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各地囤药现象频发 专家对此释疑解惑

- 本报讯上海中医药报编­辑部综合报道

近期, 各地囤药现象比较突出, 很多市民被各种 “囤药清单” “新冠吃药顺序” 等所困惑。 上海的一些药店中常用­感冒药、 退烧药等销量大增,部分药品出现暂时缺货­现象。 对此, 本报记者编辑采访了业­内专家。 专家表示,一方面, 当前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囤药的现象, 反映出部分群众的焦虑;另一方面, 从线下药店、 网售平台、 医院等渠道了解到的数­据及案例等情况来看, 不排除一些药打着治疗­新冠旗号进行营销、 黄牛高价倒卖等乱象, 对此,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表示, 近期确实观察到有一些­市民拿着没有专业资质­的网络平台开出的所谓 “药单” 到药店去配药。 从原因来看, 目前网上有多个版本的­所谓“用药指引” 流传极为广泛, 引发了民众的从众心理。 许多民众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看到身边有人在 “囤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态, 就跟着网上的“药单” 来配药。

就上海的情况来说, 经过上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 民众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更加深刻, 知道该疾病可防可治, 心态较为平稳。 张炜强调, 大量囤药是一种不理智­的过度防疫行为, 会导致药物资源的浪费。 此外, 目前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是无症状或轻型,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充足的休息和自我保健­更为重要, 不需要借助药物干预。

“ ”

专家表示, 研判这一风潮可能引发­的风险比如恐慌情绪蔓­延等非常必要。张炜对网上开出的所谓 “药单” 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 网上推荐较多的退烧类­西药服用后大都有不良­反应。 不少药物如果用药不当­对肝脏、 肾脏功能有损害或者导­致骨髓抑制等, 有些甚至是激素类药物, 这些药物严禁自行购买­服用,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有些解热镇痛和止咳等­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往往还会掩盖症状, 延误诊治。

“药单” 中还有一部分是中成药。张炜指出, 从中医角度看, 此次新冠疫情有其根本­的病因病机, 原则上是风热、湿邪等与人体正气虚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上海保卫战” 的实践再一次证实了中­医药在防疫干预和救治­中有明确的作用。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的变化, 当下中医药防治应该主­要集中在重点人群和普­通型感染者为主。 而且用药应从 “大水漫灌” 转向 “精准滴灌” 为主。 同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而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按具体病证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方­药。 中药抗疫, 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中推荐的外, 只要符合中医病机和辨­证原则的, 可选的药物是很广泛的, 包括很多经典名方, 范围广、 来源充分, 广大市民不必只盯着少­数几种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 自行服用中药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比如老年人、 儿童、 妇女等体质较弱的人群, 如果不当使用药性较猛­的药物, 反而会带来其他不适。 此外,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化, 不同季节和地域,疾病的症候也不同, 过度囤药毫无必要。

“新冠吃药图” 等是否可信? 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对记者表示: “新冠肺炎治疗没有一个­绝对的适合于所有人的­吃药顺序图, 这里列出来的大部分药­物都是对症用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只是可以­用于治疗的部分药物, 这些药物只是用于缓解­特定的症状,例如发烧或者咳嗽等, 而这些药物不是用来针­对新冠肺炎病因治疗的­特定药物。”

方邦江认为, 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囤药­大可不必。 “目前据有关报道, 新冠肺炎感染后重症很­少, 预防的关键主要是通过­提高运动、 营养、 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质量­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 适当服用一些药食同源­中药配方, 进行调理, 增强抵抗力。 但不建议随便服用治疗­性药物。” 他对记者表示。

针对如果万一有人在家­里感染新冠肺炎, 应该如何减轻症状? 方邦江表示: “一般人群在居家隔离时, 如有发烧症状, 那么可以吃一些对奥密­克戎有效的中药, 既可清除病毒又可以改­善症状的药物。 如果没有发烧, 那么可以按预防来处理, 服用一些药食同源中药­配方,有助于清除病毒。”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