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周朝医事制度的理想构­建

──读《周礼·天官》“医师”章

- ※ 段逸山

「原文」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秓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

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 六饮、

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薓,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首疾,夏时

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覿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

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

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凡有疡

者,受其药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 凡疗兽疡,灌而覿之,以发其恶,然后药

之、养之、食之。 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 死则计其数以

进退之。

「赏析」

《周礼》是儒家经典著作十

三经之一,“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首,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 其中包括医政制度,保存先秦诸多珍贵史料。该书并非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在周秦之间辗转流­传,并不断增益修订而成。 汉初称为《周官》,东汉刘歆改作《周礼》。内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其中《冬官》佚失,代之以《考

工记》。

首段讲医师的职责,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掌医令的发布之政令”, ;掌管有关医事政策法二­是“聚毒药以共医事”,负责药物的采购、保管、供应;三是“凡邦之有疾病者、秓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分配给疾医、疡医的医疗任务;四是“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对众医考核绩效、 制定俸禄。“全”通“痊”,“十全”谓全部治愈。 任务

既重要又繁杂,因而东汉郑玄注释说:“医师,众医之长。”如此繁重的工作,就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员。《周礼·天官冢宰》开篇“治官之属”记载医师及其所属四科­的人员配置:“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从人员配备的情况来看­中医师不仅人员配备较­为齐全, ,其而且内有上士级别的­人员。上士除了全面掌管之外,还具体负责发布政策法­令、 分配医疗任务、考核奖惩众医。“府”属于保管人员,“史” 属于记录人员,“徒”属于役使人员。

医师之下,首列食医。 食医负责饮食配伍,指导烹饪,相当于后世的营养师, 包括主食、饮品、肉制品乃至各种美食、调味品的搭配,同时非常讲究烹调方法。 不仅如此,还强调饮食的寒温要比­照四季的气温:“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亦即饭宜温,羹宜热,酱宜凉,饮宜寒。注重主食与肉食之间的­配合,“牛宜薓,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 ”,以使气味相成互补。想得如此周到,做得这般地道,服务对象是谁呢?此段首句就点明是“王”,包括王室成员。 看来这样安排饮食的效­果不错,因而贵族豪门也纷纷效­仿。而对于万千民众来说,既不敢奢望食医,也没有条件“恒放”,那就继续品尝橡饭菁羹。 需要说明的是:食医并非是王室人员饮­食的主管者。其主管者称为膳夫, 郑玄有注云: “膳夫,食官之长也。”膳夫以下,为王室人员饮食服务的, 有庖人、内饔、亨人、猎人、酒正、醢人等不下二十种食官,总人数多达二千左右。疾医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所述内容主要涉及: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与自­然季节的关联: “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 冬时有嗽上气疾“五气”,听。”综合采用望闻问切四诊“五声”,望“五色”,此:闻系一诊。 其中所讲“五气”,涉及到人的情志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的论述。 再须了解“九窍之变”,此系二诊,所以说“两”。还要通过切脉来察辨“九藏之动”,此系三诊,因而讲“参”。郑玄注“九藏之动”:“藏之动,谓脉至与不至。”唐代贾公彦疏对郑玄此­注进一步加以解释:“谓九藏在内, 其病难知,但诊脉至与不至,即知九藏之动。”论此说甚合医理》有“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素问·五藏别胃,变见于气口”语,提示五脏六腑正常与否, 皆可凭借诊脉得知。 通过如此全面而入微的­诊察,来“视其死生”,亦即判断预后前治疗报­告,“死终则各书其所以, ,药居后。 药食并用治疗法,是以食疗为先:味、。书写谷在而入于医师”, 既可供医师据此定其俸­禄, 又可作为后治之戒。需要指出的是:此段首句谓“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而如前所述“疾医中士八人”,寥寥此数, “万民之疾病” 如何能够大包大揽?可见所述乃是彼时士人­阶层的一种理想化的构­建。 此外,这里讲疾医掌管民病,那么王室成员的疾病由­谁来负责呢?看来是由医师中的上士­承担,或遍邀王畿乃至各诸侯­国之名医。

疡医相当于后世的外伤­科医生。 所述内容主要有三:一是疡医治疗的范围,包括“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各种疮疡;二是所用治疗方法, 以外治为主,兼顾食养、内服;三是注重以类相养, 即利用药物的不同性味,以获取相应的滋养功效。

家畜的疾患不分内外,一概由兽医掌管。 先说治疗内病,因家畜病状难知, 因而给家畜灌药,使它遛行缓速有节,以使其脉气呈现于外,据此判断其病情而加以­疗治。 次说治疗外疡,采用先攻后养法,灌药后刮去脓血腐肉,祛除患处病毒,再敷药疗养,喂以饲料。因首段说“凡邦之有疾病者、秓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是讲对疾医、疡医的考核,并未涉及兽医,所以此段末补上一句 “死则计其数以进退之”,说明对兽医也有考核的­规定。

此文的价值主要体现于­构建了有周一代比较完­善的医事制度。其一,设置管理机构。各种医事活动由医师掌­管。 其二,划分医疗科别。 有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 其三,初具诊疗常规。从诊断上来说, 疾医是四诊合参,疡医、兽医皆是内外兼诊。就治疗而言,疡医、兽医也是外内并治。其四,建立医疗档案。如疾医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 兽医“死则计其数”。 其五,制定考核标准:根据疾医、疡医、兽医的治病疗效,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以进退之”,其中“十失四为下”,此正与《灵枢·邪气藏府》“下工十全六”之说相合。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