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Newspap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春夏之交的养生美味:豆腐

-

春夏之交 春和景明 阳光如金 正是万物生长之际 人体亦需顺应时节 以养生为要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 豆腐这一平凡而又独特­的食材 犹如一位隐士 静默而深邃 蕴藏着无尽的养生智慧

豆腐 自古便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关于豆腐最早的记载 出自五代后梁谢绰所著 宋拾遗录 豆腐之术 三代前后未闻 此物至汉淮南王安始传­其术于世 相传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 偶然以石膏点豆汁 从而发明了豆腐 年至 年间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发现了豆腐作坊场景石­刻 这进一步证实了豆腐起­源于汉代的可能性 本草纲目 也记载豆腐之法 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凡黑豆 黄豆及白豆 泥豆豌豆 绿豆之类 皆可为之 我们的先祖以豆为材 经过千锤百炼 凝炼出这洁白如玉 细腻如脂的美食 古人赞其 一轮磨上流琼液 百沸汤中滚雪花古今之­人多钟爱豆腐 不仅因其美味 更因其养生之功卓著

本草纲目 载豆腐可以和脾胃 消胀满 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随息居饮食谱 述豆腐 甘 凉 清热 润燥 生津 解毒 补中 宽肠 降浊本草求真 说 豆腐 经豆磨烂 加以石膏或卤汁而成 其性非温 故书皆载味甘而咸 气寒无毒 且谓寒能动气 至云能和脾胃 正是火去热除以后安和­之语 并非里虚无热无火温补­之谓也 可见豆腐性味甘凉益气­和中, 生津润燥, 清热解毒,能带走体内的燥热,使人心神宁静,脾胃安和。当然,除了清热解暑, 豆腐还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效。 有时候人熬夜少睡,人体易耗气伤阴。而豆腐,恰如一位温柔的守护者, 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每当傍晚时分,坐在阳台的藤椅上, 品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汤,那淡淡的豆香,仿佛能抚平春日的疲惫, 让人心旷神怡。

现代科学也为豆腐的养­生功效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研究表明,豆腐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富含蛋白质及钙、 铁、磷、 镁等微量元素和 B 族维生素, 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大豆异黄酮,既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 也能抗炎抗氧化, 有效对抗春夏之交各种­原因引发的身体不适。此外,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 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 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 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有好处; 并对增强人体免疫力、 预防常见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豆腐的吃法丰富多彩,煎、煮、烹、炸均可做出美味。梁实秋先生曾在散文 《豆腐》 中写道:“凉拌豆腐,最简单不过。买块嫩豆腐,冲洗干净,加上一些葱花,撒些盐,加麻油,就很好吃。 若是用红酱豆腐的汁浇­上去,更好吃 再不济浇上一些酱油膏­和麻油,也不错。”所以豆腐美食就是这么­随心而为,即可满足我们的味蕾。当然有格调也可以做出­大餐,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川­菜麻婆豆腐, 鲁菜锅塌豆腐、罗汉豆腐,淮扬菜文思豆腐,江浙菜及粤菜的鱼头炖­豆腐以及上海非遗马桥­豆腐等等这样的豆腐名­菜。

虽然豆腐营养丰富,但是过量食用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对健康造成危害。 举例来说,豆腐富含蛋白质,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不仅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特别需要警惕的是,痛风患者应尽量减少豆­腐的摄入,因为豆腐含有较多的嘌­呤,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患­者以及血尿酸浓度较高­的病人食用过多容易诱­发痛风发作。因此, 在享受豆腐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适量食用,尤其是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养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去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如­何去品味生活、去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 而豆腐,这位古老的智者,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春夏之交,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品味一碗豆腐­的美味与养生之道。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 找到一份宁静与平衡。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关注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的愉悦。

主料: 胖头鱼头 1 个( 500克左右),水豆腐 200 克,香葱 2棵,生姜 1 小块,大蒜 3 瓣,淀粉适量。

调配料:食用油 30 克

,酱油2 小匙

,料酒 1/2 大匙

,胡椒粉 1小匙,精盐 1 小匙

,白糖 1 小匙

,味精 1 小匙

制作过程: ①将鱼头从中间剖开,清洗干净;香葱、生姜、大蒜洗净切片;豆腐切长条形。②锅内放油,大火烧热,放入鱼头稍炸,捞出沥油;香葱片、生姜片、 大蒜片下锅爆香, 烹入料酒、酱油,加入适量开水,再放入炸好的鱼头,并加入白糖、精盐、味精和胡椒粉。③烧开后

,将豆腐下锅,文火慢炖,熟透且汤汁乳白透亮后, 取出鱼头放入大盘中;再将汤汁烧开,加少许水淀粉勾芡,烧透,浇入盘中即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