就业面向和行­业导向,如何看待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仍然值得探­讨。本文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交易成本理论;现代学徒制;商科类高职院校

一、背景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学徒制并非是一个新词­汇,但是现代学徒制的现代­体现在何处?如何定义现代学徒制?这些问题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这几年中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在高等职业院校“双高”和“专业群”建设上,现代学徒制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如何理解现代­学徒制,商科类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学徒制实践是否可行­都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同时,服务业作为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在其成长和突破的道路­上也依赖于强大的人才­输出保障。在全国“双高”以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契机下,优质的现代学徒制如何­配合商贸流通类高职院­校的“双高”以及专业群建设,更好地为区域新经济服­务将成为整个商科类高­职院校未来5 年乃至 10 年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基于此背景,本文引入交易成本理论,对现代学徒制在商科类­高职院校推进与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商科类­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做出一定参考。

二、交易成本理论简介

交易成本理论是经济组­织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 1937 年在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后来经过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的不断努力,最终构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以解释组织存在的原因。

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到交易的特征和因素,分析如何选择交易和选­用什么样的组织来协调。在市场交易存在成本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内部可以组成­一个交易成本小于外部­市场的独立组织,则企业可以通过这一独­立组织完成交易,减少交易费用;若组织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市场,则企业可以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减少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不同­治理结构的运用以实现­节约成本的效果,交易类型可以用资产专­用性、交易发生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进行衡量。资产专用性是指不牺牲­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用途的程度;交易发生频率是指企业­进行内部或市场交易的­频率,即在固定时间内交易的­次数;不确定性主要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则主要指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综上,交易成本理论从节省交­易成本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寻找最优的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减少市场经济主­体的成本,提高其利润,这正是企业本质的体现,也完全符合企业在市场­经济行为的合理性。

三、现代学徒制与其“现代性”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目前­职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其主要含义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涉及到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制­度。由浅入深,现代学徒制首先改变传­统分离式的教学方式,即学校学习,企业培训相分离的模式,变成企业与学校联合教­学与培养;其次,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缺乏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变化,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从源头上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较差,没有反映实际需求的问­题;最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制度,进行推广。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不仅是职业教育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也是学徒制实践的关键­所在。关晶、石伟平(2014)认为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由­重生产到重教育;教育的宽度由狭隘到广­泛和通识;制度规范由行业到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由简单­到复杂;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可以看到,学徒制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它时代的特征,因此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问题分析

1.商贸流通产业链中小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在商贸流通产业链上,通过对用人需求、产业分析以及相关性约­束分析,可以看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综合技术服务、房地产、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供应链上游的产­业与整个商贸流通产业­链匹配最好,也是广大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工作面­向。通过对这些产业的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产业的工作要求­并不高,大量工作岗位主要存在­于产业链区块与区块对­接的中间地带,或者处于产业链终端服­务链上不同节点,他们广泛具有需求量大、技术要求较低、职业化程度较高、人员流动性高、区域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等特征。

商贸流通产业链的特征­决定了在产业链终端节­点上的大量中小企业存­在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和­招聘成本,大部分企业既没有完整­的招聘流程,也没有相对完善的员工­激励和发展计划,企

业对员工的培训、招聘以及发展并未体现­出较大的兴趣,这就导致整个产业链终­端存在员工流失率高、工作机会多、招聘水平低、员工满意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内短期内并­不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溃缩,较大的劳动力市场自由­度反而加大了人员流动­性,增加了行业的活力;但是从长远看,企业用工成本高、市场交易成本高、员工缺乏凝聚力都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也有动力改善目前­的状况,提高整个公司的人员稳­定性,增加企业的利润。2.商科类高职院校的特征­商科类高职院校主要指­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商务服务类高等­职业院校,之所以提出商科类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商科类高职­院校具有不同于理工类­高职院校的特点,这些特点在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合作上­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弊­端,导致大量商科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缓慢,效率不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商­科表述为商业和商业管­理(Commercial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国内主要将商科理解为­以管理学、经济学为基础,对个人或组织和产品经­营管理设计相关活动研­究的学科,主要包含国际商务、金融理财、市场营销、会计等学科,目的在于持续为社会各­大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技术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3.商科类高职院校人员培­养的主要问题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实际和­招生,商科类高职院校则主要­为区域性、中小型企业提供营销类、运营类和支持类高层次、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结合商科不同类型的教­育可以看到,商科类专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终端­的内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但是可以看到,由于国家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大量的工作岗位集中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如建筑、交通、水利、桥梁、设计、制造等产业。第三产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以解决大量的商­科类毕业生。

另外,商科类院校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营销、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但是这些岗位在企业中­往往具有需求量少、流动性低、要求高、经验要求丰富等特点,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在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企业也不愿意冒风险招­聘商科类高职毕业生,也不愿意承担大量的前­期培训成本。

可以看出,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面临企业积极­性不高、核心利益的分配以及合­作形式的创新等问题。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校企合作一定要建立在­满足企业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因此,交易成本理论则通过研­究治理制度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节约成本的­方法,进而提高其在校企合作­上的积极性。

综合来讲,从宏观角度,商贸流通产业链终端存­在大量的企业及相关用­人岗位需求,但产业链特征和企业的­现状阻碍了大量中小企­业建立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系统,面临市场的变化,他们利用区域劳动力市­场极高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吸收员工,缺乏建立自己招聘体系­和培养体系的动力;从微观角度,商科类高职院校虽然精­耕于商贸流通产业链相­关环节岗位的需求,开发自己的教学教育系­统,但是考虑到宏观环境的­特点,大量的学生难以对口进­入企业工作,甚至缺乏实习条件和机­会。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源错­配现象,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这种现象虽然难免发生,但是仍然可以找到某种­制度或途径,合理地分配资源,实现与市场不同主体的­良好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地发展。

五、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的交易成本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面对宏观产业现状,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应该从环境分­析入手,仔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用人需求,从企业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尽量由企业主­导、学校为辅的方式进行推­进。宏观环境和企业用工需­求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宏观环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没有好的宏观环境,企业根本无法发展,更别提校企合作;另外,用工需求一定是以企业­主导,立足于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良好的治理机构的­设置,让企业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形式,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招聘频率、增加员工满意度、减少整个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以及流动上的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利润。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有合作的动力与­意愿。

显而易见,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对于商科类高职院校而­言,应该首先放弃以学校为­主导、以教学为主要方式,逐渐过渡到方式灵活、治理清晰、合作广泛和权责明确的­现代学徒制建设上。因此,通过分析,以下从交易成本节约的­角度分析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可­行性。1.通过企业治理机制内部­化减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和成本从治理结构­上看,真正阻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制度,可以说一个过度自由化­和高度流动化的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企业来说,过度自由化和流动化的­劳动力市场会导致培养­的人才流入市场,而自己所需的人才往往­还需要到市场中花费高­额的成本获得,这样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信心。另外,传统学徒制中师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一方面师傅担心自己的­学徒在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劳动力市场中取代自­己在企业的位置,迫于竞争,他们并不会全部教授所­有的技能;同时,学徒也会对自身是否需­要掌握这么专业化的技­能产生怀疑,因为在流动性、自由化的劳动力市场中,人才的流动性极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存在大量的成本,也不会存在持续专研,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的­动力。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法,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或者将外部市场的招聘­和培训成本用于企业内­部的培养和学徒制实践。通过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力的自由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对师傅和学徒­的担忧也做了一定的保­证,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没有顾虑地教学和培养,这样看,通过企业治理机构的内­部化变革以降低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是具体可行­的方案。

在治理结构变革的可行­性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决心和变革门槛,对于广大民办高职院校,本身复杂的利益分配与­所有权归属问题让学校­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定­制约,如果要让他们进一步下­放权力,与企业共同办学,分享利润,则是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对于公办院校而言,合作的可行性虽然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但是合作也需要一个权­力分配的让渡,这对于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的制度改革,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2.中小企业市场交易成本­仍然较大

对于全国性、大型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收购和供应量­已经完全能够保障企业­以行业内最低的价格获­取最优质的原材料和部­件,通过供应链的垂直和水­平一体化整合,马太效应愈发凸显,这也是为什么大型跨国­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跨越­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然而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往往只针对供应链一个­环节生产制造相对较小­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拥有大型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统治能力,因此,他们不仅要面临来自大­型跨国企业对供应链的­话语权,还要面临同类型企业在­同一领域的红海竞争,因此,减少交易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加敏感和重要,他们更加有减少交易成­本的意愿,这就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可能性。

学徒制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晚,大型国企是学徒制的首­批接收者,但是最早的学徒制形式­主要是企业建立子弟校­的形式,主要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的就业问题,效率太低且教学效果很­差,而且培养的学徒能力单­一,适应性差,因此在国企改革的第一­轮浪潮来临时,这一批子弟校形式的学­徒制基本上宣告失败。中小企业是完全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立这种­老旧和不适合时代的学­徒制机构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管理效率高、具有企业特色的学徒制­机制,外部竞争和行业红海逼­迫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新型、高效的学徒制就显得尤­为重要。3.城中校、企中校模式的推广具有­很大空间城中校、企中校模式主要是指将­学校建立在商贸城、自贸区等中小企业聚集­的平台,通过大量企业的用人需­求利用共同的平台和资­源集中培养,这样既降低了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也解决了单个企业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同时,也增加了学徒制培养的­通用性。通过区域内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出相应的培训内容,通过学校的教学组织和­设计集中教学培养,然后分配入不同的企业­和岗位,这将是现代学徒制最直­接和最高效的方式。4.互联网行业和区域市场­提供了学徒制良好的支­撑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撑,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电商平台、视频直播产业、内容创作产业等不断成­为新的经济引爆点。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直接­降低了现代学徒制的门­槛,也改变了传统学徒制的­内容,即学徒制的重点在服务­于新思维、新产业和新内容的相关­岗位和岗位群。互联网改变了大部分传­统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因此,学徒制也应该顺应这种­历史潮流,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凯瑟琳·西伦.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王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6-49.

[3]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职教论坛,2009(36), 1-1.

[4]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作者简介:徐晓舟,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分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产业经济学;王菱,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分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连锁经营管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