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 ●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内一科 郑新春

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进而引起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的代谢性­炎性疾病。 简单地说,血尿酸升高,是引起痛风各种症状的­根源。 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关节炎甚至关节畸形、 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间质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 痛风除了引起关节的肿­痛,影响关节功能之外,还可以因为长期的高尿­酸而导致肾脏损害,出现肾功能衰竭。同时,现代很多的研究也证明,高尿酸也可以导致心脑­血管危险性增加, 并且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问题相互­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 有数据统计,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 13.3% ,痛风为 1.1%,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只在­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期来­医院就诊治疗,控制关节肿痛的症状,而忽视了无症状期的干­预。其实,痛风的治疗除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之外, 更应重视缓

解期的降尿酸治疗, 在饮食控制及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降尿酸的药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抗炎止­痛、改善症状,可以选择的药物分为三­大类:消炎止痛药、秋水仙碱、激素,具体的用药根据病情,临床医生会做相应的选­择。

缓解期也就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的治疗,主要是降血尿酸,这是重点,也是尽量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和­减少高尿酸对肾脏等损­害的关键。降血尿酸的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大类,临床常用的主要是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具体选用何种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来选择。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降尿酸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长期规范系统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 还要做好定期复查。降尿酸的目标是将血尿­酸长期平稳地维持在 360 微摩尔每升以下这个达­标值,当然,部分有痛风石、尿酸性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我们建议将血尿酸降到 300 微摩尔每升以下的理想­范围, 这将有助于痛风石、尿酸性泌尿系结石的溶­解。那么,是不是血尿酸降得越低­越好呢? 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一般建议任何时候(包括降尿酸

治疗过程中), 血尿酸水平不要低于 180微摩尔每升,否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最后, 我们谈一谈痛风患者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痛风患者的饮食总体来­说要保持均衡,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鼓励食用蔬菜、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鸡蛋等;限制食用牛肉、羊肉、猪肉、富含嘌呤的海鲜、调味糖、甜点、调味盐(酱油和调味汁)、红酒、果酒等;避免食用果糖饮料、动物内脏、黄酒、啤酒、白酒等。

下面有几点关于饮食和­日常生活的小贴士可供­参考:

1.关于肉类: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2.关于蔬菜: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 因此,鼓励多食用新鲜蔬菜,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食用)。

3.关于饮料: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需维持­适当的体内水分,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 2000~3000 毫升。 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尤其是脱脂奶和低热量­酸奶)。 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咖啡与高尿酸及痛风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研究显示,饮用咖啡不增加高尿酸­血症风险,或可降低发生痛风的风­险。

4.关于酒精:酒精摄入可增加高尿酸­血症痛风发作风险,酒精摄入量与痛风的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禁饮黄酒、啤酒和白酒。 红酒是否增加血尿酸水­平存在争议。

5.关于水果:水果因富含钾元素及维­生素 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高尿酸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 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6.关于肥胖:肥胖增加高尿酸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7.关于运动:规律运动可降低痛风发­作次数,减少高尿酸相关死亡。 鼓励高尿酸血症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中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诱发痛风­发作。

8.关于吸烟: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风险, 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