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ang xiandaihua

多点发力“稳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 雪 山东枣庄市委党校

-

摘 要:自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合作进程停滞不前,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的态­势。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其自身的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要想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稳投资”就是最有利的抓手。所以短期内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多点发力“稳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投资;高质量发展

一、为什么要用“稳投资”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运行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判断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经济长周期底部­阶段,在这一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疑会给经济带来强劲­的动力。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各国为了复苏经济,普遍采取扩大货币发行­和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这就必然导致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把短期的政策刺激­当作长期的政策战略,不仅不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反而是给经济注入了极­其不稳定的因素,从而使得政府的财政保­障力度下降,甚至有可能使得政府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当然,我们也知道,解决危机最核心的手段­是结构改革。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自我国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以来,就在不断进行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又提出“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三去一补一降”等等举措,无一不是着重进行结构­调整,以期更合理的经济结构­带来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但就短期内而言,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我­们所熟知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那么为什么单单选择“稳”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呢?这主要是从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出发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需求主要包括内需和外­需。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短期来看,消费易受到热点刺激,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就是我们常说的收入决­定支出,而收入水平的提高并非­短期能够实现。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我国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持续­下降的。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动力,不仅能够创造有效需求,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国民经济结构。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形成了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在消费相对稳定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出口环境不断恶劣的环­境下,稳投资无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自 2011 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的­主导作用是

逐年下降的,这是我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逐渐转变以投资促发展­的方式,也就是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也成为“十二五”的主基调。至此在以后的几年中,投资的地位不断下降。2017 年中央提出“六个稳”的工作任务,也就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个稳囊括了我国经­济的主要方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2018 年,中央连续两次强调“六个稳”,特别强调稳投资就是为­了稳发展,明确了将稳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至此“稳投资”重回中央舞台的聚光灯­下。分析这些年我国投资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造业投资下降。实体经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收益和成本。一方面是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滑。这几年我国的国内需求­较弱,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但总体结果不理想。国外的需求,也就是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出口增长10%,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4%左右。但自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大的环境不理想,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调整,我国出口产品不再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这一切都在不断减少出­口收益。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民工荒”、“用工荒”的出现,使企业不得不考虑用机­器替代人,所以本世纪的前 10 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投资­热潮;在2017 年因为环保的强制性要­求,很多企业也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换代。但是近几年,实体经济投资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在不断收缩。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房­地产业的调整。地方政府的资源主要就­是资金和土地,它运用这两个手段可以­有效带动居民的消费,刺激本地经济的增长。房地产业的投资,影响在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间接影响的是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建材、装饰装潢、配套服务等。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人民对住房的需求在 2013 年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这一年,全国城镇户均住房达到

一套。此后,我国的房地产业不断出­现泡沫,国家也是不断调整相关­政策,我国在房地产业的投资­也不断走向理性。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回落。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在 2003 年达到了高峰。之后的几年,我国投向基础设施的占­比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国家不断地向市政、公路、铁路等投入的增加,那些能够带来较高收益­的项目越来越少;政府为了配套投资而不­断加大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束缚住了投资的­手脚。

二、如何通过“稳投资”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稳投资工作,甚至形成了投资规模的­扩张或收缩能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过冷或过­热,也就是大规模投资的周­期能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周期。我们强调“稳投资”,依然应该遵循新时代特­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1.投资应当投向哪里政府­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投向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要投向“保就业”、“促民生”的行业,切实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一是要投向制造业。我们经常说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很多制造企业无法满­足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导致我们的消费能力大­量外流。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投­资到一些优质的企业去,从而优化产品供给质量,来满足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产品供给。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说到底,实体经济的切实发展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第二是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基础设施对投资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城镇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他们对城镇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其次是全国的平衡发展­要求不断地对落后地区­进行基建投资。我们经常提到的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实际上最明显的表现就­在基础设施上。在“共享”理念提出多年的今天,广大的农村地区的人们­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还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对水、电、气、暖、公路、铁路、医疗、教育、养老等等方面的需求比­城市里的人更迫切。然后是城市基建的更新­与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基本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有些城市的基建已

经老化,需要不断更新;同时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一些新的需求不断产生,与之相配套的基建却没­有跟上。最后是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比如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等,都需要国家不断地加大­投入。

第三是投向房地产业。根据以往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每年房地产业对国家 GDP的贡献率在两到­三个百分点之间。一提到房地产业,人们的态度往往比较复­杂。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的关联度是最大的,它关系着居民的消费、制造业的投资和工业的­生产。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不单单是投资的问题,与之相配套的融资问题­也非常重要。在防范房地产业泡沫的­同时,我们要防止采取过激的­手段针对房地产开发,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房子是用来住的”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一点。

最后是要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人民正处于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升级阶段。所以我们当前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集中在住房、教育、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城市老旧城区改­造,市政公共设施建设,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促进更多相关产­业投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性­的不平衡、不充分更加明显,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存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所以我们要强调补短板,在交通、水利、管网、信息等领域,加强有效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谁是投资的主体我们知­道,总投资按主体来划分,主要包括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国投资。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外国投资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的投资占­到了九成以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稳投资信号不断加强。今年由于情况特殊,稳投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国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投入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国家安全、自然垄断以及公共非盈­利性行业。国家直接投资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政­策目标,特别是在补短板这一块,例如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林、生态、科技等的投资,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也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投资速度。相应的,随着国有企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风险也在加大。同时,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国有投资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国进民退”。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民间投资一直以来是作­为重要补充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帮助民企度过困难,扩大发展空间,增强活力,政策后招亟待跟上。我们发现,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的直接原因是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制造业利润增速下滑,投资回报率下降。一方面是企业盈利前景­的不乐观,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急­剧上升,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更加­艰难。另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很多行业是存在准入限­制的,是民间资本无法流入的,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电信、油气等;还有一些行业民间资本­的流入困难重重,比如交通、养老、教育局等。这些行业投资前景乐观,民营资本要么进不去,要么进去后受到歧视性­待遇,这些都是要从制度层面­进行重新设计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民营­资本投资在筹措资金方­面的困难。民营资本要投资,一方面来源于自有资金,也就是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来源于从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就是间接投资。虽然我们国家多次强调­和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倾斜,但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资金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更多­领域。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巩固民间投资的良好增­势。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壁垒。我们知道,我国允许国有企业进入­的行业大约有80多个,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大约60 多个,而允许民间资本投入的­行业大约40多个。下一步,要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障碍,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其次,要常态化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明确支持措施,做好后续服务。最后要优化服务,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切实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信心来自于预期。我们讲的六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稳预­期,要使民营企业家能够合­理地预期到利润的提高,投资的安全,而这些依靠的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法律政策的稳­定,都需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举­措。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坚持开放的国策,积极引进外资,真正做到“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实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在以“稳投资”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不应当把“稳投资”与“放水”相提并论。一提到稳投资,有的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要大规模地放水。这是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认识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大约是0.6,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投资。这一点是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规律的,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离不开投资的巨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总的增长­态势是好的,处于合理区间,不需要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其次,当前稳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补短板而不是强刺激。我们提到的稳投资,重点在于补齐关键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而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稳投资就主要靠稳基建­了,甚至可以说稳定的基础­项目投资是保证今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们知道,制造业的投资具有顺周­期性,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那么制造业投资规模也­就大幅度下降;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则具有逆周期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逆势托底的­特征。就目前而言,企业投资回报率下行造­成了现代制造业投入的­不断减少。但基础设施投资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势———每当我国经济出现收缩­苗头的时候,国家必定会出台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政策,从而逆周期行事,保经济增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仍低于发达国­家,人均铁路里程数和高速­公路里程数跟欧美国家­的差异很大,大约是西欧的38%,是北美的25%。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确保合理的在建项目,不能让在建项目停下来,这些项目如果停下来会­带来更大的债务风险。

最后,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大家都注意到了,今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新增赤字和发行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大规模减免社保费,推动垄断企业和商业银­行降价,为企业降低营业成本。在总规模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 11.95 万亿元,同比增长9.1%。同时我国又增加了地方­专项债务的投入。因此,下一阶段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使其“去政府融资功能化”,成为独立市场主体。

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在今年保­持高质量的增长,就要多点发力稳投资,既要把握好投资方向和­准度,又要把握好投资的节奏­和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投向关键领域,补齐短板,深化供给侧改革,全力以赴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2020.5.22. [2]迟福林.转向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强调动力变革[J].环境经济,2018(3). [3]胡祖铨.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预测[J].宏观经济管理,2017(09): 37-41.

[4]许昆林.积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J].中国投资,2016(02).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11.4.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 10月 28 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