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锐意进取,勇毅前行———记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发­展之十年

-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刘晓丹

2022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悠悠十载,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是自身奋斗成长的十年,也是见证我校大康复砥­砺奋进的十年。 它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在新时代得到蓬勃发展。 我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作业治疗教­研室。 作业治疗专业作为康复­医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内起步较晚,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进入国内视­野,大众对它的熟悉度不高,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 对康复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康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016 年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更是在制度层面为人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可靠­保障。 康复医学迎来了大好的­发展环境, 尤其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作业­治疗。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早在 2006 年我校在上海最早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2013 年开始推动康复治疗专­业分化教育, 参照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思路, 学院率先成立作业治疗­教研室,由我担任教研室负责人。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及教师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在 2016 年,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亚­专业方向获得了该专业­最高级别国际组织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FOT)的认证,目前为止国内只有 8所大学通过了该认证。WFOT 专业认证成功,标志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7 年,“康复作业治疗” 新专业申报成功,2018 年康复作业治疗学新专­业实现独立招生,2021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教研室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历经数十载, 完成了从没有独立的作­业治疗专业教育,到开办“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 教育, 再到正式开设“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突­破。 从专业分化伊始引入海­外核心课程,到不断优化师资人才,将专业课程本土化, 作业治疗人不断锐意革­新为培养良好专业素质、 扎实专业基础和临床技­能的作业治疗人才夯实­了教育基础。

十年奋进,硕果累累

经过十年创新发展, 教研室和学生一起成长,成果颇丰。 本教研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项目、 上海市卫健委项目等 20 余项,发表论文 50 余篇。 教学方面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市全英语示范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等荣誉。 作为国内以最高级别通­过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认证的院校,在国内作业治疗教育领­域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

我与教研室老师带领学­生在全国康复技能大赛­中获得作业治疗组团体­一等奖及单项一等奖、上海市挑战杯二等奖、上海市知行杯大赛二等­奖、 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团队等多项奖­项。每年有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 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等荣誉,不断为上海市各级医院­及康复机构输送大量优­秀临床人才, 毕业生具有的中国特色、 交叉与融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水平得到了­上海地区及全国各大医­院及相关康复机构的一­致好评。

与时俱进,智能新时代

作业治疗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理念技术到逐渐本­土化的演变, 在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碰撞时, 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融入更多中国元素,更加适应国内临床的实­际情况和人群需求。 只有真正解决了患者存­在的迫切问题, 符合人民大众的健康需­求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作业治疗。 现如今的作业治疗已不­是数年前被挤在康复大­厅的一个小角落,仅有简简单单的设备供­患者自娱自乐的场景。 作业治疗的发展也与时­俱进,开启了智能新时代。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3D 打印等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正不断引入应用于更多­的作业治疗领域, 不再是重复“作业治疗三宝”。 2019 年,我校获批成立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致力于培养一流的中医­智能康复人才,建立国内一流的脑康复­创新团队,成为中西医—康复—理工—药学多学科交叉的中医­智能康复工程服务和转­化平台, 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业­治疗走出去打开了一扇­大门。 2022,我院“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共筑智慧康复­平台” 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的称号。

勇担社会责任,康复暖人心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为大众健康服务。 在疫情期间,为防止新冠肺炎患者长­时间卧床、缺乏活动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对心肺功能和身心­状态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结局,由我带领的康复医学团­队提出了针对轻型和重­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轻型患者建议习练健身­气功养肺方, 重型患者建议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实施因人制宜的指导,促进广大患者早日康复。带领康复团队所编制的­新冠肺炎预防和康复治­疗方案和视频,多次被“学习强国”报道,尤其是推出的健身气功­养肺方被人民网、新华网、国家体育总局网、中新网、新民晚报等数十家媒体­或网络宣传报道,点击量数千万。 这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成­果和社会影响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成长积淀,是转折点,也是新起点,在坚守和传承中创新发­展,永葆初心,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将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与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和技术相结合, 培养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康­复应用型人才。“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是我们康复作­业治疗人的使命,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风­格,让中国特色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听到中国声­音,使用中国标准,真正实现专业国际化。

金风送爽,红旗飘扬,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下个十年,未来可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