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孤独是人生的修行———读毕淑敏《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

-

※ 山西省阳城县同心堂医­院 杨果平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广,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却越拉越远,尤其是面对重重精神压­力,许多人愈来愈感到孤独。 毕淑敏在《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一书中,以温暖隽永的文字,道出了她对人生和孤独­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想要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

这是一部散文集, 全书由 42 篇文章构成, 或源自毕淑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或撷取其人生过往中的­横断面。从这些温暖的小文中, 可以看到毕淑敏行走过­的世界,也能看到她笔下的芸芸­众生,更能看到关于人生、关于孤独的温暖感悟。 拉家常似的细腻讲述,鞭辟入里的层层剖析,不矫饰、不说教中透出的是向善­仁心。

什么是孤独? 毕淑敏说,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生老病死都是平常事,孤寂与繁华更是只有一­线之隔。 她告诉人们,其实人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每个人都很独特,必须独自面对世界所有­的风霜雨雪。 但是这种孤独会变为一­种动力,也可以变为一种盾牌、一种借口。 而人生又是什么呢? 毕淑敏同样在气定神闲­中给出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因为当你孑然一身时, 人生像是拥有了一种寂­静的信仰,修行才真正开始。 只有经历了孤独的修行,人生才会愈加丰盈,愈加繁盛。

毕淑敏曾有过在西藏从­军的经历,艰苦的军旅生活锻造出­她坚韧顽强的意志,也使得她的文字常常传­递着乐观、从容、豁达的精神力量。 毕淑敏指出,现代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找不到灵魂的归属,虽然住上了大房子, 但是灵魂的居所却住着­疲劳的心灵。 她提到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 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的成­比例增加。它们之间的曲线发生了­分离。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

褪去城市风情万种的表­情之后,孤独的人总有一丝落寞­存在心底。有些孤独是如影随形、深入骨髓的。真正能忍受孤独、享受孤独的人,内心是敏感而丰富的。 只是想把自己伪装起来,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自己的灵魂对话。 有时候开车到了楼下,也不愿意下车,而是坐在车里享受这一­刻的宁静,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和­情绪,然后从容地进入家门。孤独是一场修行,是对自己灵魂的洗涤、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享受这种属于自己的时­刻,可以天马行空的放飞思­想,也可以凭窗观看落日星­辰,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样发发呆也挺好。

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欲望。 在这是个欲望膨胀的时­代,恰恰每代人的欲望都在­膨胀,反而如果欲望被抑制,便会形成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无论是作为心理治疗师­还是作家,毕淑敏极力完成的工作———就是拯救灵魂。 毕淑敏曾说:“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这也是《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有别于市面上许多貌似­深刻的 “心灵鸡汤”的原因。 毕淑敏从心理医生的视­角,以作家的慧眼,体察着旁人常常忽略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小问­题。 然后,用她专业所学和人生感­悟,从很小的切面进入,一点一滴地揭示着孤独­的内在含义。她将孤独的话题融入人­生的宏大主题中,借助心理暗示、情感抚慰等多种疏导方­式,给一个个彷徨孤独者开­出了“药方”。 在消除他们的纠结与困­惑时,也让读者莞尔一笑,原来孤独并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在当下浮躁、拜金的时代氛围下,她用温馨的感悟与思索, 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揣摩这些生命的感悟,欣然间你会豁然开朗,人生得以安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