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气血水纠缠”理论治验案(一)

- 上海浦东邢斌按

20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研究量子纠缠的科­学家。我这个物理学门外汉于 “量子纠缠” 自然一窍不通, 但不妨蹭个热点, 将中医里的气血水理论­唤做 “气血水纠缠” 理论, 倒蛮形象。 气血水理论, 若认真写, 可以成为一篇大文章。 这里简单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理解。

所谓气血水, 指气、 血、 水三者相关, 互有影响。 这一理论源于中医的传­统, 后在日本生根开花, 在国内反而讲的人不多。我最早了解这一理论是­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 《日本汉方医学》(潘桂娟、 樊正伦编著) 有不长的介绍; 二是 《时方的临床应用》 (陈宝田编著) 中有一首小四五汤, 此方是陈宝田教授自创, 由小柴胡汤、 四物汤、 五苓散三方合方而成, 主治气郁水停、 痰湿血瘀所致诸病。

根据我的临床体会, 气血水理论里, 气主要指气滞、 气虚,血指血瘀, 水则指水饮。 气滞或气虚则血瘀, 气滞、 血瘀均可导致水饮, 治疗时调气、 补气则有利于治疗血瘀­与水饮。 所以四逆散或痛泻要方­与桃红四物汤、 五苓散 (或苓桂术甘汤), 或血府逐瘀汤与五苓散, 或补阳还五汤、 升陷汤与五苓散, 会经常在

一起用。 下面举案例以说明。

C 某, 女, 59 岁。 初诊日期: 2012 年 5 月 31 日。

患者失眠 4 年、 奔豚气 1 年余。 患者 4 年来难入睡、 早醒,目前服用安眠药; 近 1 年多每日下午至晚上时­作奔豚, 且时有胃脘不适、 嗳气。 2011 年 10 月 20日胃镜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示萎缩 ( ++) , 动态心电图( Holter) 正常, 伴重度胆汁反流, 面色晦滞、 黄褐斑满布, 大便可, 舌紫, 脉沉弦。

处方: 柴胡 9 克, 赤芍 9克, 枳壳 9 克, 甘草 3 克, 桃仁9 克, 红花 9 克, 牛膝 9 克, 桔梗 9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生地黄 12 克, 桂枝 15 克, 生姜3 片, 红枣 6 枚。 7 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

二诊 ( 6 月 7 日): 服中药后, 只服 1/8 片安眠药便能安睡, 昨日停安眠药亦可安睡; 最初几天头晕头痛, 但奔豚未作,这两天又有; 过去不想喝水, 现正常; 冬天怕冷, 去年曾有眩晕发作, 面色好转; 舌紫, 脉沉弦。

处方一: 柴胡 9 克, 赤芍 9克, 枳壳 9 克, 甘草 3 克, 桃仁9 克, 红花 9 克, 牛膝 9 克, 桔梗 9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

生地黄 12 克。 7 剂。

处方二: 桂枝 15 克, 白术9 克, 茯苓 30 克, 甘草 6 克。 7剂。 两方每日各服两次。

三诊 ( 6 月 14 日): 不用安眠药, 眠尚可。 最初两天奔豚未作, 后三天下午服药后腹部­鼓起, 但奔豚未作。 昨天将两方一起煎, 感觉很舒服。 现如想喝水, 则症状消失或轻微, 如不想喝水, 则症状较重; 面色好转;舌淡紫, 脉偏沉弦。

处方: 柴胡 9 克, 赤芍 9克, 枳壳 9 克, 甘草 3 克, 桃仁9 克, 红花 9 克, 牛膝 9 克, 桔梗 9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生地黄 12 克, 桂枝 15 克, 白术9 克 , 茯苓 30 克 , 桑白皮 30克, 大腹皮 15 克, 槟榔 9 克。 7剂。

四诊 ( 6 月 21 日): 睡眠尚安; 最初几天有时作奔豚, 但较轻; 前天奔豚窜至胸口, 闷胀,之后豁然而解, 后奔豚消失; 舌苔薄腻, 脉偏沉弦。 守 6 月 14日方, 加肉桂 (后下) 3 克、 川厚朴 9 克、 草果仁 6 克。 7 剂。

五诊 ( 6 月 28 日): 奔豚未作, 矢气频多, 乏力; 舌苔白腻, 脉偏沉弦。 守 6 月 14 日方,加肉桂 (后下) 3 克、 蛤蚧粉(吞服) 2 克。 7 剂。

六诊 ( 7 月 5 日): 奔豚至今未发, 矢气已减少至正常,乏力; 舌苔薄白, 脉偏沉弦。处方: 柴胡 9 克, 赤芍 9 克 ,枳壳 9 克, 甘草 3 克, 桃仁 9克, 红花 9 克, 牛膝 9 克, 桔梗 9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生地黄 12 克, 桂枝 15 克, 肉桂(后下) 3 克, 白术 9 克, 苍术9 克 , 茯苓 30 克 , 桑白皮 30克, 大腹皮 15 克, 菟丝子 15克。 7 剂。

奔豚气, 其症气上冲如奔豚, 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怪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疾病, 尚不清楚。 《伤寒杂病论》 里记载了这一病证, 并有处方治疗。 我从医以来, 治疗过多例这样的患者。 本案患者是失眠合并奔­豚气。

“望而知之谓之神”, 这位患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脸色很差, 黄褐斑满布, 非常晦暗, 一看就知道她气血严重­失调, 初诊用血府逐瘀汤合桂­枝加桂汤取得良好效果; 二诊进一步了解到患者­之前不欲饮水, 这是水饮的重要指征, 故属气血水三者俱病即­气滞血瘀、 水饮上冲, 遂采用血府逐瘀汤与苓­桂术甘汤治疗, 颇具效验。 患者自诉如果想喝水则­症状消失或轻微, 如果不想喝水则症状较­重。 这一反馈也说明之前水­饮的判断正确。 临床日久,愈发现气血水三者俱病­的患者着实不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