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ye

古代如何处理垃圾/赖晨

- /赖晨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这背后,正是全球垃圾问题日益­严峻的体现。如何处理垃圾、如何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数千年来,人们围绕着垃圾处理,发生了诸多故事。回首几千年的历史,或许在了解这些故事的­同时,也能为当今人们正确处­理垃圾,甚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供借鉴。

隋代:因长安城垃圾多而新建­都城

《韩非子·内储说上》曾记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其意思是说殷商时代,在公共道路上乱倒垃圾­是要受刑的。也有说法是“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察·律令》按:“此法太重,恐失其实。”但不管怎么样,在当时,乱扔垃圾,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

战国时期,商鞅实行变法,也采用了“殷之法”。《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

即便是到了唐代,仍然对垃圾管理非常严­厉。《唐律疏议》中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也就是说到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

罚。

根据历史资料,对垃圾严格管理的确有­必要,在汉代以及隋唐时期长­安城的记载中,可以发现随意排放垃圾­对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汉代,随着城市建设的技术发­展,皇宫内和一些大型建筑­群内采用地下排水管网,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渠从­宫内排到城内,由城内排到城外,由城壕汇流到渭河。不过,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还没有如此好的设施。在长安城内,不少道路上经常弥漫着­各种垃圾和尘土。所谓“长风一飘荡,尘沙涨天飞”。

隋代时,长安城逐渐呈现出国际­性大都市的气象,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长安城里住着数十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口生活在­城里,每天必然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和人畜代谢物。

史料记载,不少老百姓把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门口,日积月累,部分街道比两边房屋高­一丈多;有的老百姓挖掘大土坑­掩埋垃圾,任由它们壅滞地下,腐烂分解,结果产生大量硝酸盐之­类的毒素,溶于水并下渗,导致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上升,地下水由此变得咸苦,不可食用。据《隋书·庾季才传》记载:长安城“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

为了摆脱已污染的水源­区,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在汉长安城­东南部龙首原的南坡(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花了9个月时间,新建了大兴城(隋文帝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公)。同时,挖掘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并引浐水、皂水、

潏水入城,以解决城区用水问题。

唐代:巧妙处理垃圾而致富

尽管城市里大多数人受­困于垃圾之苦,但还是

有极少数人,在成堆的垃圾中发现了­无限商机,其中唐代的罗会、裴明礼等人就是通过垃­圾而致富的代表。

据唐代张 《朝野佥载》记载,生活于唐初的罗会,通过收集长安城里人畜­的粪便,向郊外农民出售而发家­致富。街坊邻居轻蔑地称他为“除粪夫”,称其家为“鸡肆”。

当时,一位叫陆景阳的文人到­其家做客,发现罗家房屋豪华富丽,家眷服饰打扮十分得体,屏风、毡褥等奢侈品一应俱全。陆景阳十分诧异,问:“先生生活如此富裕安乐,为何还用从事这种肮脏­污秽的工作?”罗会回答说:“怎奈虽家财万贯,也不能坐吃山空。一旦歇业,家道将衰。”

另外一位靠垃圾致富的­就是《太平广记》里记载的裴明礼。裴明礼,河东(今山西)人,活动于唐太宗年间,其做生意的诀窍是“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换言之,他就是通过低价收来垃­圾后,进行分类整理,卖给百姓,几年之后,便拥有万贯家财。有了一定本钱之后,裴明礼在长安城金光门­外,以十分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块满是瓦砾的荒地。

为了清除荒地上的瓦砾,裴明礼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荒地附近竖起一根高­高的木杆,木杆上悬挂一个大竹筐,他让人们捡地上的瓦砾­投掷竹筐,投中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于是,人们纷纷来捡拾瓦砾投­掷。没过多久,地里的瓦砾就被捡干净­了。瓦砾没了,青草也就顺势而起,长得郁郁葱葱。裴明礼又招募牧羊者,让他们都来这片草地放­牧。有这样一片好草,牧羊人谁不愿意来呢?于是草地很快挤满羊群。羊群多了,羊粪尿自然也就多了。慢慢地,土地有了肥力。就这样,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芜土­地,在他手中成为沃土。

最后,裴明礼雇人用牛马犁耕­该土地,种上各种果树,并套种葵花、蔬菜和花卉,与此同时,他还在其中放养蜂蜜。这些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明清:城市垃圾迅速回收

经过唐代这些富商的启­发,到宋代后,垃圾处理就更加规范。北宋初年,宋太宗设置了城市管理­机构——街道司。街道司设有勾当官(街道司的领导)二员,下辖500名士兵,穿青衫,配备鞭子木棒,其职责就是修治街道、打扫卫生、管理交通等。由于京城“万街千巷,皆尽繁盛浩闹”,街道司“工作甚众,事任非轻”,500名士兵也不够用,因此,街道司又招聘了一部分­杂役,“招置少壮堪充功役之人,所有请受例物,乞行支给”,这些人也会发给薪酬。当时,一些大的城市里还有民­间处理垃圾的人员,将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排泄物、泔水等清理收集后运出­城市,供乡村百姓使用。

明代沿袭了宋代的垃圾­管理制度。曾在中国生活数十年的­传教士曾德昭记载,明朝的城市和乡村间,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不但耕作所需要的各种­粪便,有专门的人员从城市里­回收,然后运载到乡村里出售,甚至各种城市生活垃圾­都有专门人员回收,哪怕扔到街上的破布,都会被迅速回收。

有趣的是,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古人通过不同书籍详加­记载。人畜粪便可以作饲料和­燃料,这是熟知的用法,不过,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人们还总结出千奇百怪­的用法。比如,《农桑衣食撮要》记载,用晒干的牛粪加热蚕室,不仅能驱除寒气,还能让蚕多吃桑叶;《博物志》记载,焚烧干骆驼粪可以驱除­蚊子、虱子;《氾胜之书》记载,用蚕矢(又称蚕沙,家蚕的粪便),杂以禾苗的种子,种下后,禾苗不会受虫子侵扰。

另外,人畜毛羽在古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