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小暑倏忽温风至,清凉解暑饮食行

- ● 上海市中医医院 朱 

小暑之后是大暑, 暑者,热也,二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所以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俗语。所谓“温风”,其实就是热风,大地上再无一丝凉风矣。“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就是唐朝元稹的感慨。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 上海地区为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不过也有“倒黄梅”,雷雨绵延,闷湿难捱。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持续十天之后转中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伏” 就是伏藏, 天太热,少外出。今年入伏在 7 月 16日(庚申),8 月 24 日出伏(8 月 15日庚寅起十天)。民间有头伏萝卜二伏菜, 或是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上海真如、七宝、大场、新场等地区则有伏天吃­羊肉进补的传统,据说能拔除体内宿寒,倒是与中医三伏敷贴, 冬病夏治理论相通。盛夏高热烦渴,容易中暑;阳气盛,出汗多,容易烦;消耗大,饮食少,容易瘦。要平心静气以养心,饮食清淡以养脾, 降温遮阳以防暑,更要忌过分贪凉之冷饮­冷浴。

小暑药膳

1.清汤大白菜

材料:多量白菜叶,少量白菜帮。

制法:水煮,不加盐,可适量加少许辣椒、花椒、去皮生姜。服法: 连服二日。

功效: 通便排毒泻热。

点评: 夏日通便泻火首选荷叶, 小满至芒种时, 脾胃之气壮盛, 服之无妨。 二暑时, 脾胃困于外热内湿润, 是疰夏高发期,所以可以选取作用温和­的白菜汤。 盛夏阳气外泄, 所以加少量辣味以通脏­腑之阳。

2.翠玉条

原料: 西瓜皮、 白糖、 米醋各适量。

做法: 西瓜皮洗净, 刮净瓜瓤,刨去外层绿皮,留下内层白皮切丝,加白糖、米醋浸数小时后食用。按个人口味,也可用盐、醋腌制,再佐以香油、味精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解表祛暑。点评: 西瓜号称夏季天然白虎­汤, 清热泻火, 通利二便, 但是西瓜皮往往弃去, 颇为可惜。西瓜翠衣能清热利咽, 但需警惕农药残留。 西瓜白皮能清热利尿, 不妨制成风味凉菜, 酸爽可口。 番茄性微寒, 味甘酸, 具有止渴生津、 健胃消食、 清热解毒、 平肝凉血作用, 也是夏季常用解暑蔬果, 一般可以做成糖水

番茄或糖醋番茄。 若将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后榨汁, 与西瓜汁混合饮用, 对夏季风热夹湿感冒有­不错效果。

如果夏季风热感冒迁延­不愈, 咳嗽阵作但干咳少痰, 可以试试用冰糖西瓜清­热润肺。 将西瓜开一个小口子, 挖出部分瓜瓤。 放入冰糖一两, 瓜皮封口。隔水蒸 90 分钟, 凉却, 吃瓜饮汁, 每日一个, 连服 5~7 天。3.薄荷粥

材料: 鲜薄荷 30 克 (干品15 克)、粳米 150 克、冰糖少许。

制法: 薄荷洗净加水, 沸后稍煎 5 分钟, 取汤备用。 再把粳米煮浓粥, 加入薄荷汤和冰糖,调和煮沸即可。

功效: 疏风散热、 健胃化食、 清香怡神。

主治: 身热心烦、 头目不清、 咽干口渴、 食欲不振。

点评: 薄荷辛凉, 入肺肝经, 有清解透热之功, 多用于风热感冒。 盛夏酷暑, 是风热感冒和疰夏的高­发季节, 用薄荷之辛凉配粳米之­甘润, 可以消暑散风热, 解感冒, 防疰夏,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表证未解, 嗅觉味觉减退而食欲不­振。 薄荷有效成分大多存在­挥发油中, 所以不耐久煎, 一般薄荷水的煎制, 不超过5 分钟, 或者焖泡待凉。

症见发热、 头痛、 咳嗽, 以及口疮、 风火牙痛等肺系风热表­证, 可选用薄荷杭菊茶: 鲜薄荷12 克 (干品减半)、 杭菊 10 克、冰糖适量。 将薄荷、 杭菊用滚开水浸泡, 或煎煮煮 5 分钟, 去渣

加冰糖调味, 代茶饮。

如果表证没有来得及疏­散透热, 发展至热病烦渴、 肺热咳嗽、 咽喉肿痛、 小便不利、 高血压等, 则可用薄荷荸荠汤, 用鲜薄荷 15 克 (干品减半), 陈皮和芦根各 10 克, 荸荠 3 个。 陈皮、芦根、 荸荠洗净加水煮成汤, 再放入薄荷略煮取汁, 代茶饮。 如见大热烦渴,荸荠可生用,或加入西瓜汁。如果风热深入肺脾,症见咽痛咳嗽、痰喘或不易咳出,以及胃热口渴、食积胀满等,可用薄荷萝卜饮: 鲜薄荷 20 克 (干品减半 )、 橄榄 50 克 、 白萝卜 100克, 以上述方法煎汤代饮。4.番茄草鱼

材料: 草鱼一条 (重 400 ~ 500 克), 番茄 300 克切片, 姜2片, 葱 1 棵切段备用。

制法: 草鱼泡腌 10 分钟;起油锅,烧至四成热,草鱼沾少许生粉, 煎至两面金黄色, 捞出备用;番茄下锅爆炒,加少许清水煮开;下草鱼及姜、葱、椒等调料,小火煮熟,生粉勾芡,装盆。

功效:解暑利湿,生津开胃。主治: 夏季食欲不振, 萎靡乏力, 口腻苔浊, 四肢虚浮。

点评: 草鱼甘温, 暖胃和中, 平肝祛风; 番茄甘酸微寒,清热解毒, 养血平肝, 生津健胃。 夏季食少纳呆, 所以开胃选番茄之酸甜; 夏季湿重困乏, 所以补虚选草鱼易于消­化吸收, 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依口味不同, 有做成酸鲜、 酸甜、 酸辣的不同。 当然也有口味重者, 可做成酸臭。 徽菜名品臭鳜鱼, 集中

了酸辣臭, 反而引得老饕不绝。北方可选用鲤鱼代草鱼, 利水作用更胜一筹, 但鲤鱼肉糙, 口味和蛋白吸收稍逊。 夏季补充蛋白质, 也可选用冬瓜鸭肉煲、 银耳煲鸽汤等。

5.冬瓜皮饮

材料: 冬瓜皮 100 克, 玉米须 30 克, 白茅根 30 克。制法服法: 煎煮代茶。

功效: 利尿消肿。

主治: 湿重困乏, 下肢肿胀, 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点评: 夏季困乏, 血管扩张, 所以下肢肿胀高发。 本品所选冬瓜皮、 玉米芯、 白茅根, 均有清热利尿功效, 而且口味和淡, 无重浊药味, 可资选用。

现代养生, 也有人选用冬瓜皮加赤­豆, 或煮汤羹, 或制成刨冰, 解暑利水, 口味功效都不错。

(本栏目由上海市药膳协­会支持)

朱 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

科 药膳科副主任医师 上海药、 ,膳协会副秘书长 擅长通过道家。导引术和药膳调整身心 融汇儒,释道医诸家理论指导日­常调摄。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