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珠联璧合动与静

- ■ 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健

本期要聊的话题是, 不同功法的作用重点。 经常听到一些养生爱好­者会问, 运动、 练功到底是应以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 因为在各种大众媒体上,有时会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能使人健康长寿,于是一些钟爱运动的人­起早贪黑、 风雨无阻地尝试着各种­不同的 “动” 法, 且试图不断地增加运动­的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 人体需要诸如龟鳖样的­静,因为静能够为人体 “节约” 能量, 于是打坐、 冥想是其追求的养生方­式,“生命在于静止”论又一次得到大众的注­目。

那么, 到底是 “生命在于运动” 还是 “生命在于静止”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辩证地、 全面地分析, 切不可片面地 “一刀切”。

运动的好处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可能是对运动好处最 “到位”的诠释, 此语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 《吕氏春秋》 一书的“尽数”。 书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 精不流则气郁。” 总的来说, “动” 可以强健人体的形体, 包括人的肌肤、 骨骼、 脏腑、 筋脉等 “有形” 组分, 而形体的健壮还可带来­两大益处: 一是形体健有助于气血­的流动。 气血的流动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故 《颜习斋言行录》 说: “一身动则一身强。” 二是形体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物质的­吸收。 名医华佗就说过:“动摇则谷气的消,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药王” 孙思邈由此强调:“食毕当行步踌躇, 计使中数里来。 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 则食易消, 大益人, 令人能饮食, 无百病。”现代研究证实, 科学合理的运动, 可以强健人体的心血管­系

统、 呼吸系统、 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并可增强免疫功能。 运动对于目前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内分泌、 代谢类疾病的防治有着­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这些, 可能也是气功动功受到­较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静止的优点

“恬胟虚无, 真气从之”可能是医家对静止有点­较为经典的解释, 此语出自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 的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书说: “恬胟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总体而言, “静”能保养人的精神、 调整人的心理。 关于以清静养生的学说­始于古代的老子、 庄子等人, 故习惯地称其为 “老庄学说”。历代学人对其多有发挥, 如:西汉刘安在 《淮南子》 中写道: “精神气志者, 静而日充者以壮, 躁而日耗者以老。”梁代陶弘景甚至崇尚 “静者寿, 躁者夭” 之说。 纵观各家关于 “静养精神” 的学说, 其要点是, 神是人体生命的主宰, 养神是养身的根本, 二神又具有 “易动难静” 的特点,故人们应该注重用各种 “静”的方法, 来保养、 安抚人体的“神”。 现代研究证实, 适当、适时的 “静神”, 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某种­紧张状态。

动静结合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 上述关于 “动”“静” 益处的表述, 其实都有道理、 又都有局限性。 “动” 侧重于养人的形体,“静” 侧重于养人的精神。 但, 只有形体与精神两者均­健康的人, 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者, 人的形与神相互依赖、 缺一不可。 诚如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所说的那样, 只有 “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人的形体犹如计算机的 “硬件”, 经常性的运动锻炼可以­使这一 “硬件” 逐步完善; 人的精神犹如计算机的 “软件”, 经常性的静止训练可使­这一 “软件” 不断得到升级。 动静结合的好处, 由此可见一斑。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